索引号: 002489516/2020-25658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0-08-19
发布单位: 市教育局 主题分类:
关于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9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0-08-19 22:45      来源: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类  别:A

杭教提〔2020〕56号

签发人:沈建平


施剑飞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建议》(第19号)收悉。经我局主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团市委会办,现答复如下:

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到家庭融洽和睦,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始终重视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心理健康发展路径

我局于2006年制定《杭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知》(杭教宣〔2016〕6号),整体规划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18年,与市卫计委、市财政局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和心理辅导机构建设的通知》(杭教德体卫艺〔2018〕11号),加强心理辅导机构的建设。近两年,根据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建设及中小学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机构达标工作的布置要求,积极推进我市中小学心理辅导机构按省标准建设到位,进一步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实现100%达标建设目标。

二、完备组织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市教育局设立杭州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分管副局长任主任,职能业务处室处长和教科所长任副主任,下设办公室在市教科所。办公室由教科所分管负责人和处室负责人分别任正副主任,成员由市教科所、基础教育研究室和职成教研究室组成。办公室组建市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大组;各区(县、市)教育部门都建有心指办,负责所属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了校、区、市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杭州市目前有全国心理辅导特色学校4所,浙江省心理辅导一级站19所,浙江省心理辅导示范站136所。全市配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学校222所,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292名。截止到2019年底,全市中小学校持有A证教师306名,B证教师2425名,C证教师63523名,C证持有占比94.2%。

三、做好课程覆盖,提升心理辅导质量

心理辅导课是教师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最为直接的教育载体。市教育局统一规划,各地各校有机统整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的心理活动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和班会课等活动,通过课时折算等方式,按照每班每月不少于2课时、每学期不少于8课时的要求,按学期制定教学计划,排入课表,确保各校各年级按要求开齐开足心理辅导课。2019年秋季开始,实现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材全覆盖,人手一册配齐经省教育行政部门审定通过并列入年度选用教材推荐目录的心理健康教材。全市高中段学校统一使用北师大版教材,义务教育段由各区、县(市)按教材选用程序予以确定。

四、完善心理热线,织密援助网络

充分发挥“杭州市学生心理热线”作用,通过电话咨询、面对面个案辅导等形式为全体中小学生提供公益心理咨询,迄今已服务1.7万人次,对学校的心育工作形成有益补充。在此基础上,带动各区、县(市)建立校外心理援助中心、心理热线,及时发现并帮助有问题倾向的学生排解情绪,协助家长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困惑。

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您在提案中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校园青少年心理疾病防治体系建设的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所提建议和杭州教育实际,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提升学校心理辅导站运行效能

建立健全市级优秀心理辅导站复核机制,修订完善杭州市心理辅导优秀站评定办法,鼓励条件成熟的心理辅导站创建浙江省一级心理辅导站,每年至少4所;不断完善良好的政策环境,扶持心理品牌学校争创全国特色校,每批次至少1所。将学校心理辅导机构作为学校现代化建设硬件标配,在杭州全部达标的基础上,推动学校心理辅导站的使用率,促进内涵发展。 引导学校培育心理特色,形成“一校一品”,协助区域、学校提炼心育特色。每月开展一期“小而专”心育典型报道,从特色示范校、一级站开始,以学校为单位主动开展多媒体推介、多平台推广。

(二)多措并举强化心理教师队伍建设

深化教育与卫健、疾控部门合作,通过引入专业力量,加强专兼职心理教师的心理诊断能力。完善心理教师队伍梯度建设。结合浙江省心理持证教师体系,进一步支持各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C证普及;组织优秀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B证和A证培训,形成心理教师队伍的合理梯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拔尖人才培养,强化辐射引领作用,建立心育名师工作室,培育在全省、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名师、骨干人才。组织多样化的培训、活动,分层分类提升学校心理辅导站站长、专职教师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参照EAP服务体系模式,加大对一线教师的心理关怀,引导教师参与360学时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心理健康项目;引入心理专家为教师开展心理保健的专题讲座培训;通过教育工会开辟途径,为处于心理困扰中的教师,开展心理帮扶工作。

(三)夯实学生心理服务体系,织密校园心理帮扶网络

1.通过系统化开展心理辅导课、多样化开展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强化组织,各地各校每年扎实开展新生心理档案建设、开展心理高危学生识别和干预,进一步开展教卫结合,通过课题探索、研讨培训等方式,提升对学生心理早期预警、有效干预的能力。

2.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要求各地各校有机统整专兼职心理教师的心理活动课、选修课等活动,按照每班每月不少于2课时、每学期不少于8课时的要求,确保各校各年级按要求开齐开足心理辅导课。依法依规配齐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运用好目前现有的北师大版本和浙江省出版社两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材,确保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全覆盖。落实学校心理常规工作,提高心理辅导室及各功能室使用效能,日常使用记录、咨询记录应完整规范。

3.优化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机制。提高心理筛查的科学性、针对性,强化心理访谈的有效性、规范性,充分利用心理预警大数据平台等技术手段优化筛查程序,最大程度、及早识别心理危机学生,建立干预方案。

此外,杭州市教育局将会同卫健委等部门出台《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借助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专家团队,全面建立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和转介机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督导网络,培育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网络,全面推动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服务。

“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总书记对教育的嘱托,更是我们教育的使命和追求。我们将紧紧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围绕提高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促进身心发展的工作目标,培养具有“积极乐观、健康向上”心理品质的学生,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衷心感谢您对杭州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叶  春       电话:87602221

杭州市教育局

2020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