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516/2020-25660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0-08-18 | |
发布单位: | 市教育局 | 主题分类: |
类 别:A
杭教提〔2020〕38号
签发人:沈建平
王才洪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交的《关于加大杭州城区名师赴桐庐、建德、淳安支教力度 减少乡村优质生源外流的建议》(283号)收悉,经我局主办,市财政局、市委编办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1.持续深化名校集团化办学,推进区域、校际和城乡教育优质均衡。近年来,杭州教育开始探索实践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模式,打破县域界限,突破地域限制,推进跨区域、跨层级的新名校集团化3.0版本,实现新常态下全域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城乡互动、异地共享、精准推送,探索实践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由城市向农村、由六城区向四区三县(市)扩张的新路径。杭二中与桐庐中学、长河高中与桐庐分水中学、学军中学与建德严州中学、杭十四中与淳安中学、浙大附中与淳安二中等市属高中名校集团与县域学校跨区域跨层级实施新名校集团化办学,开展教师跨层级转编的创新实践,初步实现了教师派遣、招聘、培养的统筹安排;学军中学、杭二中、杭高、中策职校等市属名校集团首次跨出主城区,与余杭、萧山和钱塘新区(大江东)合作共建新校〔学军海创园学校(余杭)、杭二中钱江学校(萧山)、杭高钱塘学校(钱塘新区)和中策职校大江东分校(暂名)〕,为当地学生就近享受高品质教育创造条件和机会;主城区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省一级特色示范高中和萧山、余杭、富阳、临安四个新城区的高中学校双向定额招生,推进十区高中招生一体化,使新区学生有更多机会享受优质资源;2019年4月启动打造美丽城镇(梅城)“美好教育”样本区,主城区杭师大附中、采荷三小、大关中学、市政府机关幼儿园等四所名校(园)结对帮扶梅城四所中小学(幼儿园),成立跨区域、跨层级的紧密型教育集团。
2.运用互联网技术深化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建设。我市从2005年开始构建“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在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示范、教学专题研讨、教育资源共享、干部教师培训、学生交流结对、新课程改革实施、农村小班化教育等方面构建互动机制,成为名校集团化战略向农村延伸的有效形式。2019年,借助“互联网+”,通过城乡同步课堂、远程专递课堂、教师网络研修、名师网络课堂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建设。同时,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和现代传媒的优势,推进以“名师公开课”、网上名师工作室、一师一优课、微课学习在线点播系统等为代表的教育视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名校集团核心学校建设以共享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网上学校,放大名师在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引领作用,推进优质资源市域城乡全覆盖。
3.推进“名师乡村工作室”建设。以市政府名义出台《杭州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6—2020年)实施办法》,全力支持乡村教师整体提升,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2017年启动“名师乡村工作室”工程,全市累计建成123个“乡村名师工作室”,覆盖全市70%以上的乡村学校和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教、特教等各学段37个学科,参与活动的乡村骨干教师达21000余人次,96%的结对教师开设了公开课,大部分学生表示任科老师的“课堂比以前更精彩了”“设计的作业更精选了”“比以前更注重启发、更有耐性”。我们还每年组织名师乡村工作室骨干教师分赴北师大、华师大、复旦和浙大等4所国内知名高校集中培训,有3名学员获省教坛新秀,12名学员获市教坛新秀。名师乡村工作室已经成为带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还全面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促进城乡师资均衡化。五年来全市共交流12605名教师校长,其中普通教师8100名,骨干教师3129名,校长1376名。
4.鼓励学校结对,互助共享同发展。为加快提升桐庐、建德、淳安等县(市)基础教育质量,除推进上述工作外,我们还着力推进城区学校与桐庐、淳安、建德学校的结对互助工作,截至2019年,主城区学校分别与桐庐、淳安、建德16所中小学结成帮扶对子,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制订结对帮扶具体工作方案,开展以“城乡同步课堂、远程专递课堂、教师网络研修、名师网络课堂”等为主要形式的网络结对帮扶。您建议中提到的“签订师徒结对协议”的建议已经在上述相关工作中落实。
5.其他。您建议中提到“开展编制试点”“提供财政支持”等,首先,自201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要求以来,中央、省对严控机构编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重点明确了各地编制实行总量控制这一刚性约束。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我市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教育类民生事业对机构编制的需求与机构编制刚性约束之间的矛盾越来越难以回避。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学生向城区迅速流动,桐庐、淳安、建德等县(市)出现了教师编制富余。市委编办积极协调相关县(市),跨层级划转编制用于师资互派、合作办学,逐年选派教师到受援学校工作,有效激活了双方的合作积极性,更好促进了受援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其次,市财政局根据《杭州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6—2020年)实施办法》(杭政办函〔2016〕103号),市财政积极助力我市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支持打造特级教师、名师驻乡村学校工作室。对每个名师乡村工作室,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纳入学校预算。2019年市财政根据市教育局评估结果,对评估合格的117个名师乡村工作室按每个3万元标准给予经费补助,合计拨付351万元。至于“延长支教时间”还需根据国家有关教师编制管理规定、我市教育援建情况和城市学校教师资源紧缺程度等通盘考虑。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我们将在城乡学校结对互助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区域结对帮扶工作,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互助共同体”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桐庐、建德、淳安教育的支持力度。
2.今年因疫情影响,乡村教师组织集中培训尚未开始,我们将在下半年视疫情情况,在防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组织200名乡村教师赴浙江、上海、北京等地进行集中培训。
3.我们将进一步打造好名师乡村工作室的品牌,做好新一轮名师乡村工作室的结对等工作。发挥名师乡村工作室的积极作用,力争让每一位名师乡村工作室成员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4.市委编办将进一步加强探索,优化完善跨层级、跨区域划转编制相关制度体系,并和教育部门一起指导区、县(市)做好跨区域编制划转工作。
5.市财政局2020年已安排“名师乡村工作室补助经费”预算369万元,待名师工作室评估结果出台以后按标准予以补助。
衷心感谢您对杭州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吴栋栋 电话:87099803
杭州市教育局
2020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