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452/2020-25612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0-08-10 | |
发布单位: | 市经信局 | 主题分类: |
叶钟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的提案《关于推进新制造业计划应重视材料基础产业建设的建议》收悉。经我局主办,科技局、财政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此建议选题高屋建瓴,问题切中要害,措施极具建设性。收到提案后,市经信局作为主办单位,及时与协办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取得了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您在提案中指出:“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是推进杭州市“新制造业计划”的关键基础性支撑。杭州新材料产业关联度较低、产品先进性不足、产业配套能力较弱等情况,许多杭州制造业企业面临着“一料难求”的窘境。”真正说到了要害处和痛点!
目前,杭州市新材料产业确实存在门类多、布局散、高精尖技术少、企业规模小等问题,工信部划分的新材料六大门类均有涉及,但大部分是化工、化纤和非金属类先进基础材料。除了个别领域已处于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石墨烯材料领域获得全球首个单层氧化石墨烯产品及全球首个多功能石墨烯复合纤维认证证书),与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相配套的关键战略新材料相对比较薄弱。
经过多年发展,杭州在金属材料领域也已涌现出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杭州永磁集团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铝镍钴永磁生产基地,省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出了3D打印用铁基金属粉末材料,并在航天二院、八院等单位进行了应用推广,科德磁业产品成功应用于航天集团军工项目。
在研发平台方面,浙江大学材料学院高温合金研究所于2018年5月在桐庐正式成立,聚焦先进装备热通道高温材料研发制备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高温合金设计和优化、合金凝固和精确成型、复合材料(粉末)设计与制备、增材制造、材料微观结构分析和表征、组织及其稳定性和性能间依存关系阐明等方面的研究。已建成含3000多万元研发设备和近 4000平米场地的研发、中试基地。在此基础上,浙江大学张泽院士领衔的浙江省科创新材料研究院于2018年11月落户桐庐,开展高温合金材料和镍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及相关新材料项目的孵化。目前在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用的镍基高温合金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发出国际领先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动态原位表征研究高温合金力学性能与显微结构关系的关键成套设备。在“两机”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火力发电等基础工业领域、高温合金材料表征技术领域等方面,团队已掌握核心技术。
新材料产业是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制造业重要的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但新材料产业投入大、见效慢、风险高,现阶段无论在产业发展的重视度还是扶持力度上都有待进一步的加强。近期市科技局拟牵头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创新链。下一步,根据您的建议,结合实际工作,我们将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决策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努力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目标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的建立、健全。近期,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在省经信厅统筹下,梳理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通过梳理新材料产品目录清单,聚焦重点骨干企业急需的关键新材料产品,推进替代产品研制,做好供应链风险防控。
二是发挥省市县三级协同作用,加大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在继续推进落实新材料首批次保险政策基础上,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争取制定新材料产业专项扶持政策,从生产端与应用端双向发力。推进新材料生产应用平台、测试评价平台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结合“万亩千亿”平台和“十百千亿”产业培育工程,全力打造新材料领域标志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三是通过争创省市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加快建设产学研用创新共同体,贯通产业链各环节,打造良好产业生态,促进材料产业快速发展,成为高端制造的有力支撑。
我们将继续加强与省科创新材料研究院联系沟通,根据杭汽轮的需要积极做好对接服务。
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支持。
特此反馈。
联系人:市经信局材料产业处陈丽华,电话85257057。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0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