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452/2020-25611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0-08-10
发布单位: 市经信局 主题分类:
市经信局关于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65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0-08-10 13:40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沈培鸿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的提案《关于推进产业传承发展打造杭州丝绸国际“金名片”的几点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杭州丝绸的关注和关心,提案分析了丝绸产业的地位和发展,从产业现状、技术短板、基地建设、品牌发展等角度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对我市丝绸工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提案经我局主办,市科技局、市商务局、亚组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委、办)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2015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丝绸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我省杭嘉湖绍等丝绸产业重点地区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打造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档丝绸特色产业基地。为落实省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振兴我市丝绸产业发展,我市各部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积极推进丝绸产业的传承和发展。如我局多次赴相关企业、协会、市场开展调研,形成《擦亮丝绸金名片走出杭州新丝路》调研报告,积极为推进我市丝绸产业传承发展建言献策。市委、市政府(市委〔2019〕17号)《关于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推进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明确将丝绸、茶叶、工艺美术、中药等确定为我市历史经典产业,加以保护传承和发展。根据文件要求和市领导的相关指示精神,我们前后开展了15次调研和5次企业专家座谈会,立足于对历史和文化保护的角度,形成《杭州市支持历史经典产业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近期将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市科技局聚焦关键技术攻关,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等方面成效明显。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注重挖掘杭州丝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打好“宣传牌、产品牌、节庆牌”,将杭州丝绸作为我市文化旅游对外交流推广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讲好“杭州故事”,提升杭州城市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结合产业扶贫,推进原料基地建设。2018年,由我委主要领导带队,并邀请市农业局相关蚕桑专家赴贵州黔东南州、湖北恩施州开展对口帮扶考察活动,多次组织凯喜雅集团、金富春集团等丝绸龙头企业,发挥市场、技术、管理及资金优势,到中西部地区拟建设蚕桑、缫丝基地,推进原料基地建设,以顺应“东桑西移”发展趋势。如凯喜雅集团联合淳安茧丝绸公司已在云南德宏、保山等地建立了优质原料茧基地,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果;万事利集团在衢州开化建设一个500亩的规模化、集约化蚕桑基地,为杭州丝绸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和产业扩张和产能转移趟出了新路;建德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在贵州黔东南州岑巩县成立黔东南州杭黔蚕桑服务有限公司,计划在三年内建设10000亩优质桑园,实现蚕桑总产值7000万元以上,并为我市提供优质原料茧1500吨以上的优质原料基地。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将重点利用我市多年积累的品种、市场、技术等优势,发展和巩固优质茧原料基地,提高我市优质茧的供给能力,助力打造杭州丝绸之府金名片。

三、推进丝绸产业智能化改造。为推进丝绸产业从“生产制造”向“智能智造”转变, 2016年以来,我局每年组织实施一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的智能制造创新项目。鼓励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丝绸产业,加快丝绸制造智能化。已支持华鼎、杭丝时装、维欧艾等丝绸企业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工业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高生产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生产管控一体化、产业链协同水平,发展小批量定制生产模式,强化数字赋能。如华鼎的智能工厂建设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万事利聚焦适应小批量、定制化市场的数码印花技术,融入了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化手段,自主研发具有国际绝对领先水准的丝绸新技术——IART技术,高效解决了业界普遍存在的色彩正反面透色不均匀问题,有效克服了手绘等复杂图案无法精细呈现在面料上的技术难关。又将人工智能引入传统经典的丝绸产品设计领域,打造基于管理制造一体化的“丝绸工厂大脑”。

四、推广宣传丝绸品牌。G20峰会在杭州的成功举办,对我市优质系列丝绸产品,提供了一个向世界展示的难得机会,以万事利为龙头的丝绸重点企业设计制作的丝绸礼品、纪念品,文化用品、宾馆饭店用品、主会场、酒店礼宾接待人员的丝绸礼服等提升了我市丝绸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充分利用主流媒体进行系统、集中宣传, 2019年杭州电视台的“杭州时尚”栏目,有6集针对杭州丝绸产业专题宣传。已在杭州举办了20届的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更是宣传杭州丝绸的主要平台。去年,亚组会又通过企业报名,专家评审,征集了凯喜雅、万事利等四家企业产品为亚运会特许产品,华鼎服饰也成为亚运会服装服饰类特许产品。

五、下一步的工作设想。

据市统计局统计,2019年我市规模以上丝绸企业(不包括丝绸服装企业)67家,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0.39亿元。虽然总规模偏小,但丝绸历来是我市的一张金名片,下一步将以市政府下发《杭州市支持历史经典产业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契机,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多元发力,进一步打造好杭州丝绸国际金名片,促使丝绸产业逐年增长。

(一)进一步推进优质原料基地建设。下一步,我市蚕桑生产的重点将构建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蚕桑大户)+合作社”为主的蚕桑生产新模式,实现低小散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省力化生产转变,巩固淳安国家级优质茧基地,为高端丝绸品牌建设提供相应的支撑。各级政府在东西部对口扶贫中,更应把建设西部蚕桑、缫丝基地,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开展产业扶贫,以实现扶贫和发展的双赢。各龙头企业也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技术、管理及资金优势,积极探索“品牌企业+原料基地”经营模式,到市外、省外建设、打造优质蚕桑、蚕丝、缫丝基地,促进原料基地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高效化发展。

(二)重视技术创新,加大对丝绸创新研发的扶持力度。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发挥科技对传统历史行业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整合杭州市纺织丝绸产业企业、人才、技术和科研设施等资源,加快推进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鼓励纺织丝绸产业在高端化、功能化、绿色化以及集聚化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纺织丝绸生态功能整理化学品及相关应用技术、丝绸产业装备关键技术的研发,提高丝绸品质和服用性能。支持我市纺织丝绸领域企业发展壮大,在纺织丝绸核心技术和行业应用等若干领域形成独特优势,促进产业链与技术链的融合。

(三)进一步重视品牌推广。擦亮杭州丝绸金名片,打响杭州丝绸品牌是关键,要不断提升品牌效应对产品的增值能力,进一步增强杭州丝绸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重点从四个方面着力。

1、做好品质,提升品牌价值。企业首先搞好产品开发设计,以创“名品”、“新品”、“精品”和“优品”为抓手,改变我市丝绸企业产品供给同质化,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从“注重量”向“专注质”转变。

2、重视“杭州丝绸”地理标志。针对目前杭州丝绸产品参差不齐、良莠并存的现象,市商务局将根据协会需求,指导好协会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注册“杭州丝绸”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用法律武器更好地规范杭州丝绸行业的经营行为,保护好守法经营者的利益和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守护好“杭州丝绸”的千年美誉。

3、借助重点平台加大宣传力度。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已在杭州举办了20届,要进一步用好这个国字头的会展品牌,提升拓展展会的内涵、品质和功能,增强展会的国际化、时尚化、智慧化,加大杭州丝绸业在国内外的宣传推介力度,丝绸博览会将努力走出国门,让杭州丝绸走向国际。以亚运会在杭召开为契机,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大力推广宣传丝绸产品。要紧跟时尚潮流,充分利用现在的网红经济、时尚主播,通过淘宝、抖音、快手等各类平台直播带货,加强丝绸产品的宣传推广。

4、与旅游产品相结合,发挥旅游城市优势。将丝绸经典元素植入我局正在制作的“经典与时尚产业电子导览图”,成为市民和来杭游客放心购买杭州丝绸产品打卡地。借助“跟着丝绸游杭州”经典体验活动,进行杭州丝绸整体形象持续运营和宣传,推动丝绸行业的文化休闲和游客体验。

再次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支持。

特此反馈。

联系人:市经信局消费品产业处马丽君,电话85257110。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0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