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516/2020-25660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0-07-25 | |
发布单位: | 市教育局 | 主题分类: |
类 别:A
杭教提〔2020〕73号
签发人:沈建平
刘晓航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卫生防疫知识应编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中的建议》(第299号)收悉。经我局主办,杭州市卫健委会办,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健康教育的关心关注。
今年以来,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给我们的卫生防病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卫生防疫教育刻不容缓。您的建议有助于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更加重视健全完善常态化、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学校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公共卫生防疫课程教学和实践培训,夯实学校公共卫生防疫教育的基础。
一是提升站位,高度重视学生健康工作。国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即制定《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其中第十三条明确要求,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普通中小学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应当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者讲座。按照教育部和浙江省委省政府、杭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市教育局立足教育实际,始终把学生健康放在首位,把健康发展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学生、家庭、社区四维联动的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推进机制,积极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等活动,夯实学校健康教育基础,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成绩支撑教育强市和健康杭州建设。
二是注重结合,切实把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近年来,市教育局坚持把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全面育人和立德树人的基础,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取得良好成果。
1.各级各类学校按要求积极完成中小学健康教育课(含青春健康教育、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禁毒防艾、常见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将健康知识在各年龄层孩子中进行普及。
2.推进全市健康促进学校建设工作,杭州市达到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标准的中小学校为432所,在所有中小学校中所占比例为52.17%,超过了50%的考核要求。
3.实施中学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普及行动,要求全市初中和高中学校每校应急救护师资培训证持证教师分别不少于2名和4名,初中学生参加应急救护培训不少于10课时,高一学生参加应急救护技能培训不少于6课时,切实提升师生的急救理念和技能。
三是科学设置,引入健康知识课堂教学。您在提案中建议“将病毒防疫和防护等常识、科学知识编入九年义务教育地方补充教材……”相关建议,我们一直在上级教育部门指导下积极探索实践。目前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法定在使用的地方课程教材共有三套:一套是杭州市地方课程《最忆杭州》,另外两套是浙江省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和《中医药与健康》。
《最忆杭州》是杭州市中小学综合性地方课程。这套教材涉及义务教育阶段从三年级到八年级共六册。其中三年级第14课《让杭州更清洁》,四年级第1课《杭州的母亲河》、第2课《让杭州的水更清》、第12课《杭州的医院》、第13课《杭州市民卡》,五年级第2课《让杭州的天更蓝》,七年级第9课《杭州的生活垃圾处理》,八年级第13课《爱岗敬业》、第9课《向雾霾说“不”》等课文中都有涉及到卫生教育、健康教育、环保教育等相关内容。
《人﹒自然﹒社会》和《中医药与健康》是浙江省中小学综合性地方课程。内容包括义务教育阶段的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毒品预防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专题教育以及中医药与健康知识普及。
以上三套教材都是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在相应区域范围内学校使用,进入中小学课堂,按省教育厅规定的课程设置实行教学。未经浙江省教育厅(地方教材)或教育部(国家教材)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教材,不能列入课程设置,不能随意进入课堂开展教学。
针对提案相关建议,市教育局将进一步加强与市卫健委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努力做好传染病疫情防控以及学校课程建设等工作。
1.紧密结合常态化条件下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积极开展学校内包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传染病防治在内的各类健康教育活动,深入细致强化学校卫生安全防线。
2.继续梳理并按课程教材管理权限完善本市地方教材,积极向省或教育部提议增加卫生防疫知识进入相应国家教材的建议,丰富和发展学校卫生健康知识教育教学。
3.结合国家和省市有关要求以及教育系统实际,创新开展卫生防疫知识主题教育活动,全力做好当下常态化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实现“两手抓,两战赢”。
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杭州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李胜权 电话:28026022
杭州市教育局
2020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