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647/2020-25497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0-07-02
发布单位: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主题分类: 其他-
关于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268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时间:2020-07-02 09:09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陆洪勤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在西岩山区域统筹打造重要风景区的建议》(第268号)收悉。经会商余杭、富阳区政府,和市文广旅游、交通、林水局一并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您提出“在西岩山区域统筹打造重要风景区”的提案,我局高度重视,局领导于本月初召集市区相关单位专题研究提案办理工作。与会的富阳区政府、余杭区政府、文化广电旅游局、交通运输局及我局各相关处室开展了深入交流,一致认为西岩山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较好的旅游发展基础,推动这一区域整体发展,打造以山地运动、休闲度假、康养民宿为主题的旅游目的地,提升之江文化大走廊的整体魅力,深入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具有积极意义。

西岩温泉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于2018年启动,位于银湖街道坑西村,由浙江永耀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富阳区政府已成立工作小组推进该地建设,也将致力于把该区域打造成省级旅游度假区,协调推进西岩山区域整体发展。

西岩山区域位于余杭区与富阳区接壤处,余杭区政府多年以来高度重视该区块规划与发展,已编制完成《余杭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余杭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中泰街道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区、镇街级规划;同时编制完成《余杭组团YH-14单元(中泰街道02省道以南区片)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以上专项和详细规划,中泰街道02省道以南区片发展定位为:杭州城西休闲目的地、市民乐活新天地、杭州市美丽乡村精品区块。其中以中桥村、白云村为核心的中泰白云谷地区发展定位为“江南慢村+杭州花谷”,重点以乡村休闲业为主体功能,不断实施发展文化艺术、运动康体,延伸发展商业、住宿、教育培训、创意产业等项目。

文化广电旅游部门在西岩温泉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规划、产品定位、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了关心指导。对于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相关项目,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将继续加强业务指导,推进其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不断丰富文旅休闲内容。“入口景观公园绿化工程”项目申报2020年杭州市现代服务业旅游专项(旅游全域化推进)资金补助,目前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后续文广旅局将对该项目建设给予相应资金扶持。

交通与基础配套等方面,现状进入西岩山区域的道路主要为村镇道路,规划中绕城西复线和中环快速路穿越。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已于2017年开工建设,计划今年底建成通车,该项目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杭州至大城西的重要快速通道,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在西岩山区域已设有一处互通即高桥互通。杭州中环快速路余杭至富阳段,即320国道余杭至富阳段18公里,总投资76.6亿,资金来源尚未落实。同时,东侧紧邻一级水源保护地的闲林水库,要充分重视并处理好水源涵养区的生态保护工作,加强研究与完善该区域水、电、气、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配套。

当前,西岩山核心区域坑西村正在实施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通过编制“多规合一”全域全要素的村庄规划,大力开展废弃矿山整治、村庄环境治理、全域景观提升等项目,整合土地资源,优化生态环境,打造展现富春山居特色的景区村庄。

由于本提案提出打造风景区的建议,根据现有管理体制,我局及时增补市林水局会办。该局提出:一是积极支持并鼓励你区创建省级风景名胜区。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有关规定,西岩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鼓励由区级政府联合申请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并按有关规定要求提供申请材料。由省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省政府批准公布。二是由林业部门指导编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自批准设立之日起,2年内编制完成总体规划,报省政府批准,规划期一般为20年,明确风景资源评价、生态资源保护措施、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开发利用强度、风景名胜区的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范围等内容。三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精神,风景名胜区属于自然保护地范畴,原则上应纳入生态保护红线,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摸清本底。根据我市三调上报省厅成果,富阳区银湖街道坑西村、金竺村、沈家坞村现有农用地1702.3公顷,占比89.8%;建设用地181.2公顷,占比9.6%;未利用地12.8公顷,占比0.7%。根据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三村农用地1799.1公顷,占比提高至94.9%,其中永久基本农田208.1公顷;建设用地87.2公顷,占比下降到4.6%;未利用地9.97公顷,占比0.5%。应清醒认识到,这些空间数据表明优越的农业与生态本底是该区域的重要优势,在今后该区域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必须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基础上,坚持保护优先理念开展工作。根据核心资源的保护利用要求,合理确定基础设施、旅游文化服务设施等建设项目的选址、规模与布局等内容。

2、谋定而动。今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将启动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对我市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整体的深入挖掘、系统整理。建议富阳区有关部门积极会同余杭区,开展对西岩山区域历史人文资源进行重点挖掘与发展定位、目标等前期研究工作,积极融入“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培育文化提升内涵,发扬以葛玄养生文化为主,地质文化、禅茶文化、湖笔文化为补充的西岩文化内核。

3、统筹规划。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议市文广旅游局会同两区政府组织编制该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对西岩山区域进行整体谋划,明确定位,优化布局,确保景区高品质建设。建议充分发挥地缘和资源优势,在西岩山规划建设杭州市乡村文旅体养服务中心和集散中心。并相关成果纳入我市文化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我局将组织团队与两区进行对接,到现场踏勘并开展专题研究;同时,将按照“多规合一”理念,积极指导两区编制分区、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安排国土空间资源要素保障。在今年底建成通车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的基础上,建议区政府及时组织开展区域配套路网规划建设,以强化与该区域高速公路高桥互通的衔接,提升区域对外通达性。市文广旅游局将积极帮助开展旅游营销和宣传,增强“西岩山风景区”品牌塑造,从而带动该区域经济、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

4、双区协同。建议两区共同组建专班,联动发力。依托杭州西站的交通效应,未来科技城的人流集聚和溢出效应,中泰白云谷片区、南湖小镇、闲林水库和周边大径山国家公园的自然生态效应,以及西岩山万亩茶园、千亩石林、4A地热资源,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山水人文景观及地热资源,重点培育以温泉度假为代表的人文旅游品牌、以山水体验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区域旅游能级;并探索产品连线、客源互送、市场共建等协同工作机制。市级各相关部门将积极指导推进这一区域的整体提升工作,力争将西岩山区域打造成之江文化大走廊的闪亮明珠和精神家园。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好保护和利用文章,将杭州山水资源转化为提升城市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希望今后继续关注和监督规划自然资源工作,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以利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


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0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