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698/2020-25230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杭农提〔2020〕4号 | 公开日期: | 2020-07-17 |
发布单位: | 办公室 | 主题分类: | 农业 |
孙志良代表:
您在市人大十三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三农”人才引培的建议》(余4号)收悉。首先,十分感谢您对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我们认为您的建议政治站位高,符合当前乡村人才振兴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您的建议内容契合实际,符合我市“三农”工作的现状,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对您的建议,我局会同市人力社保局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出台专项‘三农’人才政策”的建议。提案提出要完善扶持政策,给予更优惠的待遇,促进人才要素向农村流动,并在《关于服务“六大行动”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的意见》基础上出台专项“三农”人才政策。我们已充分吸纳到《关于加强杭州市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实施意见》,计划到2022年,完成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16万人,培养乡土专家1000名、农创客400名,引进农业高端人才1000人的目标,巩固我市“三农”人才引培大环境。杭州市在“三农”人才队伍引培方面基础较好。一方面,我市十分重视农业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市级以上农业龙头和农业科技企业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家庭农场主、民宿业主、农创客、“农二代”等拔尖青年农村人才开展形式多样的新兴农业生产技术交流和培训工作,对促进杭州农业农村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我市不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实用人才总数已达15万余人。全市现有农技人员1923人,其中45周岁以下占比46.8%,副高级职称以上占比24.8%,中级职称占比32.8%。特别是2019年,我市农民教育培训五项工作获全国农民教育培训“百名优秀”称号,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下一步,我们将立足长远,积极发挥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协同作用,持续推动各项举措落实落地。一是健全乡村人才的评价机制。通过完善乡村人才分类认定标准,推进职业农民职称认定、农村实用人才等级认定等形式,使乡土人才引培制度化、规范化。鼓励各地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农创客大赛”“乡村产业技能大师认定”等活动,创新乡村人才评价方式。二是坚持本土人才的开发培育。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农村高端人才和农村党政干部培养力度,通过农民学校、农民田间学校、国内高等院校培训研修等模式,提升乡村“老中青”人才竞争力,打造与当地农业特色产业相匹配的乡村人才培育品牌。三是加大外来人才的引进力度。重点鼓励企业柔性引进海内外农业专家,支持农业科技人员、返乡大学生创业创新,集聚杭州“三农”力量。大力实施“乡贤回归”工程,设立“三农”专家顾问团制度,建立完善城乡、区域间人才培养和交流机制,构建支持引导社会各方面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四是强化人才要素的扶持激励。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在人才政策和资金投入上争取财政给予倾斜。已经实施的扶持政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扩大覆盖面。加强与农口各部门的联系,把农村实用人才培育与各产业扶持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倡导农口科技人员、乡村土专家以“结对带徒”的形式,提升人才的科技水平。
二、关于“进一步完善杭州市人才评定办法”的建议。杭州市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加快了乡村产业经营和农村管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尤其是近几年,我市青年返乡创业的热情不断高涨,返乡新农人、投资新农人、科技新农人和电商新农人等一大批青年人在农业农村转型升级的浪潮中抢占先机、勇立潮头,为现代农业发展、新兴产业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生“三农”力量与传统乡土人才交汇之际,进一步完善与时代接轨、与农业农村发展相适应的“三农”人才认定办法是大势所趋。提案提出的分类目录归口市农业农村局仅设定了E类人才分类目录,限制农业类人才晋升通道的情况。我们充分理解并予以重视,首先,分类目录中包含了各行业人才,农业人才同样可以通过荣誉、奖项、职称等对标分类目录,由相应的主管部门审核进行认定,如余杭区2019年三农领域新增高层次人才人类认定100余人,其中B类1人,D类5人,E类15人;其次,提案提出的制定“三农”人才认定办法,并与市高层次人才分类做好无缝衔接,拓展农业类人才晋升通道,我们十分赞同并抓紧落实,目前,已根据我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目录修订工作要求形成初步意见,修订经由市农业农村局审核的原有E类目录1条,同时,新增D类目录1条、E类目录1条,现已提交市人才分类认定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进行审议。下一步,我们将以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目录修订为契机,深入乡村人才集聚的重点农企、农村和社会团体开展我市乡村人才工作调研,进一步探索适应农业类人才发展的激励机制。
三、关于“进一步强化基层‘三农’干部配备”的建议。提案提出的做好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优先考虑从“三农”队伍中选拔干部。我们认为十分必要并予以采纳,“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我市以服务“六大行动”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为落脚点,以农业创新创业项目倒逼基层“三农”干部配备,2019年,我市举办首届海内外农创客大赛,其中“湖南橘友——用环保诱蝇球解决果蔬虫害”“枇杷全株利用产品开发”“水稻渠成——全国功能性彩色水稻产业化推广领军者”“AIOT在水产养殖产业升级中的应用”等4个项目与余杭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下一步,将牢牢围绕基层工作特点,扎实做好基层“三农”干部培养和管理工作。一是鲜明为农服务导向。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浙江省委员会农村工作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实行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考核结果抄送市委组织部,作为对区、县(市)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推荐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和省第二批“兴村治社名师”时,向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在一线农技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者倾斜,挖掘疫情防控和稳产保供中村社工作者典型事迹。加大从事一线农业农村工作领域的干部宣传,与新闻媒体和政府公众号宣传同步。二是壮大基层“三农”队伍。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特别是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的重要论述精神,坚定不移将农村工作指导员工作引向深入,全方位落实农村工作指导员派驻衔接工作,为结对村的发展导航引路、增添动力提供支持。深化实施“三培养”工程,进一步深化“村村都有好青年”推选活动,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发挥市乡村振兴科技人才服务队和“百名市级科技人才专家库”作用,引导区、县(市)组建人才服务队,深挖浙江大学、省农科院、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资源金矿,在科技下乡活动实践中加速推进产学研合作进程,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夯实农技推广基础。今年5月,新组建成立杭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整合汇聚市级农技推广合力,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的联络指导。积极响应省农业农村厅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工作,实行招生与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并轨进行模式,2020年全市计划招收农学、植物保护、园艺、动物医学、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定向培养人员11名,其中余杭6名,加快补充基层农技队伍新鲜血液。
再次感谢您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和我局工作的关心。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