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开征求《杭州市提升发展夜间经济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时间:2020-07-14 00:00 来源:市商务局 浏览次数:

为提升发展杭州夜间经济,促进就业,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消费需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19〕42号)和《浙江省商务厅等14部门关于印发加快夜间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增长实施意见的通知》(浙商务联发〔2019〕107号)等精神,我局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杭州市批提升发展夜间经济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本文件从2020年7月14日至7月22日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如有意见或建议,可直接通过本网站反馈。联系人:翁慧媛,联系电话:85257703,传真:85257704,通讯地址:杭州市富春路188号市民中心A座1303室(消费促进处)。


杭州市商务局

2020年7月14日


杭州市提升发展夜间经济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提升发展杭州夜间经济,促进就业,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消费需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19〕42号)和《浙江省商务厅等14部门关于印发加快夜间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增长实施意见的通知》(浙商务联发〔2019〕10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基本内涵

杭州夜间经济是指从当日下午7时到次日凌晨1时所包含的经济文体活动,其业态囊括晚间购物、餐饮、旅游、文教、娱乐、健身等。

二、思路目标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品质至上、分类培育的原则,体现“国际范、中国风、杭州韵、时尚潮”元素,通过引导夜间消费意识,培育夜间消费市场,搭建夜间消费平台,着力建设一批夜间经济载体,提升城市开放活跃度。

(一)定量目标

以“春暖杭城”、“绿色盛夏”、“欢乐金秋”、“活力冬季”为脉络,全年安排100场以上夜间经济主题活动,打造50个夜生活IP,100个夜生活网红打卡地,打响“忆江南·夜杭州”夜经济品牌,力争2020年全市夜经济占社零比重(汽车消费除外)同比增长10%。

(二)定性目标

在全市形成“10+X”夜间经济空间布局。“10”即10个夜间经济集聚的夜地标,包括:

延安路特色商业夜地标:加快湖滨步行街改造提升和武林商圈智慧化改造,探索杭州大厦中央商城24小时营业模式,将嘉里中心建设成杭城潮流地标。(责任单位:上城区、下城区政府)

运河文化夜地标:常态化推动“夜游运河”项目,提升乐堤港、胜利河美食街、万达金街、银泰城酒吧街、桥西直街、大悦城悦街、塘栖老街、运河集市等“七街一市”业态。(责任单位:拱墅区、余杭区政府)

南宋文化夜地标:提升南宋御街旅游购物环境,展现高银街美食之都风采,培育中山中路漫生活休闲业态。(责任单位:上城区、下城区政府)

西湖美景夜地标:依托灯光秀、音乐喷泉、《最忆是杭州》等视听盛宴,提升南山路、北山路特色风情,打造夜游西湖新方式。(责任单位:上城区、西湖区政府,西湖名胜区管委会)

钱塘江两岸夜地标:优化钱塘江两岸夜间景观设计,重塑 “钱塘江夜游”品牌。(责任单位:上城区、江干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政府)

下沙大学城夜地标:培育夜学、夜娱等学生消费,激发学生创意创造,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打造特色夜市。(责任单位:钱塘新区管委会)

临平韵味夜地标:串联迎宾路沿线临平银泰城、余之城等商业圈,聚焦街景打造、装饰照明、标识指引,扮靓商业气氛。(责任单位:余杭区政府)

湘湖逍遥夜地标:开发和丰富湘湖夜游项目,依托湘湖逍遥山庄、湘湖慢生活街,发展区域夜间旅游产品。(责任单位:萧山区政府)

千岛湖活力夜地标:整合景区、酒店、餐饮、特产和服务设施等旅游资源,定期举办美食节、音乐节等夜间主题活动。(责任单位:淳安县政府)

新安江梦幻夜地标:以双江特色街、新安江梦幻17号夜游船、《江清月近人》等为支撑,刺激夜间购物、文化、旅游消费。(责任单位:建德市政府)

“X”为自选内容,鼓励各区县(市)结合现有条件及目标计划,积极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夜地标。[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

三、主要内容

(一)激活时尚“夜购物”

重点依托武林商圈、湖滨商圈、钱江新城商圈、大关—申花商圈、市心路商圈、滨江商圈以及县域商圈,支持综合体、商业特色街提升夜间购物便利度和体验感。加快5G技术应用,突出直播经济特色,着重在“三街三圈三站”(延安路、东坡路、南山路,武林商圈、湖滨商圈、吴山商圈,火车站、机场、汽车站)等区域布局夜间直播空间载体。鼓励主播走出直播间,在综合体、步行街等商业区域开展直播活动,宣传杭州夜购的活跃氛围。做优做强“武林夜市”“吴山夜市”“北门路夜市”等传统夜市,培育创塑“寿昌909”“湖上夜巷”等夜市新品牌,体现杭州“人文风景”。鼓励各区、县(市)围绕夜间消费场景,创建提升动漫节创意集市、文博会创意集市、高校双创集市、龙游路非遗文化集市、天阳D32广场外惠集市、瓶窑老街民俗集市等各类特色集市。[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创办,各区、县(市)政府]

(二)打造风味“夜食堂”

以美食体验和夜宵经济为主题,突出杭州特色,因地制宜开设杭帮菜系列夜食堂,引进具有民族特色、高知名度的多元化饮食。改造提升老旧夜食街,打造近江海鲜城、胜利河美食街、黄龙海鲜大排档、高银街、富阳517街区、淳安骑龙巷等夜间餐饮主题街。做优萧山萝卜干、西湖藕粉、南宋定胜糕等杭州味道,培育网红店、老字号等人气夜食点。以常态化、亲民化、品牌化为导向,举办露台派对、咖啡文化体验、名酒品鉴等夜间休闲活动以及美食节、小吃节等夜间美食促销活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区、县(市)政府]

(三)丰富特色“夜旅游”

启动宋城改造提升,支持各区、县(市)培育钱塘江夜游、运河夜游、新安江夜游、富春江夜游等 “一地一品”的夜间水上旅游产品。打造威坪古镇、塘栖古镇、新叶古村、深澳古村、千岛湖啤酒小镇、龙门秘境等古村落夜游新去处。提升酒店服务品质,扶持精品民宿发展,创新户外露营、户外厢式房、水泥胶囊酒店、房车营地等住宿体验。鼓励足疗理疗保健、美容美发纤体等特色潜力行业开发旅游衍生业态,推出中医药保健、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等产品,做强旅游夜体验。引导旅行社新增夜间旅游线路,力推“夜杭州”,发展“过夜游”。[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各区、县(市)政府]

(四)提升多元“夜文化”

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夜间民俗文化整理和利用,逐步建立全方位的杭州夜文化营销策略。增添特色文化内涵,依托茶、丝绸、旗袍、扇艺等文化资源,推出茶文化表演、丝绸展演、旗袍秀场等夜间体验式文旅产品。建设各类夜校、成人大学、社区书屋、24小时自习室,延长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夜间开放时间,完善夜间服务设施,打造钟书阁、晓风书屋等一批杭州夜书房。结合职工、青年、妇女等需求,开设夜间公益学堂,定期向市民免费开放,开展夜间读书、讲座培训、创作辅导、非遗展演、科普教育等活动。(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共青团杭州市委)

(五)推动品质“夜娱乐”

鼓励茶楼、影院、咖啡店、练歌房、宠物吧、嗨吧、清吧、音乐吧、网咖、沉浸式实景推理馆等娱乐场所延长营业时间,提升营业质量。在夜间游客集中、市民活动集聚、年轻消费群体活跃的区域,布局24小时营业的游戏间、迷你KTV、娃娃机、盲盒机、无人售货机,打造夜间潮玩聚集区。发挥杭州大剧院、印象西湖艺术团、太阳马戏团等资源优势,提升《宋城千古情》、《最忆是杭州》、《白蛇》等演艺项目影响力,丰富夜间高端演艺市场,支持打造大运河、西溪湿地常态化演艺项目。应用AR、VP技术,光影声效,打造兼顾科技感及沉浸式体验感的文化娱乐产品。推动国内外知名艺术节、音乐节、专业艺术活动(赛事)、演艺品牌项目落户杭州。(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六)开展全民“夜健身”

利用亚运公园、运河体育公园、阿里体育中心、黄龙体育馆以及院校运动场馆等体育设施,鼓励健身房等推出夜间专属折扣,完善各体育设施周边夜生活配套,引导市民开展夜间体育健身活动,推动夜间健身休闲消费。鼓励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群众性团体在公园、广场、社区等成熟的夜间公共空间举办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比赛。以举办亚运会为契机,积极申办重大体育活动,引进国内外知名体育赛事项目,大力发展体育消费。(责任单位:市体育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赋予杭州市购物天堂、美食之都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夜间经济发展职能。各区、县(市)完善相应工作机制。

(二)加强管理服务。商务、文旅、体育、城管、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依靠数字赋能,利用商业外摆和临时经营点数字管理系统,规范夜间经济活动,实施亮化美化,优化文旅体产品,保障食品安全,注重治安消防,完善环卫设施,优化交通路线,提高夜间经济管理服务能力。

(三)加强政策支持。各区、县(市)要确保对夜间经济重点项目的政策和资金保障,打造各具特色的夜间业态新模式。

(四)加强宣传推广。推动“直播+”模式发展,引导夜间经济企业主体加快直播应用,营造全城直播、全域推广的良好氛围。编制夜经济消费电子地图,线上线下联动宣传,便利夜间消费,通过全媒体矩阵传播,开展夜间经济系列宣传推广。

(五)加强示范激励。将发展夜间经济列入区、县(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制定杭州夜经济示范区标准,对达标的予以集中授牌。强化创先争优、比学赶超,对发展夜间经济绩效突出的区、县(市)给予奖励。适时举办吃住游购娱健等领域的“夜明珠”大赛,对比赛优胜者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