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698/2020-25183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杭农提〔2020〕2号 | 成文日期: | 2020-07-10 |
发布单位: | 办公室 | 主题分类: | 农业 |
袁奕相代表:
您在市人大十三届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创建美丽乡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建议》(萧13号)收悉。首先,十分感谢您对“三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是我市深化“千万工程”,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质和内涵,建设“五美与共”幸福家园的核心工作,是市政府“干好一一六、当好排头兵” 统筹推进“战疫情、促发展”,加大“六稳”力度,做好“六保”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向全世界展示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美丽杭州的生动窗口。近年来,杭州市抢抓全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建设和全市“拥江发展”机遇,按照“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要求,高站位谋划,高质量推进,高标准落实,扎实推动杭州美丽乡村建设向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好品质迈进,圆满地完成省市民生实事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等一系列目标任务,美丽乡村已成为杭州向外展示乡村振兴的一张“金名片”。经研究,现复函如下:
一、关于推行美丽乡村长效考评制度的问题
自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来,杭州市一直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内容,也纳入市对各区县(市)的综合目标考核。2018年,市委市政府已将农村垃圾分类目标纳入县市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县级层面也普遍建立了乡镇(街道)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目标考核、日常督查及信息报送等工作机制。由于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各地发展不平衡,但每年目标值和要求逐年提高。下一步,市级职能部门将认真总结推广基层垃圾分类经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宣传发动,加大目标考核,引导村民坚定垃圾分类的信心,因地制宜开展分类,不断促进垃圾减量、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掀起农村垃圾分类新高潮。
美丽乡村建设完成的后续运维实行各区县(市)属地管理制度。近年来,萧山区积极探索建成后的美丽乡村如何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形成了“项目带动经济、村民共享共治、数字化精准管理”的好做法,较好的解决了美丽乡村后续运维难的问题。下一步,萧山区为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将出台《萧山区美丽乡村长效管护实施办法(试行)》,目前,正在行文办理过程中。
二、关于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搭建好平台的问题
这些年来,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编制过程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思想,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绿色发展,以科学编制并实施村庄规划、大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为契机,以实际成绩为乡村振兴助力添彩。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加快探索编制乡村地区规划。2019年9月,开始启动城乡统筹试点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探索乡村地区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及其编制要求和内容。在市级层面,委托专业团队,开展《“两镇两村一片”试点村镇规划》(余杭瓶窑镇、临安天目山镇,临安仙人塘村、黄川村,桐庐樟坞和小潘村)编制工作。其中,余杭区瓶窑镇、临安区天目山镇主要从镇域层面开展村庄布局规划的探索和实践;临安区岛石镇黄川村、龙岗镇仙人塘村以及桐庐县江南镇彰坞村和小潘村,主要从村域层面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在县(市、区)层面,部署并指导萧山、余杭、富阳、临安、桐庐、淳安、建德等地区开展试点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为全市全面开展村庄规划编制积累经验,树立样本。截至目前,全市已编制完成或正在编制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106个,涉及127个行政村,约占7%。通过上述试点规划编制,制定了《杭州市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导则》,日前已出台试行稿。《导则》构建了“市级明要求—区县(市)统布局—乡镇定方案”的村庄规划传导落实体系,明确了村庄分类指引、分区管控要求、村庄精明收缩等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三大共性要求。
另一方面加快探索乡村规划“留白”机制。为进一步优化乡村规划编制,保障当前农村产业用地需求同时,以建设杭州特色的未来乡村为目标愿景,提出了村庄规划“留白”机制,要求村庄规划编制要在积极传导并落实上位规划的约束性指标和刚性管控要求的同时,对一时难以明确具体用途的建设用地,可暂不明确其规划用地性质。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时落地机动指标、明确规划用地性质,项目批准后更新数据库。机动指标使用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各地可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中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农村公共公益设施、零星分散的乡村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用地可申请使用),加强乡村产业发展必要的土地资源供给,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能。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