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452/2020-25199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0-06-10 | |
发布单位: | 市经信局 | 主题分类: |
市发改委:
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的第405号提案《关于培育发展“四新”经济的若干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我局相关协办意见回复如下。
一、杭州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情况
杭州是全国工业行业体系最完善的城市之一,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3530.8亿元,同比增长5.1%,拥有35个行业,规上工业企业5698家,为产业数字化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场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融合下的数字经济迅猛发展,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走向深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19年,杭州市提出制造业数字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每年组织实施100个以智能制造为方向的攻关项目、1000个以机器换人和工厂物联网为重点的推广项目、10000个基于“云端服务”的应用普及项目(简称“百千万”工程),统筹推进产业数字化工作。计划用三年时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除淘汰整治类企业外)数字化改造实现全面覆盖,规下工业企业数字化应用全面普及。2019年实施数字化改造攻关项目139项,数字化改造推广项目1093项,推广基于“企业上云及工业互联网应用”的普及项目10286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到84.56%,局部基础性、引领性、趋势性成果快速涌现。
(一)创新应用不断涌现。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加速向制造业渗透,加快产品迭代、模式创新和新场景应用。杭汽轮、朝阳轮胎率先采用5G技术,实时传输产品制造、质量检测等数据,达到工业级数据通信要求;运达风电运用AI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全域风场设备机器巡检,减低系统运维成本30%,缩短故障处理时间30%;南都电源实现产品生产、制造、使用全过程数据分析,储能电站故障率从2%降到0.2%,储能电池循环寿命提高10%。
(二)模式业态加速更新。数字化技术的普及推广,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基于362个工厂物联网项目的抽样分析显示,实施产品售后数字化增值服务的项目41项,占10.8%;实施跨企业业务协同改造的项目32项,占8.8%;实施个性化定制改造的项目17项,占4.7%;实施柔性制造改造的项目15项,占4.1%;实施工业互联网应用改造的项目8项(不包括第三方平台辐射的云端应用),占2.6%。
(三)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来自全国的493家数字化服务机构为杭州“百千万”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外地企业达201家。综合分析,四大服务机构新生力量快速成长:以阿里、网易为代表的互联网龙头企业加速布局制造业领域,已成为赋能制造业重要一极;以恒逸石化、西子联合为代表的制造业企业,剥离企业信息部门成立独立公司,成为成熟行业解决方案重要提供者;以鼎捷、宇天为代表的传统软件企业,实施业务转型向工业软件进军;以工业互联网小镇、机器人小镇等为集聚地的工程服务机构,通过平台的招引、孵化和培育正在快速成长。截至2019年底,全市已集聚各类数字化工程服务机构344家,78家外地企业在杭设立分支机构。
(四)倒逼态势基本形成。制造业数字化改造重点在中小企业,难点也在中小企业。当前,全市制造业中小企业实施改造的积极性高涨,主要源于三个“倒逼”:生存压力倒逼。面对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竞争,企业积极拥抱数字化改造推动提质降本增效,桐庐制笔、纺织、医疗器械,临安电线电缆、装饰材料,萧山纺织化纤、汽车零部件,建德化工等,都已形成全行业推进数字化改造的态势。整零配套倒逼。零部件企业要为整机企业配套,必须同步实施数字化改造,在连续多年实施工厂物联网专项行动基础上,我市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初具规模,今年各类协同项目达58项。平台型制造“倒逼”。淘工厂、网易严选等互联网制造平台,对制造商有数字化协同要求,推动一批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目前,网易严选在杭已拥有70余家制造商。
(五)环境氛围持续优化。市委市政府作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和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决策部署以来,全市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掀起新一轮高潮。政策保障方面,市级出台“新制造业计划”和制造业数字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各区、县(市)均出台了配套政策和推进计划。推进机制方面,全市推行“六大行动‘红黄黑’榜问效”机制,市经信局建立攻关项目推进制度,各地常态化开展方案推介、服务对接等活动。平台建设方面,产业互联网、机器人、云制造、人工智能等特色小镇,成为赋能制造数字化改造的重要一极。交流合作方面,成功举办中国工业大数据·钱塘峰会、中国(杭州)工业互联网大会等活动,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
二、主要工作举措
(一)加强“百千万”工作统筹。根据《杭州市制造业数字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印发产业数字化年度工作要点,明确全年目标任务、重点工作、考核方式和保障措施,并据此分解下达区县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结合市委“六大行动‘红黄黑’三榜问效”机制,建立全市制造业数字化工作进度通报制度,全面掌握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督导区县落实计划、把握进度,切实加强工作统筹和“比学赶超”氛围。
(二)分级分层组织项目实施。面向龙头骨干企业和数字化基础扎实的企业,以打造标杆示范为目标,全市统一组织推进“百个攻关项目”;面向大中型企业,以实现生产制造局部领域、环节数字化为目标,分区县组织实施“千个推广项目”;面向中小微企业,以资源上云、管理上云、业务上云为重点,市级负责落实“云上资源”,县区负责组织发动,合力推动“万企上云”。同时,在装备、家纺、汽摩、制笔、化工等领域率先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
(三)全面加强工作服务指导。建立市级“局长领衔、处室包干、专人负责”的攻关项目服务专员制度,实时掌握、协调、推动项目进程;分类、分层、分级开展方案推介、服务对接、专家问诊、现场指导等专业性活动,积极响应企业个性化需求。全年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字化推广会、对接会12场,组织各类企业数字化培训4期。
(四)持续推动支撑环境建设。加强政策保障。市委市政府“新制造业计划”23条中有4条涉及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加强交流合作。协调举办工业互联网大会、工业互联网大赛,营造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氛围。加强基础支撑。杭州加快构建“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动平台型制造,赋能全国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跨区域跨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SupET),省级工业互联网创建平台26个。加强技术支撑。培育发展信息工程服务机构,发布杭州市第一批数字化工程服务机构56家,列入浙江省工业信息工程服务机构资源池(第一批)名单42家。加强平台支撑。支持余杭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支持产业互联网、机器人、云制造、人工智能等特色小镇提升创新创业活力水平。
(五)推进两化融合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萧山区、临安区、建德市和经开区的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和淳安县省农村信息化示范区建设,目前萧山区、临安区和淳安县均已启动示范区验收工作,其中淳安县农村信息化示范已经验收完成。积极组织申报部、省两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项目,顾家家居和杭州先导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2家企业被认定为部级制造业“双创”平台,12家企业项目被认定为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2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占全省总数的20%。
三、下一步工作总体考虑
(一)深化关键举措,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深入总结“百千万”工程对于提升产业竞争力、扩大工业投资、促进“产数融合”、带动工程服务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深远意义,以更加积极、开放、创新、包容的姿态,加快推进“百千万”工程,持续激活“产业数字化市场”,并以此不断深化两化融合示范区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制造业“双创”平台等专项工作。
(二)发展平台型制造,积极挖潜网络市场、网络空间、网络资源。认真研究“淘工厂”“网易严选”等平台型制造的发展模式、发展生态和发展大势,围绕“要素汇聚、资源共享、能力开放、业务协同”等关键目标,倾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平台,着力转化全球制造资源为杭州制造能力,从根本上突破杭州资源要素瓶颈和产业链发展思维定式。
(三)鼓励企业“挂网”,积极推进制造业组织结构“扁平化”。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在消费引导、市场接单、资源整合、计划调度、品质控制、技术赋能等方面的巨大优势,积极探索“中小制造企业‘车间化’转型”,把组织结构“扁平化”作为中小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的关键一招来予以推动。企业“挂网”不是简单地成为平台的供应商,其背后是一系列生产组织关系、技术支撑体系的调整。
(四)发展工业互联网,夯实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工业互联网是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竞争高地。在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基础性领域,杭州基本具备了全球领跑实力。接下来,杭州要在应用端发力,一是瞄准需求、发挥特色,加快培育一批行业级、区域级、企业级应用平台;二是发挥平台应用部署快、成本低、升级方便的特点,“多快好省”地推动企业上平台用平台,转变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的方法路径。到2020年底,杭州市“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计划连接500万台工业设备(其中数据采集点150万个,链接工业设备5万套,链接工业产品345万个),服务10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开发集成1000款以上工业应用程序(APP)。
(五)培育壮大服务支撑,丰富优秀解决方案供给。一是支持互联网巨头企业、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传统软件企业3股新势力深度参与数字化市场;二是实施数字化工程服务提升发展计划,深化工程服务机构“大手拉小手”活动,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持续征集发布数字化工程服务推荐目录;三是高水平举办“工业互联网大会”“工业互联网大赛”等会展活动,推动“以会为媒、以会聚才、以会促创、以会攻坚”。
(六)开展标杆选育,增强典型示范引领效应。参照国家智能制造成熟度模型,分行业分层级筛选、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标杆项目,并进一步“解剖麻雀”,从组织实施、技术构架、成本绩效等方面形成示范。
特此反馈。
联系人:市经信局产业数字化处劳志龙,电话:85257096。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0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