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合办关于杭州市2010年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
时间: 2019- 09- 20 14: 45 来源: 浏览次数:

 

杭政办函〔2010〕63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市经合办《关于杭州市2010年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工作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二月二十二日

 

杭州市2010年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

建设工作的意见

(市经合办    二○一○年二月十一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实施省委“创业创新”战略,进一步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现就2010年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加强国内合作交流的若干意见》(浙委〔2009〕72号)、《浙江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9〕69号)以及《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构建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实施意见》(市委〔2007〕31号)等文件精神,按照“积极推动、有机融合、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基本思路,围绕做好“一化七经济”文章,积极实施“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社会共享”(以下简称“七共”),努力将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重要板块、亚太国际门户有机组成部分、全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先行区和浙江创业创新核心区。

二、工作目标

遵循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动发展、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按照“七共”要求,以实施规划为主线,以项目合作为重点,以专委会建设为抓手,加快节点县市[含市域五县(市)]融合,全面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都市圈经济先行、生活幸福、生态文明的综合效应,扩大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影响力,打响杭州都市经济圈品牌,发挥杭州都市经济圈在打造增长极、发展“金南翼”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三、工作重点

1. 推动规划出台,制订工作意见。要尽快推动出台《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并研究制订工作意见或行动计划;编制出台各类专项规划,并将成果应用于“十二五”规划的编制。

2. 发挥专业委员会作用,完善协调机制。要进一步加强专委会建设,制订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已组建的14个专业委员会要结合都市圈实际,进一步做好深化发展工作,以组织实施合作共建项目为载体,进一步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促进作用。要积极发挥企业主体和中介组织的作用,探索建立都市圈行业协会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和完善节点县(市)合作和协调机制,办好第二届县域经济论坛。

3.开展项目合作,落实推进举措。继续以推进交通一体化建设、生态环境共同治理、加强旅游合作和围绕改善民生等工作为重点,按照《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遵循先易后难、由点到面、共同协商的原则,由专委会、节点县(市)和有关单位提出一批四城市共同关注的合作项目,明确项目责任部门(责任主体)和要求,制订项目推进计划、实施方案,推动完成第四次市长会议确定的年度合作项目及活动。

4. 整合宣传资源,提升品牌形象。围绕“打造‘杭州都市经济圈’品牌,扩大杭州都市经济圈影响力”目标,由宣传专业委员会统筹开展杭州都市经济圈对外宣传工作,制订2010年度宣传工作计划,启动杭州都市经济圈徽标公开征集活动。要完善四城市对外宣传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开展四城市主流媒体的交流合作,做好市长联席会议、重大合作项目以及相关活动的宣传工作,展示都市经济圈合作成果。

5. 办好两个会议,明确工作任务。一是拟于2010年3月召开由四城市政府秘书长参加的杭州都市经济圈工作会议,共同商定都市经济圈工作重点和研究筹备第四次市长联席会议方案。二是以实施《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全面推动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为主题,拟于5月份在绍兴召开第四次市长联席会议。

四、工作举措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一是相关区、县(市)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度,并根据本意见制订年度实施计划,明确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充实工作力量,建立健全联络员和信息员队伍,形成相应的工作对接网络,确保各项组织协调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加强我市对口部门与毗邻区、县(市)的合作交流,进一步组织开展相关活动,营造上下联动、全方位对接的良好氛围。三是合力推进合作项目的落实,其中专业委员会确定的重点合作项目,要建立由专业委员会统筹、四市分管领导和区、县(市)领导共同协调的项目联系制度。四是进一步完善协调会四级工作机制,重视发挥民间组织、中介组织等的作用,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合作的区域统筹和协商机制。

2.进一步突破重点领域。一是继续合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空间连接,打通断头路,加快包括轨道交通在内的都市圈快捷交通网络建设,以交通促合作。二是在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上下功夫,把改善民生作为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杭州与临近节点县(市)的合作,继续加快推进公交、医保、信息(通信)、旅游等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共同治理,加大太湖流域等水环境的整治和保护力度;推动都市圈内区域文化体育的融合,共同参与举办有关传统节会,增进四市人民的情感文化交流。三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强化人才集聚和合理流动,建立健全区域内人才、科技、教育共享机制。加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搭建营销网络,构建统一、开放、便捷、高效的物流市场,降低物流成本。四是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区县联动。市域五县(市)要强化“融入战略”,增强郊区意识,大力发展郊区经济,积极推动五县(市)与八城区集合式、捆绑式发展。萧山、余杭等区、县(市)要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牵头建立相关联席会议制度,推进产业合理布局,积极推动节点县(市)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

3.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一是建立政府间信息合作交流机制。充分发挥杭州都市经济圈协调会办公室的作用,利用都市经济圈网站、工作简报等平台,及时通报重大项目建设和工作进展情况,及时交流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和城市建设、管理经验。二是建立部门间合作交流机制。进一步加强专委会牵头部门和湖州、嘉兴、绍兴及节点县(市)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联系,适时选派干部到对口单位挂职,达到密切联系、获取信息、学习培训的目的。三是建立区域活动合作机制。以我市举办的西博会、动漫节、旅交会、生活品质展评会等会议展览活动以及科技成果发布、人才交流等活动为契机,为圈内城市定期交流企业投资、人才流动、科技合作、劳务需求、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信息搭建平台。四是建立专委会工作情况通报机制。各专委会牵头部门要充分发挥领率作用,加强与协调会办公室各成员单位的工作协调,及时通报有关工作进展情况。

4.进一步加强工作调研。一是通过调研理清思路。进一步研讨都市经济圈发展理论,探讨法规建设,推进法制研究互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重点围绕规划实施、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等展开调研,每年确定1-2个调研课题,明确分工,抓好落实。二是加强工作协调。高度重视与上海接轨及与其他区域组织间的合作联系,加强协调沟通,拓展和深化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发展内涵。三是适时组建都市经济圈专家委员会。聘请国家有关部委,省、市有关部门和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及市决策咨询委员会有关委员,组建都市经济圈专家委员会,对都市经济圈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对都市经济圈建设的指导和智囊作用。

 

附件:2010年杭州都市经济圈合作项目计划安排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