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政办函〔2008〕82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推进我市对口支援工作,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就2008年对口支援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对口支援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政府为主导、市场为纽带、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的互惠互利机制,积极探索对口支援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以加强经济项目合作、增强“造血”功能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对口支援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工作任务
1.抓好已实施项目的检查验收。市对口办要组织12个工作小组对南充市3个区、县(市)的“整村推进”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2.加大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力度。继续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积极参与对口支援地区新农村建设工作。市级财政将投入200万元对口支援四川地区、投入100万元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各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增至3个,组长单位对口支援资金增至45万元,其中专项经费35万元,工作经费10万元。
3.着力加强经济合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原则,进一步加大与对口支援地区的经济合作,积极引导企业开发和利用对口支援地区的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各工作小组要争取落实1个经济项目。
4.继续做好干部挂职工作。四川、三峡库区两地将继续选派部分干部来我市挂职锻炼,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予以妥善安排。
5.继续做好培训和劳务合作工作。根据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的安排,2008年我市将组织西部人才培训班2期,培训西部人才106名;根据省对口办的要求,我市2008年将安排培训经费30万元,帮助四川、三峡库区培训劳务人员570名,为两地转移劳务人员200名。
6.继续扶持发展公益事业。我市将继续安排部分捐赠资金援助四川、三峡库区发展公益事业。
三、工作要求
1.进一步抓好工作落实。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对口支援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政策不变、力度不减,抓好工作落实。要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各成员单位要明确分管领导,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确保工作的连续性。二是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各工作小组要按照省、市对口支援工作的要求,认真抓好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三是确保经费及时到位。各工作小组今年的帮扶资金要于5月底前到位。
2.进一步抓好工作创新。要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原则,进一步探索合作交流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要进一步完善和推进订单式劳务培训,鼓励和引导杭州企业到对口支援地区利用资源开拓市场,形成杭州企业发展壮大、受援地区经济发展、杭州综合竞争力提升三方共赢的合作新格局。
3.进一步形成合力、注重实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省、市有关要求,进一步落实相关措施,推动对口支援工作的深入实施。一是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要继续坚持和完善以区、县(市)政府为组长单位,有关部门为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机制。各组长单位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加强与小组成员单位的联络与协调。各小组成员单位要积极配合,继续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全力支持组长单位的工作,着力形成责任明确、合力推进的对口支援工作局面。二是要注重实效。要深入对口支援地区,找准当地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好项目,加大对项目的检查和验收力度,切实帮助当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附件:杭州市2008年度对口支援小组名单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三月十日
附件
杭州市2008年度对口支援小组名单
一、对口南充市支援小组(12个)
1.对口南充阆中市(4个)。
第一组:上城区政府、市文广集团、杭报集团、市经委;
第二组:下城区政府、市科技局、市交通局、市发改委;
第三组:余杭区政府、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园文局)、市林水局、市财政局;
第四组:西湖区政府、市环保局、农行省分行营业部、市贸易局。
2.对口南充嘉陵区(4个)。
第五组:富阳市政府、市烟草局、市劳动保障局,市质监局;
第六组:江干区政府、市工商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
第七组: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管委会、政府,市电力局、中国人保杭州市分公司、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第八组:萧山区政府、市农业局、市卫生局、市民政局。
3.对口南充西充县(4个)。
第九组:桐庐县政府、工行省分行营业部、市教育局、市交通集团;
第十组:临安市政府、市建委、市城建投资集团、市外经贸局;
第十一组:建德市政府、市房管局、杭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商业资产经营公司;
第十二组:拱墅区政府、市旅委、市商业银行、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
二、对口涪陵区支援小组(4个)
1.对口涪陵区江东街道(1个)。
余杭区、西湖区。
2. 对口涪陵区崇义街道(1个)。
富阳市、下城区。
3. 对口涪陵区敦仁街道(1个)。
萧山区、上城区。
4. 对口涪陵区清溪镇(1个)。
江干区、拱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