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1026126/2019-24021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19-08-02
发布单位: 市委宣传部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369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19-08-02 17:42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民盟市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推动之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带建设的若干建议》(市政协369号)已收悉。提案中提出的建设“之江国家级文化示范带”的主要构想和举措,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为政府部门进一步规划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思路。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推动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实施“大湾区、大都市、大花园”战略,推进文化浙江建设、打造全省万亿级文化产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杭州深入实施“拥江发展”战略、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和世界名城,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自《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规划》出台以来,杭州市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创新体制机制,研究专项政策,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发展合力,有序推进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

一、之江流域生态保护提升工作扎实推进

(一)全力推进“拥江发展”生态带保护工作。完成《杭州市“拥江发展”生态保护与建设专项规划现状评估》和《杭州市“拥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专项规划》。完成编制《杭州市“拥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报送市拥江办。

(二)提升专业人才的科研水平。加强与清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上海环科院、浙江省环科院等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举办了拥江发展生态环保规划等业务培训和交流会,不断提升专业人才的科研水平。

(三)持续积极推进“拥江发展”生态保护。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稳妥推进千岛湖综合整治工作。聚焦市委市政府“拥江发展”行动,制定并实施2019年度杭州市“拥江发展”生态保护和建设行动计划。认真落实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制定相关管理规定,推动生态保护红线落地实施。严格执行“三线一单”相关管理规定。

二、之江流域非遗保护工作和文化活动稳步开展

(一)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荐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非遗传承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传承人张忠尧等12人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杭州织锦技艺等8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入选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入选数均居全省首位。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组织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进校园、社区、礼堂开展活动600余场。西湖区非遗茶文化主题特色小镇誉享全球,“世界茶乡看浙江、浙江茶镇看龙坞”,西湖龙井、雕版印书、九曲红梅等非遗项目一同走出国门。实施“互联网+非遗”项目。借助数字化手段助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淘宝网推出“108匠”专区,以淘宝商城、集合店和宣传引流等多渠道推介非遗手工艺产品,每期引流超9万人次;摄制《有匠》系列专题片12部,宣传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启动“礼传”诚信消费体验柜项目,摆放非遗项目产品,手机扫码,先取后付,6个月间实现销售额123.81万元。

(二)开展之江流域节庆活动。举办第十二届西湖读书节、“西湖之春”艺术节、“风雅颂”民间艺术展演、艺术博览会、“讴歌新时代”美术书法展、“新农村映像诗”摄影绘画展等活动,400余场特色活动贯穿全年。艺术创作呈现新气象,涌现出《梦开始的地方》《大洋埠》《湘湖情》《锦里家园》《梦回皋亭》《苍生》等一批革命题材、现实题材、本土题材原创作品。滨江区举办第七届群众文化艺术节、新春系列文化活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书画精品展、中西艺术融合成就展、区域文化走亲、无障碍文化节等各类文化活动;江干区不断彰显钱塘江文化引领作用,连续2年举办钱塘江文化节,连续8年举办江干区读书节、“钱塘文荟”、“钱塘悦读”等活动,成功举办钱塘江国际冲浪赛、TREK100国际骑行大会、2018年钱塘江国际冲浪赛等国际性赛事,誉称为电影编剧“奥斯卡奖”—“夏衍杯”首次荣归故里,民俗文化节在城市阳台向国际友人展演传播,钱塘江文化的时代性、国际性在不断扩大。西湖区发挥名人效应,引进何赛飞戏曲工作室、黄亚洲文学工作室、张望摄影工作室等名人工作室,全年举办名家专题讲座,助推黄豆豆、邵雁等文艺大咖云集西湖区,群众与名人面对面学艺成为热点。

(三)推进文化场馆建设。市群众文化中心、非遗保护中心装饰装修和展品展项项目完成施工图设计并通过消防审批;夏衍旧居改造提升工程进入概念性方案设计阶段;海塘遗址博物馆进入方案深化设计阶段;推进滨江区文化馆“企业分馆”企业书房项目建设;推进西湖区之江文体中心、之江绿道、钱塘江绿道等建设项目,拓展群众文体活动空间;以“东吴文化公园、富春山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创集聚区、富春江古埠汤家埠风情小镇、新桐沙洲原乡休闲”为一体打造文化休闲、文化产业特色带,重现“百里富春山居图、五十里春江花月夜”盛景。

三、加快融入“之江文化产业带发展” 旅游战略

(一)编制《杭州市“拥江发展”战略旅游专项规划》。以“三江两岸”为轴线,发挥西湖、千岛湖的带动作用,辐射沿线六大水域及周边区域,形成“水陆联动、蛟龙腾飞”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以杭黄高铁开通为契机,统筹区县资源,变各自为战为联合出击,赴武汉、长沙、广州等中远程城市开展联合促销,整体打造“三江两岸”旅游形象。

(二)深耕旅游国际营销。紧抓“后峰会、亚运会”重大战略机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带队赴境外重要客源市场开展营销推广。成功举办了中美旅游高层对话、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等重要国际会议,讲好杭州故事;组织举办“全球旗袍日活动”等。发挥世界旅游联盟总部落户杭州的契机,实施“会在风景中——杭州•新经济会议目的地”公关营销,主办了“杭州之夜”国际会议目的地推广活动,聘任第八批5位“杭州会议大使”,推出新经济20项会议金融服务产品,引进重要会议52个。

(三)开辟“三江两岸”旅游产品。钱塘江水上旅游全面启动,短短几个月接待了中外游客1.57万人。以绿道、杭黄高铁、杭千高速为纽带,整合推出10条乡村旅游特色线路、10条精品民宿特色线路和130个“四新”旅游产品,实现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交相辉映。

四、以“一核五极”为重点抓好之江文化产业提升

紧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以全市六大行动“比学赶超”活动为契机,积极联合发改、建设、规划、国土、财政等部门给予工作指导,推动各有关城区加快“一核五极”项目建设,有效推进了重点项目建设。其中,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象山艺术公社、中国网络作家村、中国动漫博物馆等19个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成;白马湖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网易产业园、浙江国家音乐产业基地萧山园区等20个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推进中;之江国际影视产业集聚区、北影(杭州)国家级电影产业基地、灵山演艺小镇、九乔数字出版产业基地等17个项目在开工筹备中。

(一)全力做强之江发展核。该区块重点围绕数字文化、影视、现代演艺、文休旅游等行业推进项目建设。省级重点项目之江文化中心已完成EPC总承包的招投标工作,计划2月28日开工。被国家四部委共同认定为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已正式启用。致力于打造国际知名文化艺术人文新地标的象山艺术公社已基本建设完成,并于去年12月成功举行品牌签约发布会。之江国际影视产业集聚区一期项目浙江华策影视高等研究院125亩用地已确定,力争2019年上半年开工。灵山演艺小镇项目正在做资产评估、做地和项目规划设计工作。

(二)大力推进“五极”建设。上城发展极以南宋皇城小镇和望江新城为依托,聚焦文化休闲旅游、创意设计和艺术品等行业推进项目建设。目前,南宋皇城小镇在结合全域旅游和南宋临安城大遗址综合保护的基础上,进行规划编制,致力于打造5A级文化旅游集聚地。全国首个数字时尚体验中心凌笛数字时尚项目已签约落地,央视电影频道杭州基地、睿宸影视等企业纷纷入驻。滨江(白马湖)发展极以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入选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为契机,深化动漫游戏、网络文学、文化会展等行业项目建设。目前,中国网络作家村签约作家数达107名,中国作协全委会9名网络作家中有6名是作家村“村民”。首家“国字号”动漫博物馆——中国动漫博物馆正在进行主体验收,力争今年7月试开馆。网易二期产业园已建设完成投入使用,网易三期、北航杭州创新研究生院、大丰数艺科技研发中心等项目已完成做地工作。富春发展极与北影将共建北影(杭州)国家级电影产业基地,用地约400亩,拟投资35亿元,目前一期153亩用地已确定,力争今年3月开工建设。全长5公里的春江花月夜文创走廊已正式开街,拟与二元文化公司共同打造以二次元动漫为主题的创意街区。奥体(湘湖)发展极重点围绕音乐产业、文化会展等行业推进项目建设。去年开始创建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钱江世纪城已与国家音乐产业促进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音乐科技智慧城,网易云音乐、易尚春、放刺电音等已完成工商注册,逐步开始装修。新青年歌舞团运营的湘湖演艺产业园二期已基本改建完成,第一批20多家演艺企业装修入驻。九乔发展极正在开展钱塘智慧城南区组团存量创新性用地报批和新禾联创数字文化产业园、东谷创业园、七章公园先导区等项目推进和环境改造工作,计划于今年上半年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此外,桐庐、建德、临安、淳安等产业带上下游延伸区域依托产业基础和地域特色加快推进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目前妙笔小镇东西文创园、梅城严州活态府城、云树文创基地等一批项目有序推进中。

五、下步举措

(一)强化统筹推进落实政策保障。在省“一带一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继续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联合发改、财政等各级有关部门协调开展工作,充分调动各区、县(市)的主观能动性,合力推进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积极落实《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规划》《关于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加快研究制定文创产业重点平台认定管理办法,深化完善财政投入、土地利用、招商引资、金融支持等方面政策。督促六城区结合建设发展实际,抓紧梳理制订产业扶持政策举措,确保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重点任务顺利推进。

(二)推进文化对外传播交流和旅游营销推广。坚持“杭州韵味、国际表达”,挖掘、利用好杭州文化特色资源,发挥文化、旅游各自优势,同步推进文化传播和旅游推广,形成整体合力,讲好杭州故事。建立“旅游+”的国际营销体系,在巩固欧美市场的同时,重点开发日韩市场,在日本设立市场化的杭州旅游营销中心,实现海外市场的精准营销。组织策划实施好杭州全球旗袍日、杭式生活等主题事件营销。以杭黄高铁开通为契机,整合包装西湖、大运河和黄山世界文化遗产,赴华中、华北、华南等主要中心城市开展联合营销。持续做好会议旅游,开展第九批杭州会议大使的聘任(目前已有53名),引进更多国际会议落地杭州。组团赴海外参与文化和旅游部“欢乐春节”等活动,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支持杭州爱乐乐团、杭州歌剧舞剧院、杭州杂技总团等文化单位赴海外开展交流。

(三)持续提高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载体,主动融入和推进拥江发展行动,加快发展全域旅游,扩大旅游产品有效供给,打响“三江两岸”、“名城、名山、名水”旅游新品牌。重点服务好WTA总部和世界旅游博物馆、梅城古城、良渚遗址等涉旅项目的建设,强力推进运河、湘湖跨湖桥、富春江国家5A级景区创建。加快发展乡村民宿为抓手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研学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着力推进钱塘江水上旅游开发,先分段实施,时机成熟后,实现“三江三湖(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西湖—湘湖)”水上旅游的全线贯通。

(四)注重文化传承活态化。坚持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传人”。实施非遗记录工程,完成一批杭州市非遗濒危项目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宣传解读一批非遗抢救保护成果, 对非遗濒危项目传承人群进行研习培训,增强项目传承后劲。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抓好木版水印、中式服装制作、西湖绸伞等传统产业的生产性保护,重点支持王星记扇子、张小泉剪刀、天竺筷等传统工艺项目活化利用,开发一批具有传统文化韵味,又符合当代审美的城市礼品。实施乡村振兴中的非遗保护工程,形成“美丽非遗进礼堂”“美丽非遗赶大集”“美丽非遗上舞台”等系列品牌,举办各类民俗展示活动,培育和命名一批以木雕、木版年画、剪纸、草柳编、刺绣等为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乡镇(街道)。开展传承人对话、非遗传习进中小学校等活动,打造一批非遗教学传承基地、宣传展示基地,让传统非遗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生机。

之江文化产业带的发展离不开民主党派的关注和支持,感谢民盟杭州市委会对杭州文化产业的关心和帮助,共同为杭州打造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而努力。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

2019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