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实施引水入城工程加快城区河道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时间: 2019- 08- 12 10: 31 来源: 浏览次数:

 

杭政办函〔2004〕109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杭州市实施引水入城工程,加快城区河道整治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四月二十三日

 

杭州市实施引水入城工程

加快城区河道整治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作出的《关于实施引水入城工程,加快城区河道整治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精神,进一步提升我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良好形象和城市品位,继续深化河道整治工作,巩固整治成果,理顺河道管理体制,加强河道长效管理和引配水工作,加快住宅小区和企事业单位截污纳管工程的实施进度,有效改善城区河道水质,优化水生态和滨水环境,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市人大《关于实施引水入城工程,加快城区河道整治的决议》精神为指导,围绕“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城市发展战略,根据“15100”河道整治工程设想,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要求,将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抗咸二期工程、河道整治和截污纳管工作相结合,更好地解决全市人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环境用水问题,为实现河道“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总体目标和杭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责任分工与组织机构

  根据城建系统体制改革和职能调整,确定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结合抗咸二期工程)由市城建资产经营公司下属的杭州自来水总公司自筹资金组织实施。为确保工程按计划顺利实施,成立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建设协调小组,由杨戌标副市长担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光荣担任副组长。河道综合整治工程调整为由市建委为主组织实施。成立杭州市河道整治工程领导小组,由杨戌标副市长担任组长,市建委朱金坤主任担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建委)。截污纳管工作由市城管办组织实施。成立杭州市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作协调小组,由市政府副秘书长何荣坤担任组长,市城管办主任陈红英、市建委副主任丁狄刚、市环保局副局长徐文霞担任副组长,下设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办)。各城区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区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作协调小组。城区河道配水和长效管理由市林水局组织实施。成立杭州市市区河道配水指挥部,由孙景淼副市长担任总指挥,市林水局局长许保水担任副总指挥。

  三、工作计划与实施步骤

  (一)引水入城工程。工程设计规模为25方?秒,投资22亿元,是我市改善水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做好河道整治工作的重要保证。在《杭州市钱塘江引水工程专项规划》和《杭州市钱塘江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加强科学调研,进一步论证杭州市自来水抗咸二期工程和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在工程性质、线路走向、构筑物布置、运行管理等方面结合的可能性,抓紧编制《钱塘江引水入城及抗咸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开展引水入城部分水土保持、地质灾害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的会审工作。力争2004年6月底完成初步设计及相关前期报批手续,12月底前正式开工,确保钱塘江引水入城及抗咸二期工程2008年建成并投入运行。

  (二)河道整治工程。根据“15100”河道整治工程设想并借鉴前两轮河道整治工作经验,在《杭州市主城区河道综合整治中期目标和实施建议》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密切结合实际,编制完成《杭州市平原河道整治规划》。

  河道治理的总体思路是:以改善水生环境、净化水质、实施河道综合整治为基础,根据河道的不同功能和所在区域的人文景观需求,结合市区道路建设、截污纳管、景观要求、小区开发、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等,按照不同的标准、要求、风格实施河道整治,确保城市河道生态平衡、景观宜人,满足市民休闲游憩的需要。

  在治理方法上实行综合整治与保护性整治相结合。河道综合整治(适用在城市建成区,投资较大)按照规划的河道宽度、河底标高及绿化要求实施驳岸、疏浚、截污、绿化等整治措施;保护性整治(控制性、养护性,投资较小)要在尽可能避免拆迁的前提下,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河道水生态保护为重点,对河道进行完善岸线维护、疏浚、重点截污、控制和补充绿化带、生态修复等整治措施。计划在2004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第二轮11条河道的综合整治工作,并适时开展第三轮8条河道的整治工作(综合整治3条,另有5条河道开展保护性整治技术前期工作),确保于2004年12月前完成1至2条河道的综合整治工作;2005年计划实施并基本完成11条河道的整治工作(综合整治2条,保护性整治9条);2006年计划实施并基本完成12条河道的整治工作(综合整治4条,保护性整治8条);2007年计划实施并基本完成11条河道的整治工作(综合整治2条,保护性整治9条),到2007年总计完成53条河道的整治工作(具体实施方案见附表)。

  (三)截污纳管工作。开展市区生活小区及公建单位截污纳管工作是实施水环境标本兼治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已完成243个生活小区、324家公建单位截污纳管(已投入截污纳管资金近16200万元,共截污水量近24余万吨/日)的基础上,2004年计划完成40个生活小区、130家公建单位及100个以上沿河污染源的截污纳管工作,计划新增截污量4万吨/日。2005年计划完成78个生活小区、300家公建单位及100个以上沿河污染源的截污纳管工作,计划新增截污量6万吨/日。力争至2005年基本完成主城区范围内2万平方米以上的生活小区及用水量超过300吨/月的公建单位的截污纳管工作,使主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率达到75%。

  (四)河道长效管理工作。改善河道水质,美化河道环境,长效管理是关键。根据已制定实施的《杭州市河道管理条例》和《杭州市区河道长效管理以奖代拨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理顺河道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制定政策,改变现有河道的管、养体制,推动河道日常管理的市场化运作。至2005年,主城建成区河道基本实现市场化管理,并逐步向城郊推广。2003年已完成河道配水26.47亿立方米,市区配水河道占河道总量的50%。在此基础上,2004年将继续加大河道配水和保洁力度,并根据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的实施情况,逐年提高河道配水量及河道配水率。到2005年,市区配水河道计划达到河道总量的75%。至引水入城工程建成并运行,市区配水河道将达到河道总量的100%。

  四、工作要求和措施

  实施引水入城工程,加快城区河道综合整治,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景观环境和居住环境,造福于民的实事工程。为确保各项工程如期实施,并尽早建成运行,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应充分认识实施引水入城工程,加快城区河道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集中力量,投入到引水入城和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工作之中,为工程的顺利实施作出贡献。

  (二)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引水入城和河道综合整治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保障工程建设正常实施。

  (三)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监督检查。各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强对实施引水入城工程、加快城区河道综合整治的宣传报道,以充分获得全市市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市建委、林水局、城管办等单位要加大对工程实施情况的督查力度,并定期向市政府报告。

  (四)加强情况分析,建立沟通协调制度。为进一步掌握了解各项工作的实施情况,市政府将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听取工程进展情况的汇报,集中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并确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附件

 

河道整治实施方案

 

一、2004年河道整治实施方案(8条河道)

  

河道名称

河道长度(米)

整治说明

其他建议

备注

余杭塘河(运河—五常港)

6800

综合整治

市建委组织实施

已立项

沿山河(留下—府苑新村)

5500

综合整治

市建委组织实施

已立项

古荡湾河(余杭塘河—沿山河)

2800

综合整治

市建委组织实施

已立项

小珠港(余杭塘河—婴儿港)技术前期

2000

保护性整治

市建委组织实施

2004年储备项目

登云桥河(运河—红建河)技术前期

113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已立项

姚家坝河(红建河—上塘河)技术前期

90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已立项

红西河(绍兴路—施右墩)技术前期

330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已列入2004年计划

2004年储备项目

六塘坟漾(东新河—上塘河)技术前期

160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已立项

 

 

 

 

 

 

 

 

 

 

 

 

二、2005年河道整治实施方案(11条河道)

 

河道名称

河道长度(米)

整治说明

其他建议

备注

备塘河(东新河—丁桥港)

12050

综合整治

市建委组织实施

已立项

新开河(定海西闸—七堡)

8000

综合整治

市建委组织实施

2005年整治计划

婴儿港河(余杭塘河—北庄河)

3740

保护性整治

市建委组织实施

2004年储备项目

闸斗门港(陈家桥—备塘河)

2380

保护性整治

市建委组织实施

2004年储备项目

笕桥港(跃进桥—备塘河)

305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4年储备项目

西塘河(运河—石祥路)

298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已立项

南黄港(石桥河—江干区界)

210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已立项

油车港(南黄港—上塘河)

210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4年储备项目

益乐河(冯家河—莲花港)

150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5年整治计划

蒋村港(沿山河—余杭塘河)

450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5年储备项目

严家港(五常港—蒋村港)

270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5年储备项目

 

三、2006年河道整治实施方案(12条河道)

 

河道名称

河道长度(米)

整治说明

其他建议

备注

白石港(二号港—钱塘江)

4000

综合整治

市建委组织实施

2005年储备项目

下塘河(金家堰—杭钢河)

6660

综合整治

市建委组织实施

2006年整治计划

五常港(沿山河—余杭塘河)

5600

综合整治

市建委组织实施

2006年储备项目

三墩港(双桥水产村—西塘河)

3720

综合整治

市建委组织实施

2005年储备项目

虾龙圩港(虾龙圩闸—温州村)

85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5年储备项目

族滨洋港(杨家桥—文星桥)

355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5年储备项目

女儿桥港(女儿桥—三墩港)

362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5年储备项目

花园港(三墩港—朱家桥)

282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5年储备项目

隽家塘河(隽家塘—皋亭坝)

90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6年整治计划

陈家桥河(热水河—红建河)

95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6年整治计划

杭钢河(依山前—运河)

270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6年整治计划

热水港河(半山电厂—隽家塘)

2300

保护性整治

由区政府实施

2006年整治计划

 

 

 

 

 

四、2007年河道整治实施方案(2006年河道整治储备项目共11条)

 

河道名称

河道长度(米)

整治说明

其他建议

备注

电厂河(沈家桥—运河)

3500

综合整治

市建委组织实施

2006年储备项目

丁桥港(湖北桥—上塘河)

3850

综合整治

市建委组织实施

2006年储备项目

神龙桥河(沈半路—范家桥)

85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6年储备项目

蔡家桥河(热水河—上塘河)

114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6年储备项目

西湖漾(红西河—东新路)

120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6年储备项目

篷架桥港(泗车桥港—女儿桥港)

178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6年储备项目

西环河(虾龙圩港—余杭塘河)

120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6年储备项目

东环河(虾龙圩港—余杭塘河)

163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6年储备项目

北庄河(永新河—婴儿港)

126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6年储备项目

永新河(三墩港—北庄河)

222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6年储备项目

管家漾河(管家漾—朱家庄)

155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6年储备项目

 

 

五、2007年河道整治储备项目(共6条)

 

河道名称

河道长度(米)

整治说明

其他建议

备注

十字港(周家桥—寿兴桥)

264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7年储备项目

和睦港(七堡船闸—余杭交界)

4900

综合整治

市建委组织实施

2007年储备项目

象山沿山渠(象山—大诸桥)

170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7年储备项目

上泗沿山河(高尔夫球场—九溪水闸)

270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7年储备项目

机场北港(小营门—备塘河)

190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7年储备项目

菜家桥河(热水港~善贤坝)

114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7年储备项目

 

 

  说明:区政府组织实施的河道整治项目,可由市、区两级政府按一定比例分别出资,或参照道路整治办法,河道保护性整治按行政区域交由各区负责,市政府也可用以奖代拨的形式出资,年终进行考核评比。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实施引水入城工程

加快城区河道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杭政办函〔2004〕109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杭州市实施引水入城工程,加快城区河道整治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四月二十三日

 

杭州市实施引水入城工程

加快城区河道整治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作出的《关于实施引水入城工程,加快城区河道整治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精神,进一步提升我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良好形象和城市品位,继续深化河道整治工作,巩固整治成果,理顺河道管理体制,加强河道长效管理和引配水工作,加快住宅小区和企事业单位截污纳管工程的实施进度,有效改善城区河道水质,优化水生态和滨水环境,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市人大《关于实施引水入城工程,加快城区河道整治的决议》精神为指导,围绕“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城市发展战略,根据“15100”河道整治工程设想,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要求,将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抗咸二期工程、河道整治和截污纳管工作相结合,更好地解决全市人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环境用水问题,为实现河道“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总体目标和杭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责任分工与组织机构

  根据城建系统体制改革和职能调整,确定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结合抗咸二期工程)由市城建资产经营公司下属的杭州自来水总公司自筹资金组织实施。为确保工程按计划顺利实施,成立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建设协调小组,由杨戌标副市长担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光荣担任副组长。河道综合整治工程调整为由市建委为主组织实施。成立杭州市河道整治工程领导小组,由杨戌标副市长担任组长,市建委朱金坤主任担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建委)。截污纳管工作由市城管办组织实施。成立杭州市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作协调小组,由市政府副秘书长何荣坤担任组长,市城管办主任陈红英、市建委副主任丁狄刚、市环保局副局长徐文霞担任副组长,下设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办)。各城区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区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作协调小组。城区河道配水和长效管理由市林水局组织实施。成立杭州市市区河道配水指挥部,由孙景淼副市长担任总指挥,市林水局局长许保水担任副总指挥。

  三、工作计划与实施步骤

  (一)引水入城工程。工程设计规模为25方?秒,投资22亿元,是我市改善水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做好河道整治工作的重要保证。在《杭州市钱塘江引水工程专项规划》和《杭州市钱塘江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加强科学调研,进一步论证杭州市自来水抗咸二期工程和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在工程性质、线路走向、构筑物布置、运行管理等方面结合的可能性,抓紧编制《钱塘江引水入城及抗咸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开展引水入城部分水土保持、地质灾害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的会审工作。力争2004年6月底完成初步设计及相关前期报批手续,12月底前正式开工,确保钱塘江引水入城及抗咸二期工程2008年建成并投入运行。

  (二)河道整治工程。根据“15100”河道整治工程设想并借鉴前两轮河道整治工作经验,在《杭州市主城区河道综合整治中期目标和实施建议》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密切结合实际,编制完成《杭州市平原河道整治规划》。

  河道治理的总体思路是:以改善水生环境、净化水质、实施河道综合整治为基础,根据河道的不同功能和所在区域的人文景观需求,结合市区道路建设、截污纳管、景观要求、小区开发、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等,按照不同的标准、要求、风格实施河道整治,确保城市河道生态平衡、景观宜人,满足市民休闲游憩的需要。

  在治理方法上实行综合整治与保护性整治相结合。河道综合整治(适用在城市建成区,投资较大)按照规划的河道宽度、河底标高及绿化要求实施驳岸、疏浚、截污、绿化等整治措施;保护性整治(控制性、养护性,投资较小)要在尽可能避免拆迁的前提下,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河道水生态保护为重点,对河道进行完善岸线维护、疏浚、重点截污、控制和补充绿化带、生态修复等整治措施。计划在2004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第二轮11条河道的综合整治工作,并适时开展第三轮8条河道的整治工作(综合整治3条,另有5条河道开展保护性整治技术前期工作),确保于2004年12月前完成1至2条河道的综合整治工作;2005年计划实施并基本完成11条河道的整治工作(综合整治2条,保护性整治9条);2006年计划实施并基本完成12条河道的整治工作(综合整治4条,保护性整治8条);2007年计划实施并基本完成11条河道的整治工作(综合整治2条,保护性整治9条),到2007年总计完成53条河道的整治工作(具体实施方案见附表)。

  (三)截污纳管工作。开展市区生活小区及公建单位截污纳管工作是实施水环境标本兼治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已完成243个生活小区、324家公建单位截污纳管(已投入截污纳管资金近16200万元,共截污水量近24余万吨/日)的基础上,2004年计划完成40个生活小区、130家公建单位及100个以上沿河污染源的截污纳管工作,计划新增截污量4万吨/日。2005年计划完成78个生活小区、300家公建单位及100个以上沿河污染源的截污纳管工作,计划新增截污量6万吨/日。力争至2005年基本完成主城区范围内2万平方米以上的生活小区及用水量超过300吨/月的公建单位的截污纳管工作,使主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率达到75%。

  (四)河道长效管理工作。改善河道水质,美化河道环境,长效管理是关键。根据已制定实施的《杭州市河道管理条例》和《杭州市区河道长效管理以奖代拨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理顺河道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制定政策,改变现有河道的管、养体制,推动河道日常管理的市场化运作。至2005年,主城建成区河道基本实现市场化管理,并逐步向城郊推广。2003年已完成河道配水26.47亿立方米,市区配水河道占河道总量的50%。在此基础上,2004年将继续加大河道配水和保洁力度,并根据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的实施情况,逐年提高河道配水量及河道配水率。到2005年,市区配水河道计划达到河道总量的75%。至引水入城工程建成并运行,市区配水河道将达到河道总量的100%。

  四、工作要求和措施

  实施引水入城工程,加快城区河道综合整治,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景观环境和居住环境,造福于民的实事工程。为确保各项工程如期实施,并尽早建成运行,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应充分认识实施引水入城工程,加快城区河道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集中力量,投入到引水入城和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工作之中,为工程的顺利实施作出贡献。

  (二)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引水入城和河道综合整治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保障工程建设正常实施。

  (三)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监督检查。各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强对实施引水入城工程、加快城区河道综合整治的宣传报道,以充分获得全市市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市建委、林水局、城管办等单位要加大对工程实施情况的督查力度,并定期向市政府报告。

  (四)加强情况分析,建立沟通协调制度。为进一步掌握了解各项工作的实施情况,市政府将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听取工程进展情况的汇报,集中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并确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附件

 

河道整治实施方案

 

一、2004年河道整治实施方案(8条河道)

  

河道名称

河道长度(米)

整治说明

其他建议

备注

余杭塘河(运河—五常港)

6800

综合整治

市建委组织实施

已立项

沿山河(留下—府苑新村)

5500

综合整治

市建委组织实施

已立项

古荡湾河(余杭塘河—沿山河)

2800

综合整治

市建委组织实施

已立项

小珠港(余杭塘河—婴儿港)技术前期

2000

保护性整治

市建委组织实施

2004年储备项目

登云桥河(运河—红建河)技术前期

113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已立项

姚家坝河(红建河—上塘河)技术前期

90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已立项

红西河(绍兴路—施右墩)技术前期

330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已列入2004年计划

2004年储备项目

六塘坟漾(东新河—上塘河)技术前期

160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已立项

 

 

 

 

 

 

 

 

 

 

 

 

二、2005年河道整治实施方案(11条河道)

 

河道名称

河道长度(米)

整治说明

其他建议

备注

备塘河(东新河—丁桥港)

12050

综合整治

市建委组织实施

已立项

新开河(定海西闸—七堡)

8000

综合整治

市建委组织实施

2005年整治计划

婴儿港河(余杭塘河—北庄河)

3740

保护性整治

市建委组织实施

2004年储备项目

闸斗门港(陈家桥—备塘河)

2380

保护性整治

市建委组织实施

2004年储备项目

笕桥港(跃进桥—备塘河)

305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4年储备项目

西塘河(运河—石祥路)

298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已立项

南黄港(石桥河—江干区界)

210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已立项

油车港(南黄港—上塘河)

210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4年储备项目

益乐河(冯家河—莲花港)

150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5年整治计划

蒋村港(沿山河—余杭塘河)

450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5年储备项目

严家港(五常港—蒋村港)

270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5年储备项目

 

三、2006年河道整治实施方案(12条河道)

 

河道名称

河道长度(米)

整治说明

其他建议

备注

白石港(二号港—钱塘江)

4000

综合整治

市建委组织实施

2005年储备项目

下塘河(金家堰—杭钢河)

6660

综合整治

市建委组织实施

2006年整治计划

五常港(沿山河—余杭塘河)

5600

综合整治

市建委组织实施

2006年储备项目

三墩港(双桥水产村—西塘河)

3720

综合整治

市建委组织实施

2005年储备项目

虾龙圩港(虾龙圩闸—温州村)

85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5年储备项目

族滨洋港(杨家桥—文星桥)

355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5年储备项目

女儿桥港(女儿桥—三墩港)

362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5年储备项目

花园港(三墩港—朱家桥)

282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5年储备项目

隽家塘河(隽家塘—皋亭坝)

90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6年整治计划

陈家桥河(热水河—红建河)

95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6年整治计划

杭钢河(依山前—运河)

270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6年整治计划

热水港河(半山电厂—隽家塘)

2300

保护性整治

由区政府实施

2006年整治计划

 

 

 

 

 

四、2007年河道整治实施方案(2006年河道整治储备项目共11条)

 

河道名称

河道长度(米)

整治说明

其他建议

备注

电厂河(沈家桥—运河)

3500

综合整治

市建委组织实施

2006年储备项目

丁桥港(湖北桥—上塘河)

3850

综合整治

市建委组织实施

2006年储备项目

神龙桥河(沈半路—范家桥)

85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6年储备项目

蔡家桥河(热水河—上塘河)

114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6年储备项目

西湖漾(红西河—东新路)

120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6年储备项目

篷架桥港(泗车桥港—女儿桥港)

178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6年储备项目

西环河(虾龙圩港—余杭塘河)

120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6年储备项目

东环河(虾龙圩港—余杭塘河)

163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6年储备项目

北庄河(永新河—婴儿港)

126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6年储备项目

永新河(三墩港—北庄河)

222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6年储备项目

管家漾河(管家漾—朱家庄)

155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6年储备项目

 

 

五、2007年河道整治储备项目(共6条)

 

河道名称

河道长度(米)

整治说明

其他建议

备注

十字港(周家桥—寿兴桥)

264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7年储备项目

和睦港(七堡船闸—余杭交界)

4900

综合整治

市建委组织实施

2007年储备项目

象山沿山渠(象山—大诸桥)

170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7年储备项目

上泗沿山河(高尔夫球场—九溪水闸)

270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7年储备项目

机场北港(小营门—备塘河)

190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7年储备项目

菜家桥河(热水港~善贤坝)

1140

保护性整治

区政府实施

2007年储备项目

 

 

  说明:区政府组织实施的河道整治项目,可由市、区两级政府按一定比例分别出资,或参照道路整治办法,河道保护性整治按行政区域交由各区负责,市政府也可用以奖代拨的形式出资,年终进行考核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