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愧于时代的人
——记中国青春宝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冯根生
时间: 2019- 07- 09 14: 40 来源: 浏览次数: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童工算起,冯根生已在中药行业整整工作了五十年。从1972年他在胡庆余堂一个车间基础上组建杭州第二中药厂并担任厂长至今,也已整整二十六年了。

在二十多年的厂长生涯中,冯根生始终以一名改革者的身姿,卓然挺立在时代的浪尖潮头,他已经当了三次改革的“出头鸟”。

第一次是在1984年率先试行干部聘任制、工人合同制,“管理从严,待遇从优”,打破了“铁饭碗”,开始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第二次是1992年主动穿“洋装”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成立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实现了企业机制的转变;第三次是1996年底“儿子”吃“老子”,中国青春宝集团公司兼并胡庆余堂,重新擦亮这块百年老店的牌子。

什么叫“出头鸟”?冯根生认为,“出头鸟”就是胆子大一点,步子快一点,敢“闯”敢“冒”,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深化改革到了攻坚阶段,尤其需要破除因循守旧的思维模式,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相反,如果大家都不肯当“出头鸟”,认为探索“危险”,守旧“保险”,把个人的荣辱进退、“安全系数”放在第一位,那就无所谓改革了。对企业家来说,有50%把握的事就可以去做,有70%把握的事要抢头去做,等到事情有了100%的把握,再去做就太晚了。冯根生自信地说:“一个人一生能当几回‘出头鸟’?把企业办好,把改革搞好,使职工的生活水平年年都有提高,即使我自己不时冒被“枪打”的危险,我依然感到人生搏击的乐趣,感到无愧于改革时代给予我的机遇。”

人生能有几回搏!

冯根生做了三次“出头鸟”,企业也添加了三次“推进剂”,上了三个大的台阶。1972年从胡庆余堂分离出来的时候,杭州中药二厂固定资产只有37.6万元,工业总产值1143万元,利税十几万元,当时是杭州化工系统40多个厂中最小的一个。在国家没有任何资金投入的情况下,通过七十年代的艰苦创业特别是1984年的改革,杭州中药二厂一跃成为我国中药行业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企业之一。1988年该厂销售收入达到1.66亿元,是改革前1983年的近7倍,是建厂初期的100多倍,利税总额达2545万元,并为企业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1989年开始,受宏观形势和市场状况的影响,企业连续四年滑坡。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在改革的道路上“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发展是硬道理”。在谈话精神鼓舞下,冯根生当年5月在杭州中药二厂基础上成立了中国青春宝集团公司,后又在集团公司中拿出中药二厂重新评估,同泰国正大集团合资成立了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合资企业在分配机制、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促进了企业的发展。1992年正大青春宝的销售额刚好1个亿,利税1400万元,到了1997年,销售额猛增到4.3亿元,实现利税1.58亿元,占杭州市医药工业系统实现利税的50.79%,比1992年合资时企业的销售额和利税分别增长4倍和11倍,经济效益平均每年增长61%。胡庆余堂在1996年底加入青春宝集团时,实际上已经资不抵债,濒临破产。通过“理班子,换机制,擦牌子”,企业已经重振雄风。去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比上年增长30%;外贸出口交货值突破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63%;利税突破1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90%,创历史最好水平。

现在,中国青春宝集团公司在立足医药主业的基础上,已涉足贸易、旅游、房地产、服装、金融、电信等多个产业,拥有30多家全资、合资和参资企业,总资产规模达7亿元,职工3000多人,并保持了每年20%以上的增长速度。

作为一名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冯根生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必须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1992年合资的时候,他先组建国有企业青春宝集团,使中药二厂成为集团下属的一个企业。由集团出面谈判,既有利于为中药二厂的国有资产争取利益,又能够在合资以后,确保将中方资产带来的利润归拢到国家手中,为集团提供资金;而且,由于有集团的存在,青春宝的品牌保住了,合资企业只有青春宝商标的使用权,所有权仍属国有青春宝集团公司。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冯根生确定了这样一个前提:以重新评估后的资产作为中方的股份。 当时搞合资通常都是国有企业的账面固定资产净值作为中方的股份,外方据此按比例出资,收购中方的股权。冯根生坚决不同意这样做。重新评估后,中药二厂的资产总值从4500万元提高到1.28亿元,比净值几乎高出2倍。合资股本确定以后,中方将60%的股权出售给正大集团,收回现金7680万元,为固定资产账面净值的1.68倍;另外40%的股权和收回的现金交青春宝集团持有、经营,它仍然是国有企业。经过五年的运作,合资企业的账面资产净值达到1.85亿元,集团公司净资产从4900万元增长到4.2亿元,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从1997年11月起,国内有影响的新闻媒体对正大青春宝的国有股权转让以及冯根生个人“该不该持300万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冯根生又当了一回“出头鸟”。现在股份转让方案已获市政府批准并在实施之中。冯根生作为企业的主要经营者,决定认足300万股,其中绝大部分用银行贷款购买,这样光银行利息一年就要20多万。企业经营不可能没有风险,冯根生认足300万股,风险比一般职工要大得多。为什么还要买?他说:“我对企业有信心是一个方面,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正大青春宝1500名职工的眼睛在看着我。如果我不买或不买足,他们会怎么想?我们搞这次改革的目的,就是想建立起一种‘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利益机制,把职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紧紧捆在一起,推动企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冯根生以其独有的胆识和自信,开始了人生道路上又一次新的拼搏。他的行动,也极大地带动了正大青春宝全体职工的认股热情,在短短的3个工作日中,3032万元资金全部筹集到位。

冯根生为国家、为企业、为职工作出了很大贡献,他个人也先后被评为全国首届优秀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多次被评为各级优秀共产党员,并作为代表参加了党的十三大。他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无愧于波澜壮阔的改革时代。


(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