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生活有着落了·小区居民的后顾之忧解除了·架起心与心的桥梁
时间: 2019- 07- 05 10: 53 来源: 浏览次数:


残疾人生活有着落了


原上城区杭州南方仪表成套厂下岗职工杨荣生是位弱智残疾人,今年43岁,尚未成家,1979年顶母亲的职进厂。去年,由于生产不景气,这家街道小厂倒闭了。杨在家待业,街道照顾他,每月发100元的生活费,母亲也只有300元退休金。如今,母子二人靠400元的生活费过日子,很是困难,要求解决生活困难问题。2月15日的市领导接待日,市委书记李金明亲自接待了母子俩。李书记在听取有关单位的情况介绍后,要求上城区政府和街道适当增加补助,并指出关心照顾好残疾人的生活,不仅仅是道义上的事,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种体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全社会都有责任来做好这项工作。南星街道党工委对此事非常重视,及时给予研究。为妥善解决杨荣生的生活困难问题,决定每季度再补助他200元,从街道凝聚力工程基金中开支。当杨荣生拿到钱时,激动万分,他从内心感谢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


小区居民的后顾之忧解除了


东新路长木里西端电信巷的居民杨爱玉,原住德胜路西粮油巷,1995年因市政建设需要,杭州市运河截污处理工程指挥部将他们28户住家一次性安置现在住处。两年多来,他们户口迁不进,邮件收不到,治安无人管,更为严重的是此房属“三违房”,不能参加房改,且质量又不好。此间虽曾多次找安置单位反映,但总得不到解决。无奈,4月15日市领导接待日中,居民向王永明市长反映了此事。王市长接待居民后指出,住户是因城市建设需要搬迁,形成今天这种不合理的局面,与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不力有一定关系,此事请城乡建委牵头、下城区和有关部门配合,尽快办好“三违房”处理工作,落实户口迁移及通邮等事项。接待后有关部门进行了协调,给居民落实了户口迁移,解决了通邮问题。“三违房”的处理工作正在进行中。

(市信访局供稿)    


架起心与心的桥梁


——’98夏季“互通立交”热线活动圆满结束


6月22日,市政府与钱江晚报联合举办的’98夏季“互通立交”热线活动落下帷幕。

自5月18日算起,在历时一个多月的活动中,市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共接听群众的热线电话2356个,接待来访群众800多人,一批长期以来困扰群众生活的用电难、用水难、环境污染、违章搭建、教育、治安、住房、拆迁等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这次市政府组织各部门集中力量倾听民意、为民解忧,既是一个贯彻“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索改进政府工作,提高行政效率的过程,更是一个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关系的过程。对举办这次活动,市政府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活动的最后一天,副市长马时雍、叶德范、陈继松亲自带领市政府12个部门的近百名工作人员,接听热线,面对面倾听群众意见,解决了一个又一个事关群众生活的问题。

杭州市民对这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许多市民在来信来电中称此举“为民办了大实事、大好事”,“通过这次活动,政府与市民的心贴得更近了”。是的,虽然这次政府与市民的“互通立交”热线活动已经告一段落,但政府与百姓之间的关系永远要“互通”下去,政府为民办实事、为民解忧永远不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