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28466524/2019-24018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19-07-24
发布单位: 市钱江新城管委会(市钱江新城指挥部、杭州铁路及东站枢纽建设指挥部)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对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40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19-07-24 15:26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倪晓娟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以钱塘江文化为引领,谱写拥江发展文化传承新篇的建议”已收悉。您通过扎实的调研、深入的思考,提出的建议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为杭州拥江发展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我委深表感谢。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夯实基础,切实做好钱塘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工作

(一)尽快出台有关地方性法规和钱塘江文化保护与发展规划。目前,杭州市拥江办(钱江新城管委会)正在编写《杭州市钱塘江流域保护与发展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条例(草案)》专门针对杭州市行政区域内钱塘江流域(干流与支流两岸纵深2 4 公里)的文化遗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村镇保护、乡土景观保护等内容设置有关条款,计划今年年底前出台,为进一步加强钱塘江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构建建立制度保障。同时,我们会同杭州发展研究中心、杭州发展研究会编制《钱塘江文化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为钱塘江文化保护与发展工作提供顶层设计,该《规划纲要》计划今年年底前编制完成。

(二)关注基层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保护体系的建设,深入挖掘、保护当地特色文化,为钱塘江文化的传承和利用建好“蓄水库”。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要求,杭州市及沿江各区、县、(市)、管委会均已成立了拥江办,并设专职部门和人员负责文化带建设有关工作。目前,我们会同市运河集团及建德市积极开展严州文化体系构建工作,鼓励并支持严州文化研究会等民间文化组织和有关专家深入挖掘、保护好严州文化。同时,沿江各区、县(市)也高度重视反映当地特色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如上城区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启动仪式-雅文化之“宋”系列指间上的上城非遗活动和“忆南宋文化雅集”活动;江干区创建6处区级非遗传承基地,举办“情系钱塘”钱塘江民俗文化展演和“江干百工钱塘韵 端午佳节中国风—江干区非遗、民间手工艺展”等活动;西湖区组织开展之江区域市级非遗项目“细木制作技艺”抢救性视频拍摄活动,在新建礼堂(家园)设立了非遗(民俗)展示厅;萧山区完成首届非遗衍生品大赛和首届百项非遗大展示,开展萧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记录专题工作;富阳区以“钱塘江文化带”建设中的非遗名录项目为内核,重点创设“竹纸文化、孝文化、张氏骨伤中医药文化、罗隐文化、富春江渔文化、富春山茶文化、越剧文化”七大文化品牌;建德市组织严州虾灯项目参加2018“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主场城市(杭州)系列活动开幕式暨“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浙江大运河文化遗产主题展演活动,组织提线木偶项目参加了“互联网+杭州市传统手工技艺展”,展演传统文化九姓渔民婚俗项目50余场;淳安县开展第二届竹马大赛和第三届睦剧大赛,开展非遗项目走进淳安10条县级示范源所在乡镇的精品民宿等活动。

(三)整合资源,巩固好已有的钱塘江文化成果。2009年开始,在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的统一领导下,管委会作为责任单位牵头开展钱塘江学(杭州学的分支学科)的研究工作,我们依托钱塘江研究院平台,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有近70位来自人文、历史、经济、水利和交通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成为钱塘江学研究的专家库成员,并成立了“钱塘江全书编纂指导委员会”和“钱塘江全书编纂委员会”,为钱塘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决策咨询。目前,管委会已编纂出版《钱塘江全书》共56本,其中《钱塘江丛书》34本,《钱塘江文献集成》21本,《钱塘江研究报告》1本;并将所有的研究成果数字化保存到杭州市城研中心建立的数据库平台上,形成成果共享。同时,我们还编制完成了《钱塘江唐诗之路文化带实施意见》《钱塘江历史文化旅游导图》《钱塘江诗词选》等。江干区也高度重视对钱塘江文化的研究、挖掘、整理和传播工作,至今已编印各类区级、街道刊物,有《江干往事》《运河(江干段)风韵》《钱潮回声》《钱塘拾遗》《钱塘江话旧》《江干风情》《江干故事集萃》《闸弄口街巷文化撷英》《千年横塘》《钱塘江传说》《钱塘江民间故事》等书籍。

(四)围绕钱塘江世遗申报目标,凸显钱塘江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不断加强对历史遗存的保护与传承,重点做好沿江流域历史遗存修缮与保护,做好三堡船闸、跨湖桥遗址、四季青碑亭、明清古海塘以及渡口、船埠等历史遗存修缮与保护。加强流域环境整体设计和修复,通过功能延续、升级或置换,实现历史文化遗存综合价值提升。目前,我们根据拥江发展行动实际,着力协调加强对各个文保点、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完成了《严州(梅城)古城保护开发利用概念性规划与城市设计》,开展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宋临安城遗址—南宋皇城遗址综合保护展示整体方案》的编制工作和农村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系统规划建设沿江重要公共文化设施,着力加快杭州市民文化公园(杭州文化艺术中心)、杭州钱塘江博物馆、杭州铁路博物馆(知青纪念馆)、非遗馆、文体中心、城市展览馆等文化场馆的建设,形成钱塘江两岸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钱塘江流域特色文化展示传播网络,为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建设凝聚强大文化魅力。

二、加强统筹,不断提升钱塘江文化品牌影响力

(一)积极举办一系列展示钱塘江文化的重大节庆活动。以钱王射潮、钱江观潮、龙舟胜会、九姓渔民婚俗等传说和民俗活动为节点,由市委宣传部主办、江干区承办的第二届钱塘江文化节、上城区开展的南宋文化节、建德开展的诗词大会、大江东开展的读书节等文化活动,着力传承发展一批钱塘江民俗风情,串联形成钱塘江人文生态价值的展示体验带。同时,我们还致力于加强钱塘江文化国际交流,比如在钱塘江国际冲浪大赛、国际横渡钱塘江大赛、第二届钱塘江文化节系列活动中,邀请相关国际组织(如全球护水者联盟等)领导人和国际上与杭州有类似河流资源的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等)领导人来杭州参加交流活动,不断塑造钱塘江文化品牌,将钱塘江打造成杭州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持续提升我们杭州的城市形象和国际影响力。同时,我们正在着力统筹整合沿江各区、县(市)文化品牌,努力将各地、各部门文化品牌统一到“钱塘江文化品牌”下,不断提升钱塘江文化品牌影响力。

(二)整合流域文化资源,重塑重要文化场景、营造文化事件,提高品牌人文内涵。我们着力聚焦全天候“富春山居图”的目标,努力构建钱塘江流域若干个特色旅游文化集散点,不断丰富杭州新的文化旅游品牌。我们秉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和富阳、桐庐一起谋划富春山居文化场景的再现,通过管控好鹳山的天际线,把鹳山一带绿色郁郁葱葱的意境复原出来,把富春江沙洲岛屿“隔江-行雁,飞入白芦花”的生态意境复原出来;对比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进行景观再造,运用先进的光科技手段,把山脊线打亮形成一幅画,形成“白天一幅景,晚上又是一幅景”独特韵味、全天候的富春山居文化场景。着力将钱塘江诗词中描绘的钱塘江美好意境和相关文化场景在钱塘江沿线得到重塑,如将孟浩然的一首《夜宿建德江》的诗境融入建德新安江两岸灯光演绎之中,用传统场景彰显历史传统文化,努力使钱塘江兼具生态之美和人文之美。

(三)积极鼓励民办博物馆的发展,多层次展示流域文化、地方特色、人文风貌。如江干区有杭州土火斋古陶瓷博物馆、杭州东方圆木博物馆、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博物馆、杭州江南锡器博物馆、杭州笕桥抗战纪念馆、杭州世界钱币博物馆等6家民办博物馆。各民办博物馆年均参观量逾1万人次,其中江南锡器博物馆、万事利丝绸文化博物馆获评杭州市优秀民办博物馆称号,民办博物馆发展态势良好。

我们还积极组织赠书活动,向全国各博物馆及同业机构共计送出丛书及文献集成500余套,做到了知识传播,文化先行,将钱塘江文化传遍全国各地,不断提高钱塘江文化影响力。

三、项目带动,不断促进钱塘江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一)注重文化与项目相结合,全力以赴做好建德梅城镇美丽城镇示范区建设。认真贯彻省委书记车俊重要批示精神,牢牢抓住古城综合保护开发这个“牛鼻子”,按照再现“千年古府”、凸显自然山水、展示现代文明的要求,把握好城与乡的关系、老与新的关系、破与立的关系、建与惠的关系,切实加快梅城美丽城镇建设,打造新时代美丽城镇典范。同步开展梅城文献资料整理、考古及文物收集、文化场景恢复和严州文化博物馆建设等工作,为“再现千年古府”新貌奠定文化基础。

(二)坚持规划引领,加强产业布局。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目前我们正在加快推进《湘湖和三江汇流区块整体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加强对湘湖和三江汇流区块的规划和文化产业的布局。同时,《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规划》明确,要以钱塘江杭州段为轴线,以上城、江干、西湖、滨江、萧山、富阳等6个沿江分布的主城区为核心,打造“一带四基地”,即之江文化产业带及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影视产业基地、艺术创作产业基地、动漫游戏产业基地,重点实施32项文化产业重大项目。

(三)突出文化特色,做好“文创+”的文章。着力建设集生产销售、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区,丰富文化品牌内涵,加强钱塘江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产品。如富阳区打造以富春江为轴线的“百里富春山居图、五十里春江花月夜”盛景,通过一江二线五岛十路建设,以点带面、串点成线、点面统筹,提升完善精品线路建设;推动村落古建筑、传统习俗的保护开发,挖掘特色文化潜质,打造村落景区特色主题形象,实现乡村旅游景区化,带动多种旅游业态;富阳江南新城将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明确科技、文创等产业主攻方向,着力招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整个区块转型升级,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桐庐县重点以银湖、东洲和江南新城区域为核心,主打“富春山居”文化品牌,突出黄公望“隐逸”文化和中国山水画艺术圣地两大主题,把文化创意、运动休闲、科技创新、高端商务、生态人居等功能有机融合和叠加,建设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和“三江两岸”艺术聚落及特色文化休闲旅游基地;不断加强江南文化古村落文创小镇、石舍慢漫文化街区、莪山畲族文化创意小镇等特色小镇、街区内容IP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