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28466524/2019-24018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19-07-24 | |
发布单位: | 市钱江新城管委会(市钱江新城指挥部、杭州铁路及东站枢纽建设指挥部)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沈奇代表:
您在市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提出《关于拥江发展市级层面进一步给与萧山支持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拥江发展开局之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和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规划牵引、改革牵引、项目牵引,建立健全工作体系,科学编制规划及计划,全面压实责任,通过“控、治、修、建、调、优”多管齐下,全面实施钱塘江综合保护与利用工程。按照“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和“着眼杭州全市域,聚焦主轴钱塘江”的要求,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全面推进独特韵味和别样更精彩的世界级滨水区域建设,细化落实拥江发展行动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积极谋划、精心打造湘湖和三江汇流区块等重点区域”是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拥江发展”行动提出的重要任务。市相关部门提出湘湖和三江汇流地区保护和发展的初步设想:到2035年,基本建成学习雄安、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全国样本,全省“四大”建设融合发展的示范区,杭州展示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风貌的新窗口。萧山区作为江南城的核心,是拥江发展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后峰会、前亚运”、“大湾区”建设战略机遇,全力打好“一二八”组合拳,以精心筹备2022年亚运会为总目标,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
二、目前进展
1.2018年12月13日,《杭州市拥江发展行动规划》(以下简称《行动规划》)获市政府批复。《行动规划》为进一步推进全市拥江发展行动提供重要的规划依据,对钱塘江流域保护与发展明确了方向。
2.2019年3月,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钱塘江两岸规划统筹实施意见》。该意见主要围绕“高、严、融、统”,按照打造世界级滨水区域的高起点定位,严格落实“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原则,全面推进多规融合、坚持统分结合,以统为主,全力抓好钱塘江两岸规划统筹管理。
3.2019年4月,市拥江办下发《钱塘江绿道与公共空间规划建设导则(试行)》、《钱塘江绿道标识系统规划设计导则(试行)》。《规划建设导则(试行)》从绿廊、活动场所、交通设施、配套服务设施、标识设施等多个方面为精品都市型、江堤结合型、水岸公路型、山地生态型绿道建设明确设计和建设标准。《规划设计导则(试行)》以生态性、系统性、创新性、文化性为设计原则,发布钱塘江三级绿道系统标识Logo。钱塘绿道将串联淳安至钱塘新区整个沿江绿道,成为沿江靓丽的风景线。
4.目前,我委正牵头深化、完善《杭州市钱塘江流域保护与发展条例》编制工作,根据拥江发展工作的实际,对条款内容针对性地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在加强钱塘江流域规划的统筹管理的同时强化景观风貌管控,注重保护与发展条款内容的平衡。同时对产业方面在加强产业引导、产业平台、产业协同的同时还突出了产业用地的保障的内容,对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保障重点目录内产业用地指标进行了明确。
三、相关建议
(一)提升定位方面
1.积极做好“南启”文章。对照湘湖和三江汇流地区保护和发展目标,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形态,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规模,构建蓝绿交织、山水共融、江湖互动、多组团协调发展的生态型城市布局。二是创新引领、深化改革。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积极吸纳和集聚国内外创新要素资源,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区域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产城人深度融合,加强产业导入,加快形成良性循环的财政运营机制,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统筹兼顾、协调开放。坚持把协调作为内生特点,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形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高端产业引领发展,国际化功能持续提升,交通网络便捷顺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有效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
2.推进临空经济示范区做大做强。2017年5月,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成为全国第九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示范区设立近两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面向全球的跨境电商标杆、亚太国际航空枢纽、全国临空产业高地、生态智慧航空都市”的战略定位和其他省市类似示范区的建设相比,还存在功能定位、体制机制、发展空间等方面的短板。建议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努力:一是聚焦特色优势。建议在现有战略定位基础上,更加突出“数港产城”融合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数字优势,主攻数字产业化和临空产业数字化,形成鲜明特色的高端临空产业体系。紧抓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建设机遇,争取5G移动通信网络商用试验率先在示范区内启动。加大感知设备和基础网络设施方面投入,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各类技术在航空城建设中的应用,打造智慧航空城。二是提升战略层级。2018年6月,省发改委印发《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明确示范区建设要对标国际先进航空都市区,成为全国临空经济发展样板区。建议下一步要深化顶层设计,高起点规划,深刻认识示范区发展的战略性和重要性,争取真正上升到全省战略高度,融入全省“大湾区”战略和全市“拥江发展”战略布局,成为全省“大湾区”建设、全市“拥江发展”的重点平台。三是做精先行区块。加快建设机场西部国际商务区和东部智慧物流区约15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块,借鉴上海虹桥示范区经验模式,提升启动区块的核心功能和服务能级,通过以点带面方式带动全区域发展。其中,国际商务区布局高端服务设施,做强航空总部功能;东部智慧物流区依托空港小镇建设,聚焦航空物流、保税物流、快递物流,延伸相关支撑配套产业。
(二)加大市政设施建设力度方面
1.加快谋划湘湖和三江汇流地区现代交通体系。结合轨道交通四期规划,新规划贯通该区块的地铁线路和直达江、湖岸边的地铁站。加密过江通道、城市道路和支小路,形成放射状、网络状的交通网,在整个区域内形成75%以上居民通勤时间少于30分钟,25%以上少于15分钟的生产、生活圈。
2.加快推进机场三期建设。抓住全省机场资源整合机遇,依托萧山国际机场国际枢纽功能,依托“空铁联运”、“空陆联运”网络,缩短与杭州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时空距离,不断放大示范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效应,在杭州都市圈乃至全省范围内形成临空经济拓展区。
(三)加大产业提升扶持力度方面
1.编制出台全市产向目录指引。结合产业梯度,从产业发展维度和空间布局维度,明确全市产业导向指引。一是明确产业平台产业布局。确定37个产业平台的主导产业、不宜发展以及产业准入指导性指标;二是负面清单不搞“一刀切”。着眼于全产业链考虑,在污染处理安全可控情况下,允许汽车制造、节能环保、医药生产等产业中保留电镀、表面处理等必要工艺环节。三是产业准入实行总量控制。对能耗、排放等指标,确定好指导性准入指标,进行总量控制,各区、县(市)可制定执行不低于市级标准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产业平台为单位做好区域能评和区域环评。四是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提出“退”、“减”、“替”、“增”策略,萧山经开区发展重点从传统产业向战略新兴产业转型,重点探索智能制造、智能物流等产业智慧化内容,培育智造基地、构建创新体系,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围绕振兴实体经济和打造高端智能制造业,对接城东智造大走廊,引领杭州市智能制造集聚区建设。
2.启动全市产业地图编制。结合城市数据大脑,依托地理信息地图,全面展示各类平台主导产业、投资强度、亩均效益、环境容量等指标和信息,并与统计、考核体系紧密衔接,力争做到动态更新。
3.编制出台特色小镇三年行动计划。在总结我市推进特色小镇工作基础上,研究提出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具体要求和专项行动。
4.开展平台“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根据不同功能定位,科学设定指标、分类开展评价,强化结果应用。
(四) 规划布局落地方面
1.《杭州市拥江发展行动规划》在对萧山区的重点地区发展、基础设施支持等方面提出了目标。一是重点地区发展方面,钱江世纪城、湘湖国际旅游度假区、临空经济示范区、萧山科技城等都列入了发展类机会地区,成为未来承载新经济发展、落实生态保护和城市高品质建设要求的主要空间载体。明确总体定位和主要功能,强化空间管控和引导,使之成为具有活力、富有特色的亮点片区。二是基础设施、公建支持方面,通过强化萧山空港枢纽的门户地位,完善铁路、高速公路、航空、轨道交通和城市快速路网之间的衔接及便捷顺畅的过江通道,形成多元复合、多向通达、快慢结合的综合交通网络。同时,对符合拥江发展行动规划、分区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的,区里谋求引进的大学、文化等重大设施,建议应充分尊重“三名”行业发展的集聚性、关联性和共生性特质,重点引进杭州最紧缺、能引领杭州未来30-50年发展的名校、名院、名所,高度注重与杭州主导产业、新型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有机结合,可与主动省市有关部门对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部门会积极予以支持。三是用地空间方面。2016年,市规划和国土部门正《杭州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编制工作,结合城镇开发边界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进行了修订,目前还在进一步修改完善,拟今年年底完成编制,按程序上报。市生态环境局负责编制的生态保护红线方案已获国务院原则通过,2018年7月,省政府进行公布。目前,正由市生态环境部门进行勘测定标工作。区相关部门可与其联系,就关心的问题进行对接,取得支持。
2.目前,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正在开展编制《湘湖与三江汇流地区(三江口)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以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富阳区部分区域作为研究范围,谋划四区联动地区共谋未来高质量发展,做好生态、文化和创新文章。将从加强生态底线管控、优化总体功能布局、完善综合交通支撑、优化空间开发引导、强化景观风貌管控、落实重大设施保障、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发挥山水林田岛、历史文化、创新基因等多种资源优势,实现保护与发展并重、生态和谐人居、激发未来创想活力的智慧湾区的规划蓝图。
我委赞同代表的建议。十分感谢您对杭州市拥江发展的高度关心和支持,提案建议中提及的各项建议,无一不是对我们正在开展工作的鞭策和鼓励。随着拥江发展行动的深入开展,得到了钱塘江流域上下游区、县(市)政府特别是萧山区政府的积极响应和支持。目前,我委正按照市委全会的决策部署,打造“干好一一六、当好排头兵”施工队,高质量推进“拥江发展”目标任务落地落实,推动独特韵味和别样更精彩的世界级滨水区域建设蓝图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