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401/2019-23999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杭政办提〔2019〕26号 公开日期: 2019-07-02
发布单位: 市政府办公厅 主题分类: 其他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388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19-07-02 11:12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杭政办提〔2019〕26号

沈少春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388号提案《关于建设杭州城市数据大脑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城市大脑建设进展

(一)建设历程

2016年4月,杭州成为全国首个探索城市大脑的城市。随后的城市大脑上线和迭代发布,紧紧围绕城市大脑+交通治理的解决方案,将杭州“堵”城排名从全国前三甲降至大中城市第35位。2017年11月,杭州“城市大脑”入选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2018年12月29日,杭州城市大脑(综合版)2019正式向社会发布,正式从交通领域向城市治理、市民服务各领域拓展。政府十几个不同部门系统接入城市大脑的中枢系统,形成了体现各部门之间业务协同创新的“欢快旅游”“畅快出行”“舒心就医”“便捷泊车”“智慧警务”五大系统。

(二)当前实践案例

1.“大数据接管信号灯,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减一半”城市大脑交通系统实践——通过杭州城市大脑交通系统的运行,实现交通大数据的互通互连,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驱动数据驱动交通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改变,构建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特别是杭州城市大脑首创的特种车辆优先调度,通过数据和算法,自动调配沿线信号灯配时,为救护车规划定制一路绿灯的生命线,让其达到救助现场的时间减少一半。

2.“停车先离场后付费”城市大脑城管系统实践——整合全市停车位信息,实现动态管理,让市民停车无感支付,并实现“先离场再付费”。构建立体化的城市大脑城管系统,将市容市政,整合环保卫生等城市管理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和高效联动。在拱墅区的小河街道,通过“城市眼云共治”中的高清摄像系统,系统可以实时识别人、物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并第一时间推送到管理人员的手机上,及时处理出店经营、游商摊贩等违规行为。

3.“让游客多游览一小时”城市大脑旅游系统实践——整合与旅游相关的食、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要素,结合人流、车流、消费等多方面的数据,基于历史数据的挖掘和实时数据分析,城市大脑助力旅游部门动态掌握全域旅游的即时状态,并提供预测预警。同时杭州依托数据决策不断优化旅游公共服务,合理配置资源,通过各部门的协作,节省游客途中拥堵、入园排队等时间,让游客在杭州多游览一小时。

4.“先看病,后付费”城市大脑医疗系统实践——医疗系统通过构建开放、共享的健康平台,实现与医保、医药、健康等相关领域数据的融合应用,持续推进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应急救治等业务智能化建设。2019年,在富阳区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杭州将全面实现“先看病后付费”,居民可凭信用积分享受先看病后付费服务。

二、2019年工作计划

2019年,在城市大脑(综合版)的基础上,确定了十大重点领域,并初步拟定了22个应用场景。后续将根据研发进展,适时调整扩充。十大重点领域包括:

(一)交通系统。实现交通系统全市域(含区县)覆盖;构建交通计算模型,推进人工智能辅助信号灯建设;深化安全防控应用,由交通治堵向城市交通智慧共治演变。实现全市交通视频监控、信号灯路口自动发现警情;提高交通类警情处置效率;优化交通信号配时工作。提升道路通行信息在线服务;推动公安业务上云服务,提高公安“车驾管”服务在线服务率。提升道路安全水平,围绕人、车、路、环境四个要素,为交通安全预测、预警、预防提供决策依据,提高治理针对性。

(二)警务操作系统。建设杭州公安智慧警务“一朵云”,完成网络和安全体系架构建设;建设杭州公安大数据平台,实现全量资源数据上云;建设安全可信合规的纵深防御体系,开展全域数据的治理工作。围绕基础管控、情报指挥、服务民生三大类公安业务模块,建设多维度人口ID,推进重点人员全时空在线,实现对区域重点人员、异常事件的主动发现和快速处置,提高基层治安风险预警预测预防和管控能力。围绕“情、指、行”一体化,按照网格式、扁平化运行机制,对各类警情高效控制和处置;深入推进电子证照、可信身份认证等工作,提供更多高效、便捷服务。

(三)城管(停车)系统。全面建成停车系统,完成全市(含区县)停车泊位全部接入,完成“五位一体”停车系统构建,出台相关规范体系及配套政策;探索建设城市管理智慧化应用。推广“先离场后缴费”服务,减少离场排队缴费时间。发布动态泊位信息,供市民出行参考。 根据停车场硬件条件,推出室内导航、车位预约、反向寻车等“停车到位”的精细化个性化服务,方便市民。

(四)环保系统。科学预测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通过建立多维修正体系,提升空气污染处置的主动应对能力,为城市管理提供更为全面的决策信息。接入桐庐、淳安、建德乡镇空气站数据,实现区县市全覆盖;接入涉气污染源企业在线监测数据。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全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省下达的目标。增强老百姓身边“微环境”的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能力,为社会提供生活、学习、锻炼和出行的空气质量预报服务。

(五)文旅系统。建立景区精准导航模块、目的地推广系统、全域旅游监测平台、应用服务平台,提供未来游客流量、全域消费预测、酒店入住预测等服务。接入各区县旅游系统,提升景点接待能力、管理水平和宾馆服务能力。开通旅游专列专线,游客通过手机发布个性需求,获得城市大脑匹配的智能旅游路线,“跟着城市大脑游杭州”。实现公园年票从主城区向区县市覆盖。

(六)房管系统。建立跨行业多维指标体系,动态监测实时房地产市场变化,提升政府主动开展宏观调控和决策支持应对能力;建立全市新建商品房、二手房、保障房、人才房及租购精准导航和服务,为土地供应、住房建设及公租房分配提供决策依据。接入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住房保障管理系统、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实现管理、服务能力提升。

(七)医疗系统。全市推广“先看病后付费”信用就医,让人民群众看病更舒心。实施电子健康卡和城市影像云工程,建设全市统一的互联网诊疗服务平台和家庭医生移动工作平台,提供电子健康卡、刷脸就医、“先看病后付费”、云胶片等“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同步创新城市急救智能联动系统,缩短急救响应时间。

(八)市场监管系统。一是建设智慧电梯平台。在试点区域内(余杭区)实现电梯困人自动报警,自动定位,自动派单,自动安抚和智能跟踪等服务,实现救援过程全程可视化管理。分析智慧电梯故障数据,构建精准管理、联动治理、公众参与和安全教育等运用模块,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电梯安全监管体系。二是建设“食安天眼”系统。在“阳光厨房”的基础上,建设“一个指挥中心”和“企业+政府+公众”三方智慧共治模式,餐饮单位、监管部门、消费者联动监管。

(九)市域治理系统。开展市域社会治理数据中心建设,试点构建五大领域安全风险防范系统,开展市域治理(安全风险防范)搜索引擎和智能考核评价系统建设,构建‘1+5+1’风险防范体系。推广应用“城市眼云共治”,融合基层治理各领域数据,实现预测预警、动态调控。接入市消防数据治火平台(安全风险防范部分)、基层治理四平台、各区县雪亮工程综治分平台全量视频资源。提高平安建设、综治维稳、基层治理等工作实效,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和水平。打造更多平安“产品”,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十)智能亚运。以建设统一、高效、安全的信息集成为基本目标,以智能化场景应用为特色亮点,配合亚组委开展智能亚运总体方案编制、推进实施,基于城市大脑,实现对亚运会前期筹备、赛前运行、赛时组织、赛后转型等工作的智能化管理和应用。

三、关于有关建议的反馈

(一)关于做好顶层设计,加强专业跨界

杭州城市大脑由市数据资源局统一管理、实施。市级层面,由陈卫强副市长统筹协调。目前该体制运行顺畅。在人才保障方面,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博士担任杭州城市大脑总架构师,并组建了云栖工程院(民间非盈利组织),负责城市大脑技术架构设计与实现。市委组织部正在研究以聘任制公务员的方式,为数据资源局引进一名高端人才,共同做好城市大脑建设工作。

(二)关于政府主导建设,政企搭建平台

一是搭建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开发体系。由各部门、区县市牵头,成立了22个工作专班,每个专班均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参与企业共同参加。采取项目制,对每一个城市大脑应用,通过专家论证后,给予财政资金支持。

二是吸纳企业参与,共同研发提升。城市大脑目前参与的企业已经达到50余家,包括阿里巴巴、海康、大华、中控、银江等一大批优秀的杭州本土企业,也包括来自上海等地的行业领军企业。

三是构建了城市大脑数据平台。接入62个部门,758亿条数据(含政府、企业、社会数据),建立中枢系统,接入各业务系统,基于统一的数据平台支撑,实现系统协同运作。

(三)关于统一采集标准,加快数据共享

当前城市大脑采集的数据主要来自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对批量交换数据,通过标准化处理,提供各系统使用;对实时性要求高的数据,通过统一的接口标准,联通系统与大脑平台。在标准建设上,由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完成了《城市大脑建设管理规范》(DB 3301/T 0273—2018)、《政务数据共享安全管理规范》(DB 3301/T 0276—2018)两个杭州市地方标准的编制与发布。对提案中建议的物联网采集标准,市数据资源局将根据工作推进情况,组织相关研究与编制工作。

(四)关于打破城市孤岛,建立城市互联

城市大脑当前的主要实践在杭州市域范围内,结合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城市大脑正在拓展落地城市,上海、苏州、衢州等地均有项目落地实施。未来,城市大脑将向全球推广应用,4月13-16日,城市大脑赴香港参展,引起国际广泛关注,十余个国家的城市与杭州进行了工作交流,沙特等数个国家表达了明确意向,并与杭州相关企业进行进一步深入交流,探讨合作的可能。

(五)关于加大政府投入,建立评价体系

城市大脑目前的考核机制依托于市考评体系,主要考核各部门在城市大脑建设中的作用发挥、目标达成程度,尚未采用更加贴近城市大脑效能发挥的指标。提案中提出的意见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我市将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相关研究与论证。

(六)关于重视人才战略,加强国际接轨

城市大脑研发人才目前主要包括来自阿里巴巴、之江实验室、云栖工程院、各部门现有技术骨干等,取得了重要成果。下一步,将结合全市人才战略,加快培养与引进相关人才,支撑杭州城市大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