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444/2019-25058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19-07-17
发布单位: 市发改委 主题分类: 其他
关于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345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19-07-17 15:06      来源:市发改委      浏览次数:

《打造高端服务业强市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345号)提案已收悉,非常感谢对我市服务业发展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对提出的建议,我委高度重视,多次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商务局、投资促进局沟通协商,经研究后,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家、省、市还没有高端服务业的统计口径,我委与其它高端服务业相对发达的城市(副省级以上)进行了对接,大部分城市认为高端服务业是服务业价值链上处于高端环节的部分,也就是高附加值服务业。从高附加值角度来看,全市服务业十大重点领域(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商务会展、商贸服务、健康服务、房地产)中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科技服务、商务会展等领域可以纳入高端服务业范畴。其中,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占GDP比重较高。2018年,文化创意实现增加值3347亿元,增长11.6%,占GDP比重为24.8%;金融服务实现增加值1197亿元,增长9%,占GDP比重为8.9%;电子商务实现增加值1529亿元,增长17.5%,占GDP比重为11.3%。

二、我市与国内先进城市高端服务业发展情况对比

(一)从城市国际化看,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一个城市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城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水平,著名的GaWC世界城市排行榜,以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管理、广告和会计六大高端服务业机构在世界各大城市中的分布为指标,对世界城市进行排名(该榜单2018年排名中杭州位列75位,北京、上海、深圳分别位列4、6、55位)。从排名可以看出,高端服务业机构在我市的设立数量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较少,从另一侧面反映在国际化水平上有待提高。

(二)从政策支持看,支持力度有待加大。北京作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第一轮试点226项试点任务顺利完成,2019年1月31日,国务院再次批复同意北京市继续开展和全面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新一轮试点方案明确177项具体政策措施。上海作为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制定扩大服务业开放政策,特别是金融、贸易等高端服务业重要领域。深圳市出台关于加快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发展策略、政策措施,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杭州依托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国家级试点先行先试,但现在这种政策先发优势随着试点扩大和其他城市的迅速跟进已经迅速弱化了,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大。

(三)从行业发展看,高端化有待提升。我市服务业发展存在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专业化、国际化、知识密集型的高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如从高端服务业主要行业金融服务业来看,2018年,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5084.6亿元、5781.63亿元、3067.21亿元和1197亿元,占比分别为16.8%、17.7%、12.7%和8.9%,杭州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占比上都落后于先进城市,服务业行业发展应在高端化上有所提升。

(四)从人力资本看,人才结构有待完善。高端人才是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各主要城市相继出台各类引进人才政策,北京、上海等先进城市,高端人才资源丰富,杭州与其相比,从所属行业来看,文创、金融、教育等高端服务业人才稍显不足,从人才质量来看,国际化、专家型和复合型中高端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较为欠缺,人才结构有待完善。

三、下一步推动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正如在建议中所言,发展高端服务业对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既是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建设世界名城、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需要,也是“比、学、赶、超”国内外先进城市服务业发展的需要。我委作为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的牵头部门,将紧紧围绕服务业发展的国际化、高端化方向,从做好统筹推进、加大招商引资、推进产业协同、加强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五大方面推动高端服务业发展。

(一)进一步做好高端服务业发展统筹推进。充分发挥杭州市发展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的作用,结合杭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做好高端服务业发展目标、重点领域、产业布局的谋划工作,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建立高端服务业单列数据统计、指标体系、考评保障体系。推进“湖滨新零售实验区”和“城市大脑湖滨实验区”建设;推进延安路国际商业大街和武林路国际商业街区建设;推进服务业特色小镇建设,落实特色小镇工作责任清单任务和投资计划。

(二)进一步加大高端服务业招商引资。扩大服务贸易规模,今后两年,服务业利用外资年均增速达到10%以上,服务业对外投资年均增速达到10%以上;进一步做强服务贸易主体,到2020年,建设服务贸易园区、特色服务出口基地10个以上,龙头骨干企业30家以上,服务贸易重点联系企业200家,建设服务贸易促进与服务平台15个。通过国际友城论坛等形式,增强创新领域的合作深度和广度。支持杭港(望江)高端服务业示范区建设,利用签署《杭州香港高端服务业合作备忘录》契机,积极推进金融、贸易、物流、会展、医疗、人才等高端服务业方面的合作。

(三)进一步推进高端服务业发展产业协同。根据《杭州市全面推进“三化融合”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行动计划(2018—2022年)》要求,从服务业赋能制造业、制造业拓展服务业两个方面着手,研究出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实施意见,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数字化高端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数字金融、数字文创产业,全面推广新零售,打造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升级版和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全球数字内容产业中心、国际消费中心。继续做好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试点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的申报、扶持、相关政策争取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高端服务业发展要素保障。一是加大财税支持,加大产业基金引导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创新金融支持,用好政银企合作对接机制,加强对高端服务业企业的融资支持。二是健全土地政策,健全服务业用地管理机制,规范项目用地准入评估、达产验收制度,优先保证集聚平台、重大项目用地。三是强化人才支撑,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杭州人才国际化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全球聚才十条”、“开放育才六条”等政策,建设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招引全球优秀青年人才来杭创新创业。积极推动浙江大学与香港大学合作设立浙江省高级金融研究院,推动国际金融人才培养。

(五)进一步优化高端服务业发展营商环境。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通过深化“最多跑一次”等改革,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我市的吸引力、创造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公共场所英文表示,加快国际文明规范的形成和推广,进一步拓展政府提供人才公共服务的内容和项目,着力在住房、医疗、户籍、教育等方面为人才提供便利,积极搭建人才学习交流、社交互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