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68X/2019-24061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19-07-15 | |
发布单位: | 市城管局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尊敬的沈浚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有效分类工作的几点建议”收悉。提案对我市进一步深化推进生活垃圾工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近年来,我局严格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紧扣“提升分类质量、促进源头减量、推进能力建设”,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现将相关提案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一、 前期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强化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顶层设计。我局按照市治理固体废弃物工作领导小组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协调小组要求,明确年度任务和计划,强化属地管理责任,落实“四有”保障,并纳入每年治废考核。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先后出台《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杭州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律规章,制定施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及《杭州市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设置导则》等地方标准,确保垃圾分类各项工作有效实施。
(二)注重垃圾处理能力的规划引领。我局按照《“五废共治”实施方案》及《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要求,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处置能力建设。截止目前先后建成了1个厨余垃圾处理项目、4个餐厨垃圾处理项目、2个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如九峰焚烧厂等,新增餐厨(厨余)垃圾处理能力850吨/日,垃圾焚烧处理能力4800吨/日,大大降低天子岭填埋场处置压力。同时还建成了年处理10万吨的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为日后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奠定基础。
(三)推进垃圾分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坚持以民为本,落实垃圾分类投放责任人管理制度,通过广泛宣传、强化现场督导,逐步扩大生活小区分类覆盖面。强化属地责任,建立区、街道(乡镇)、社区多级组织机构,实施管理责任制和层级负责制,形成了“两级管理,四级服务”垃圾分类管理体制。建立“日检查、月通报、年考核”的工作制度,定期在主流媒体上公开垃圾分类工作情况和小区、单位“红黑榜”,将垃圾分类及治理固体废弃物年度工作任务纳入全市综合考评体系。截止2018年底,杭州市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小区总数达到3413个,参与家庭203余万户,机关企事业单位2908家,主城区基本实现全覆盖;创建省级示范小区60个、市级示范小区204个,12个商业街和10个生活小区“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清运试点。
(四)积极加强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回收”。一是开展就地处理试点,积极配合商务部门开展净菜进城、生鲜垃圾就地处理试点,安装生鲜垃圾就地处置设施,68家农贸市场生鲜垃圾实行了专线清运。二是积极推广应用快递绿色包装、快递包装回收等相关工作,开展全市快递网点规范化建设,设置包装物回收可循环区。三是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 2018年全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增加到867个,提升建设再生资源分拣中心15.1万平方米,回收再生资源158.1万吨,垃圾回收利用率36%。四是引入第三方推进小区资源回收。通过市场机制,由专业化垃圾分类服务企业负责在小区开展宣传、监督、分类分拣演示等一体化管理服务,并通过二维码等智能方式,扩大垃圾袋实户制覆盖面,提升垃圾分类质量。培育“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推进生活小区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
二、关于重点问题的回复
(一)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目前我市开展垃圾分类宣传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举办垃圾分类大型论坛。2017年起,我局每年举办一次大型的垃圾分类论坛,邀请省市领导、职能部门、各区政府(管委会)以及街道(社区)、相关企业、专家学者等各界代表数千人参加,取得较好的效果。二是开展主题宣传。通过主流媒体,公开征集垃圾分类宣传口诀,在杭州电视台举办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广泛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三是组建志愿宣讲团。以市、区城管系统为主,组建垃圾分类宣讲团,对辖区内各部门、单位的干部职工开展垃圾分类专题培训,指导辖区内机关单位做好分类设施、分类标识的规范配置,落实管理责任,实现干部职工当表率。2018年,市、区两级已累计举办宣讲349场次,培训各类人员41982人次。四是组织开展入户宣传。印发《关于开展垃圾分类全覆盖入户(单位)宣传的通知》,并制定《垃圾分类告知书》,告知市民垃圾分类责任和义务,督促各城区按要求做好入户宣传。五是做好大型活动垃圾分类保障。对社会重大活动垃圾分类保障要求进行明确。通过动漫节、毅行、马拉松、大型会展等社会重大活动,设置分类宣传指示牌,并安排专管员、志愿者进行现场指导,扩大垃圾分类宣传面。
(二)关于垃圾分类运输问题
1.优化垃圾清运服务。针对市民反映较集中的混装混运问题,我局严格规范清运作业,责令清运单位按照垃圾分类标识颜色,对不同垃圾分别配置相应颜色和标识的车辆进行运输,提升分类识别度,全面实现“绿车运绿桶、黄车运黄桶”。
2.完善分类投放设施。结合小区及道路沿线分类情况,落实“四色”垃圾桶规范摆放,清理不规范垃圾桶等容器,开展分类设施专项整治,解决杂色桶问题,优化调整投放点的垃圾桶数量,并在垃圾桶上加贴垃圾分类标识,共更新配置规范垃圾桶9万余只,整改杂色桶8000余只,加贴分类标识5万余个。
3.开展“定时定点”试点。在小区开展“定时定点”投放试点,仅在特定的时间段放垃圾桶让市民群众来投放,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率。同时,尝试在繁华商圈、主要道路沿线开通“垃圾不落地”音乐专线,实施定点停靠、音乐告知、定时清运的工作模式,减少了垃圾暴露在开放空间的时间,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整体环境。
(三)关于垃圾分类主体的激励和约束制度
1.探索智能垃圾分类。试点在小区内设置自动发袋机、智能回收桶、扫码垃圾房等智能分类设施,引入二维码实名制“一户一码”,通过二维码智能管理系统自动统计参与率、准确率等垃圾投放记录,并辅以人工巡检垃圾分类质量,对参与分类的居民给予一定积分,激发居民的分类热情,提高分类准确率。
2.加强社会共治。统筹社会资源,组建小区垃圾分类专管员队伍,加强现场投放环节的宣传和督导。同时,引入市民监督,邀请绩效信息员、民评代表、媒体记者、热心市民等社会各界人士,建立人员随机、检查对象随机的“双随机”检查机制,接受社会监督。
三、下步工作
(一)加强分类管理。一是在生活小区垃圾分类覆盖基础上,覆盖范围扩大至所有企业、楼宇、公共场所,制定年度分类覆盖推进计划,做到应推尽推。到年底,杭州市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5%以上。二是巩固提升重点小区的分类质量。抓好23个省、市机关工作人员居住小区、60个省级示范小区、200个市级示范小区等重点小区的管理,推广“桶长制”、第三方服务、物业参与等典型做法,保持较高分类正确率,打造优质小区,新创建示范小区200个,并将创建工作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工程”。三是打造垃圾分类示范区域。在省级、市级示范小区创建的基础上,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示范片区区域内分类全覆盖,抓好及分类质量提升,形成整体效应。
(二)推进“定时定点”工作。在生活小区、主要道路(商业街)推进“定时定点”投放清运工作,“定时定点”投放清运期间专管员全程值守,对垃圾分类不符合要求的居民进行劝导,对拒不整改的居民移交执法查处。试点实行道路或公园果壳箱撤除工作,提倡“垃圾带回家分类”。
(三)完善分类收运体系。一是落实垃圾清运车辆车载称重设施安装,工作任务纳入年度治废任务;二是严格实施分类垃圾分类清运,加强监督管理,餐厨垃圾、其他垃圾清运车辆按分类颜色标识进行规范设置,确保小区、单位分类垃圾分类运输处置,分类清运率100%;三是进一步完善大件垃圾、装修垃圾收运体系,规范投放和收运流程;四是建立可回收物(大件垃圾)、有害垃圾收运体系,确定收运单位、收运方式向社会公布。
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得到您的进一步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联系人:何亦风 联系电话 :85152766
张媛 86417802
杭州市城市管理局
2019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