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524/2019-24008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杭民函〔2019〕93号 公开日期: 2019-07-14
发布单位: 市民政局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减灾
杭州市民政局关于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西25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19-07-14 14:33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类  别:A  

文  号:杭民函〔2019〕93号

签发人:何凌超

唐芸代表:

您在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杭州市生态安葬的建议》(西25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经我局主办,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城乡建委、市园林文物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殡葬改革的深入推进,绿色生态安葬、文明节俭办丧逐渐为社会各界所接受。我市高度重视生态安葬工作,早在早在1989年11月21日,就在南星桥浙江第一码头举行了首次骨灰撒江仪式。当年,有70位先人的骨灰撒入钱塘江,近400名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和家属代表参加了活动,国内外多家新闻媒体进行现场报道,这一首开先河的节地生态安葬模式,在满足人民群众丧葬需求的同时,也在全社会营造了移风易俗的良好氛围,江葬、江祭已成为杭州的殡葬改革新风。

截至今年,我市已举办了26届骨灰撒江活动,累计有1964位逝者选择了江葬,其中,对象包括了干部、医生、教师和工人,其中还有著名教育家夏衍、省人大原主任李丰平、省政协原副主席赵景棠等知名人士,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在此基础上,为倡导移风易俗、祭奠缅怀先人,市政府还专门在钱塘江六堡江堤的沿江绿化带中建造了骨灰撒江纪念碑公园,并自2016年起,,在每年的清明节前,举办集体公祭仪式。去年,为进一步推动节地生态安葬,我们联合市财政局出台了杭州市区节地生态安葬对象奖补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江葬家属给予一次性2000元奖励。目前,我市将每年的江葬活动固定在3月下旬开展,形成常态化的活动机制。

下一步工作打算

您在建议中提及的“将江葬发展为海葬”“加大对生态安葬的宣传”“建立生态安葬公园和纪念馆”和“将新技术引入海葬业”等建议,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建设性,有助于推进殡葬改革、推动我市殡葬事业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目前我省的舟山、温岭和温州洞头三地民政部门在积极推行海葬,该模式采用的是渔政船,但因船舶吨位较小,每次只能承载30人左右,因海上风浪较大,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有的地方如温州家属直接参与骨灰撒海还比较少。下一步,我们将从本地实际出发,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做实江葬、江祭活动。深入贯彻落实民政部等9部门《关于推进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投入,增加江葬、江祭预算,做好江葬、江祭活动,维护好江葬纪念碑,力争满足更多市民的殡葬需求。同时我们也会积极努力协调各方,待今后条件成熟时,向市民推出海葬服务。

二是加强生态安葬宣传。积极对接宣传部门,通过报纸、电台、电视、网络和发放宣传品、张贴宣传海报等多种形式,推动殡葬改革、惠民政策、生态安葬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提高群众知晓度。联合市殡葬行业协会,通过开展各类公益生态安葬活动引导市民移风易俗;争取财政支持,出台导向性惠民政策激励市民,推进生态安葬。

三是积极拓展江葬形式。我们将积极对接财政部门,争取支持,力争将可降解骨灰坛纳入惠民政策,同时将在江葬活动中采用这一产品,让江葬更人性化、更温馨,让参与江葬的家属更满意。

感谢您对我市殡葬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王学军,联系电话:8505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