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跨世纪的战略决策,无论是对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还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决定》精神,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率先实现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三年两目标”是当前我市的一项重要工作。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实施《杭州市企业改革三年规划》,大胆探索,合力攻坚,抓住产权制度改革这一“牛鼻子”,加快了企业改革步伐,企业改革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市政府先后与经委系统各局(公司)、控股公司签订了改制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严格考核,狠抓落实。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户市属工商企业开始进入制订改制方案和改制前的资产评估。列入今年改制目标责任书的38家企业,已有17家基本实现了改制或完成了改制方案的审批。
职工投资入股热情高涨。在企业改制中,经营者和职工个人纷纷投资入股。胡庆余堂制药厂、杭州金龙集团公司、杭州火柴厂、楼外楼餐馆等一批企业经营者有的出资几十万元,有的出资上百万元。在经营者带领下,各企业95%以上的职工投资入股,这样不仅使企业实现了股权多元化,也进一步加强了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重点难点问题有所突破。针对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如对经营者实施期权激励,要求经营者在企业改制时入大股,使经营者和企业通过资本纽带紧紧捆在一起,落实经营责任,形成“跳楼机制”。对1983年前参加工作在册的国有企业职工,进行置换工龄试点,经工龄置换的职工,重新与改制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原企业工龄不能连续计算,下岗分流时不再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
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商业局转体改制为商业资产经营公司,明确了市属商业系统国有企业出资人,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职责。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在积极扶持一批优势企业发展的同时,对一些连续亏损,甚至已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破产或歇业。在国有企业中大力推行厂务公开,实施进货比价管理。公开选拔、择优录用企业经营者,并向一些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加强对企业的考核和监督检查。
改革的合力进一步形成。政府各有关部门无论是在改革政策的酝酿制订,还是具体的贯彻实施;无论是改制方案的论证审核,还是日常对企业的帮助指导,都是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即使有些想法,也能从改革大局出发,求同存异,从而有力地推进了全市企业改革。
当前,我市国有企业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又要清醒地看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锲而不舍地努力,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首先,要加快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着眼于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我市抓大一批、培育一批、投靠一批、放开一批、淘汰一批的调整思路,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继续推进资产流动重组,使国有资产逐步向基础产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转移。采用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让这些中小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其次,要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在企业改革中,要抓住三个重点:一是要吸引多元投资主体,欢迎社会法人和自然人,包括个私经济组织投资入股,形成股权多元化。二是要鼓励企业经营者、科技骨干入大股,使责、权、利有机结合在一起。三是要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更好地形成各负其责、协商运作、有效制衡的新机制。对已经改制的企业,要进一步督促其规范运作,建立起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资产保值增值的新机制。
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改革的深入,需要增强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功能,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全面推进职工医疗制度改革,加紧制订新的医改方案。要创造条件,使职工再就业工作从再就业服务中心分流安置为主,逐步向劳动力市场进行配置为主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