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博览会于民国18年(1929)6月6日开幕,10月20日结束,前后历时137天。参观人数总计达2000余万,参观者不仅有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代表,还有海外商人、华侨团体,有美国华侨参观团、美国记者团、日本考察团、日本教育考察团、英国商务考察团、朝鲜考察团、支那考察团、万隆考察团等。全会经费,总收入约51.76万元;总支出约99.69万元,差额部分,以各项建筑场,材料、器具标卖,商品作价,奖章、奖状收入及沪杭铁路拨铺助费,予以弥补。
西湖博览会设在里西湖的四周,它包括断桥、孤山、岳王庙、北山、宝石山麓与葛岭沿湖地区。大门设在白堤断桥堍。全会共设8馆、2所及3个特别陈列处。
1、革命纪念馆;2、博物馆;3、艺术馆;4、农业馆;5、教育馆;6、卫生馆;7、丝绸馆;8、工业馆;9、特种陈列所;10、参考陈列所。
此外,3个特别陈列处为:(1)铁路陈列处;(2)交通部电信所陈列处;(3)航空陈列处。
西湖博览会不仅展品丰富,而且建筑宏伟,景点壮观,构思新型,引人入胜。
1、大门位于里外西湖之交点、断桥的东北处,为宫殿式外形城堡建筑,屋顶三角形,分三级,每级匀列雉堞,全呈杏黄色,金脊高耸,鸱角分张,黄瓦朱垣。中设二门,为陆行进口之正门和水埠进口之水门。正面上书“西湖博览会”五个大字。正门中间有两根朱柱着地,大门柱子上悬有天台山农撰写的一副对联,字大如斗,雄伟飞跃。上联是:“地有湖山,集二十二省无上出品大观,全国精华,都归眼底。”下联是“天然图画,开六月六日空前及时盛会,诸君成竹,早在胸中。”甚为庄严雄伟。大门装饰绘画,有各行各业各阶层人物,有叟、青、童、妇各种年龄,代表工农学兵商劳动者。屋顶装饰二龙戏珠。临湖楼上装有大时钟一座。大门四周安装无数彩灯。入夜,灯光四射、耀如白昼,西南湖上,远及十余里,均可见及。
2、大礼堂位于葛岭南麓,在丝绸馆与工业馆之间,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高15米,有3000个座位,为整个博览会之中枢所在。礼堂分上下两层。下层似剧场之地,楼作圆形,筑水泥栏,绕栏设座。正面为一大舞台,供讲演、戏剧演出,台下中空,列大缸十余只,堂之四周,置音响设备,使讲演声音洪亮如钟,每座均能清晰听到。堂中高悬一水月巨灯,圆径约3丈,礼堂上下四周各层满缀小电灯、方圆斜曲,式样各异,如缨络下垂,如花萼仰绽,光芒四照,十分华丽壮观。
3、纪念塔在中山公园前的湖中,建有一座喷水纪念塔,以钢筋水泥制成,塔建基栏,四牛环状。塔栏以内,四周为池。塔之中级,筑有三牛头突出塔外喷泉,如珠下注。塔中空心,有铁梯可周环而上,直至塔顶,倚高四望,全湖入目。
4、博览会桥为展览方便,在孤山与葛岭之间跨湖架桥,全长194米,用木桩34排作桥基。桥面建有三亭,中大而两小,亭各设座筑栏,供游客憩息。中亭之顶,装有无线电扩音机,播送大礼堂之讲演与戏剧,以及跳舞厅之音乐、歌曲,声闻十里,音遍全湖。
5、音乐亭建于西泠桥畔原秋瑾墓旁。占地约100平方米,亭按音乐原理建筑,全部材料,以竹编制,形成穹窿,劈篾组壁,前部圆而大,层次分八级环,为半螺旋形。亭前列阶十级,基高而中空。亭左右分装两方形喇叭口,向天矗立,台上发音,由喇叭扩散,每遇演奏,葛岭之顶,西湖之面,均可听及。全亭装饰也以音符图案,予以线谱。亭前书“音乐亭”三字,其字示似音符构成。亭之内底,装一大电灯,光芒随螺旋而闪发,有似音波之流展。
6、跳舞厅展览期间,中外来宾甚多,为适合各国人员普遍娱乐,特设跳舞厅。地处葛荫山庄之西,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场设内厅和露天舞场两处。内厅舞场内部装饰均用国产绸缎裱糊,五光十色,鲜艳夺目,入其中恍如置身于瑶宫,四周列室座可容300余人,能供20对同时起舞,场内灯光灿烂,红绿黄紫,瞬息万变。露天舞场面积与内厅相同,中间水泥磨光,滑如镜面,四周立柱,高悬彩灯,沿场花树翠竹,微风吹香,天空月明星闪,真是天上人间。
7、百芝园址设里西湖惠中旅馆(今新新招待所)之对面,设有三个露天戏台。中台,罗致南北名家,表演杂技、滩簧、大鼓、评弹、口技等。左、右两台分别演出四明文明戏(即越剧前身)与武林昆曲(即杭剧前身)等。
〔摘自《民国时期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