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金秋十月,我们满怀喜悦地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华诞,普天同庆,举国欢腾,无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欢欣鼓舞,深切地感受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杭州,我们美丽的家乡,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起走过了辉煌的50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2.55亿元增长到1998年的113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6万元,城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摆脱了贫困、度过了温饱、进入了小康,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突飞猛进,城市的现代化气息越来越浓,天堂正显露出灿烂的新姿。
现在,我们已站在世纪的门槛。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将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创新,按照杭州市“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确定的目标,把杭州建设成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环境优美、社会安定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成为现代化的经济强市和文化名城。
最近,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杭州建设经济强市的若干意见》、《关于杭州建设文化名城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杭州城市化发展的若干原则》三个重要文件,这是我市根据省委意见,结合杭州实际,审时度势作出的重要决策,也是我市跨世纪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深入实施“科技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开放型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四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10年使杭州成为经济总量大、经济效益好、整体素质高、发展后劲足的经济强市。要围绕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总体目标,着眼于提高市民素质、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把杭州建成为一个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完美融洽、经济与文化相得益彰,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优良文化风尚、丰富文化生活、先进文化设施、发达文化产业的文化名城,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情趣、充满文化灵气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失时机加快城市化进程,形成以杭州市区为中心,7县(市)为依托、18个地方中心镇为骨干、一般建制镇为基础,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优良、管理有序和开放式、强辐射、现代化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区域城市体系。同时要适应城市化进程,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城市的法治体系和运作机制。
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真抓实干。各级、各部门领导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取得工作的实效。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为把杭州建设成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环境优美、社会稳定的现代化城市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