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保兴市长谈城市绿化工作
时间: 2019- 07- 12 15: 18 来源: 浏览次数:

今冬明春城区绿化面积要有大幅度的提高。我们为什么要大面积地搞绿化?关键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一是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的需要。山水园林城市,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南京市的绿化本来就比我们杭州好,人均绿地面积也比我们高得多,但他们现在提出了森林城市的设想并很快付诸实施,在城区绿化中直接移植大树。合肥、南昌等一些城市,也比我们抢先一步,都在大面积地把山区的大树移植到城市中来。南昌还提出准备每年都栽一万棵大树。轮到我们也这样做,动作已经迟了,大树也没有了。再说现在国家已三令五申,不允许从山区移植大树,这是破坏山区的生态。所以,做什么事情,都是越往后推就越吃亏,其他城市通过移植大树,倒是真正成了园林生态城市,我们如果没有相当大的动作,园林城市这顶帽子就被丢到钱塘江里去了。从景观方面来看,杭州的地形奇特,三面环山,四面绕水,山、河、湖、海、江、荡景观兼具。但城内高楼大厦过多过密,已造成对山水景观的阻隔,必须通过绿化广场的开拓、道路整治拓宽,以绿树借景,引山水之景入城。

二是建设花园城市、争创环保模范城市的需要。环保模范城市,有一些指标要求,如大气环境。一方面,我们要减少大气污染源,实现汽车废气达标排放,限期关停转迁小水泥厂、小石矿等这些工厂,“就地卧倒”,花大本钱进行改造。如我们投资6000多万元对杭州热电厂锅炉进行了脱硫除尘改造。但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种植高大的乔木,构成城市立体空气过滤网,把灰尘等有害物质吸附走,这样整个大气中SO2、CO2含量都会减少。另外,我们市区内还有高速公路、铁路,将来还有高速铁路,噪声都比较大,要争创环保模范城市,也必须对噪声进行限制。只能通过沿线植树成林,才能把噪声吸收、隔离。所以,大气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噪声的控制等问题,只能通过植树来解决。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大量种植草坪,但由于未能与乔木搭配,形成与国外城市似曾相识千城一面的景观。作为已取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杭州,一定要注意乔灌花草的合理配置,造就花园锦绣、绿树成荫的秀美景象,力争申报世界花园城市。

三是创“游在杭州、住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城市品牌的需要。就“住在杭州”而言,要吸引外地人到杭州来居住,首先是这里的景色和环境要非常美。这种美靠什么来体现?如光靠城市建筑不知要到何年何月,而且也会造成景观单调。关键是要通过绿化。特别是由乔木灌木所构成的立体绿化系统,不仅对美观的建筑是一种衬托,对难看的建筑则是一种遮盖,从而大大地美化城市景观,而且还可以调节气候。所以,我们提出创城市的“四个品牌”,绿化是关键。没有绿化,“游在杭州”游什么?都是“水泥森林”,能搞什么旅游?“学在杭州”,可这里没有树林,树丛都很少,莘莘学子连个散步的地方都没有,空气质量很差,何来“求知学习的天堂”?再说“住在杭州”,第一位的就是环境。所以,这次联合国人居中心在杭州召开的伊斯坦布尔+5会议,主题就是“建筑与环境”。决定人居环境好坏因素的重要性来说,第一是环境,第二是建筑,第三是室内。环境是第一位,可环境的改善关键是绿化。“住在杭州”进而“创业在杭州”,人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谁能够吸引人才?如果这里绿化很好,绿树成荫,空气清鲜,生态很好,那当然人家就愿意来。越是人才,越是有钱的人,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就越高。如美国硅谷、印度班加鲁尔、台湾新竹、法国尼斯索菲亚等科技园区,生态环境都是非常好的,所以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一大批高科技人才。没有好的环境,根本聚不到财,现在的财就是人才。

四是有利于增加各区的财政收入。我们要采取一些新的办法,下一步对新建道路两侧土地的公开拍卖出让,我们有一个原则意见:就是道路两侧土地、沿街土地公开拍卖出让净收益的10%归各区政府。比如一条道路两侧土地出让收入为1亿元,那1000万元就归所在区政府了。这样就不至于市里道路还没有修好,各区就急急忙忙在道路两侧安排农居点,像绍兴路拱墅区段一样,道路两边都抢建农居点,不仅减少了市里的收入,相应也减少了区里的收入,而且现在道路两侧的景观非常难看,也没有绿化。如果先把两侧地块控制住,并进行绿化,那两边的土地就马上增值,市里拍卖转让收入一提高,各区的收入也就水涨船高。大家都有好处,利益共享,是不是?这也不需要你多大投资,只要绿化起来就行。而现在房子后面是菜地,一排露天粪坑,一到冬天蔬菜地上是一片白塑料大棚,谁把房子造在这里面谁倒霉,地价自然就上不去;如旁边是一片树林,绿树成荫,那地块当然就涨价了,区财政也会水涨船高增加收入,这个就是利益共享机制。

前面讲了这么一些道理,那如何大幅度地扩大城区绿地面积呢?我们力求在六个方面要有突破:

首先,要突破往年绿化只有点、没有线、面的局面。在某个点上的绿化,我们确实搞得不错,每年扩绿在100万平方米左右,几个点上绿化,还可算是精品亮点。人家说,杭州绿化,只有盆景而没有森林。几棵树旁边放几个石凳子、石桌子,构成了一个盆景,但是不能连点成线、成网,没有成片的森林,形不成生态的效应。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要沿着铁路、高速公路、道路、河道、绕城公路两侧及入城口全面进行绿化,使之全部连线而且逐步成块状,也就是说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立体的绿化生态系统。同时绿化面积要从往年的100万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每年500万平方米,而且是连续5年,这就是意味着市区的每个市民今后5年,每年每人增加2.5平方米的绿地面积。这个量就很大了,就要以这样的高速度去完成。

第二,要突破往年绿化计划实施滞后于植树季节的旧习。我们往年的植树,通常都是“反季节”的,为什么?绿化部门在年底才做好方案,然后搞预算,等3月份人代会开了以后预算兑现,等把资金拨下去已是5月份了,错过了绿化季节,所以也才有7月份种市民林的情况发生。这样做种植成本也高,但我们却经常作“反季节”的行为。今冬明春是植树的最好季节。今年,我们一定要倒排时间,要在今冬明春这段时间内基本上完成植树任务。我们要抓住绿化设计、政策处理、施工招投标、村民动员、培育验收等几个环节,从1月1日起就大面积地开始植树。实际上能提前尽量提前,所有的设计、招投标、动员、政策处理都在这之前完成。因为移植树木在未萌发芽时种下去都活的,一旦萌发以后,树的成活率就大幅度下降。去年,市里几套班子领导到江边种树,那个时间植树已经迟了。植树节的日子是全国统一的,但南方与北方的气候不一样,如果在北京的中央领导出来植树时,我们南方杭州也造势号召再种树,那种下去十棵树活不了几棵。所以,我们在植树的时间上只能提前。今年我们一定要紧扣最适宜种树的季节,抢时间,保证树的成活率最高、成林时间早。同时,有些地段可利用高速公路、绕城公路的施工便道,进行绿化建设。

第三,要突破以往植树之前需大量填埋土方、平整土地的做法。我们过去许多地方进行植树,都有要求填埋新土多少公分,又要驳坎,对土地进行大面积地调整。其实我们根本不需要这么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采取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办法,与农田交界处可开辟0.5—1米宽的边沟以利雨水排泄。并根据当地水位和排水情况,选择不同的优势树种。例如一般旱地,可种竹子、杉树、樟树,低洼地带可以种水杉、紫杉、湿地松。即使当时该地积水严重,可以稍填点土,把树种上去再说,成活率都很高的。原有的水塘,千万不要把它填掉,岸坡作自然式处理,在水塘边上种上柳树或其他树种,这个水塘就构成了森林中的湖泊,也可以算为绿地面积。对旁边环绕林木的水面,按国家有关规定可以算作绿地面积,而且这一水面对周边环境起调节作用,雨季时蓄水,干旱时渗透调节。但按过去的施工办法是将水塘一刀切填平,经水平尺测量后再栽上树。种树不是造房子,造房子的地基一定要弄平,而种树的地面高高低低是可以的。如山上都是树,而且树长得比我们人工林还要好。原始林比人工林要好。我国北方要种树非常不容易,一棵树要花几千元的代价才种得起来。现在他们想出一个办法,党员干部冬天先在种树的地方埋一个灌满水的玻璃瓶,瓶上面来种树,树苗有一树根必须扎在这个瓶里面,难度很大。而我们这里,地荒在那里不久就长出小树丛来。人们一提到绿化种树,就想到把土地平整平整,但我们对这些小山头怎么没想到要把它平整平整呢?我们也不要强求在一片形成同一树种的林地,一定要是多树种的,这样也不会造成病虫害。原来自然生长着的树、灌木要全部保留,绝不能是全部砍掉了以后重新种植。栽种方式也不能采用以前的行列式,应多用自然群落式。现在有许多种类的杨树和紫杉,一年之中有好几个月被水淹着照样存活,时间更长些也没问题,低洼地带种上这些树更没问题。林业专家到我们这里来看,说北方是种什么都长不起来,南方你不想它长什么都困难,道理都是一样的。所以对植树不要搞得那么“仔细”,让树长出来就好。当然,树种还是要所选择的,主要考虑宜土性和景观要求。许多河塘、洼地不要填掉,这有利于生态的优化,有利于生物的多样化。所以,我们要突破往年植树造林大面积地平整土方的做法。我们有些乡村干部确实很喜欢填土方,因为一填土方,就意味着工程发包,土方村里都抢着做,少数不廉洁的干部还可乘机拿回扣,美其名曰增加农民收入,实际上是抬高工程造价瓜分国有资产。这是个不好的现象,今年一定要突破。

第四,要突破违章建筑与绿化用地抢地盘的格局。按规划,高速公路两边50米为绿化带,现在建筑已逼到距高速公路只有5-6米。这些建筑都是违法建筑,都不应该批。国务院〔2000〕31号文件规定,城市规划内的公路、铁道两侧景观防护林的宽度,每侧按30-50米控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加宽到50米。铁路分局有个别同志认为就只能种两排水杉,这是违反国务院文件规定的。所以,在这些问题上,一定要有所突破,已查明属违法建筑的,在建绿过程中要拆除,包括违章的围墙也要拆掉。绿树丛中合法的建筑暂时保存,以后再一步一步拆,违法的拆掉,一部分违法一部分拆掉,要采取这种办法。如果因为搞绿化了,认为这些房子统统拔掉,那样也没必要。去年开始的大拆违,到目前为止已拆了220万平方米,这个声势为我们今年搞大规模绿化创造了条件,现在大家知道违法建筑都是要拆的,拆违章所遇到的阻力比去年、前年小多了。所以,必须要借拆违章的东风来突破违法建筑与绿化用地争地盘的格局。

第五,要突破往年植树绿化只有一个主体的局面。根据国务院文件,按照谁种树谁收益的原则,形成绿化种树的多个利益主体。我们采取郊区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或者借地绿化、或者自行绿化等办法,调动所有单位和个人植树的积极性。园文局绿化办从种树的主体退到了绿化方案设计、进度检查、质量监督这个角色上去,退到部署、指挥、裁判这个位置上。以前单一模式的绿化种植费用高得不得了,现在采取这么一变通,成本就大大下降。所以一个积极性与多个积极性,一个单位与全民参与,成本相差是很大的。同时,种树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人的过程。实现这个突破有没有难度?有,难度最大的认为是江干区。因为在江干区存在大量菜地,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精耕细作,这些菜地土质很好,是高产菜地。要把这些菜地逐步地调整为林地,难度是较大的,因为菜地是高投入高产出的,同时也还有年种植习惯问题。但现在调整的时机已逐步成熟,因为江干大量的菜地是包给外地人。今年不是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吗?结果一查是什么呢?江干的菜农把菜地转包给外地的农民,外来的农民也不知道,就用了甲胺磷治菜虫,结果发生了中毒事件。当地农民是知道甲胺磷是不能用的。既然他们已把菜地包租给外来农民,我们现在也可以搞菜地调整,可以种什么呢?种雷竹或毛竹。竹类植物生长快,四季长青,绿化效果好,而且雷竹一亩地产出达一万多元。江干原来也有种雷竹的习惯,也可以包给临安农民种。还有一种叫“香椿”树的嫩叶可以作菜,现在北方人、上海人开始慢慢喜欢吃了,可以种植,长途贩运到哪个地方也可以。通过这样大面积地进行植树造林、菜地结构调整,逐步将江干的白色污染、露天粪坑、单一的菜园转变成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可以大大提高江干区的城市品位和生态环境。

第六,突破过去绿化工作奖罚不分明、平均主义的倾向。今年,我们出台两个政策:一是以奖代拨,采取以奖代拨办法,谁树种得越好,政府给你奖得越多。二是建议在我们出台的文件中增设一个生态奖,对有突出成绩的领导干部、个人给予奖励,一等奖10万元,二等奖2万元,三等奖3千元,还有四等、五等奖。有奖杯、有奖章、有奖金,三奖齐发。

前段时间,我看了去年实施借地绿化试点——绕城公路两侧的绿化情况,对此,我充满了信心。2001年是5年绿化计划开局之年,开局之年一定要打硬仗。如果没有困难,还叫我们这些人在这里干什么?树,农民伯伯他自己也会种。需要的是我们要动员农民、教育群众从眼前的利益、短期的利益摆脱出来,使他们看到长远利益,大面积地栽种,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利益是老百姓自己的,寿命长,长在老百姓自身;生态好,得益的是老百姓。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要把传统的好东西忘记,比如说城区住宅的垂直绿化、高架路的绿化、开墙透绿、小片绿地,每个城区要在300米范围内见绿。上城区的大树公园要有7500多平方米的绿地,市财政再一次性给予几百万元的补助,其他的由上城区自己去想办法,结余归你,少也不补了。丁家花园也基本采取这种办法,即包干的办法。包死补助,明确标准,把基层积极性调动起来,什么事情都能够解决。河坊街就是一个典型,从5个亿到现在可以收支平衡,搞得好还有赚。所以,这个模式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把今年的开局搞好,我们5年的绿化计划相信是能够实现的,那么我们杭州建花园城市也好,生态城市也好,我们的步子才不会落在兄弟城市的后面。

(本文系2000年11月3日仇保兴市长在城区绿化工作专题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