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新世纪的“一号工程”,即加强技术创新,建设以“信息港、新药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杭州高教园区”(简称“两港三区”)为重点的“天堂硅谷”宏伟工程。实施“一号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着眼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作出的战略抉择。之所以称为“一号工程”,是因为这一工程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体现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高新技术产业是第一增长点”的重要观点。
为顺利实施“一号工程”,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关于实施以“两港三区”为重点的一号工程”的若干意见》(市委〔2000〕14号)以及《关于印发〈杭州市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1—2010年)〉的通知》、《关于印发〈杭州“新药港”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两个配套文件;市政府又专门制订了《关于进一步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杭政〔2001〕1号)。这些文件既有一般的规划、目标和任务,又有具体的政策、措施和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贯彻、执行好这些文件,对于提高我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传统产业改造,构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推进科教兴市,实现我市的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此,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执行。
实施“一号工程”,首先要落实好市委〔2000〕14号文件和市政府杭政〔2001〕1号文件中提出的各项政策和保障措施。各有关部门要将每一项政策、举措再具体化、明细化。各部门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亲自研究解决“一号工程”和“一号文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要将每项细化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经办人、责任人,并实施目标考核。各级督查机构要将各部门实施“一号工程”、“一号文件”的情况作为督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一号工程”各项保障措施真正得到落实。
实施“一号工程”,要切实抓好环境建设。既要以城市化、拓展发展空间为重点,加强硬环境建设,更要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为重点加强软环境建设,增强城市集聚配置生产要素的功能。特别是在吸引各类人才进杭问题上,要有更加开阔的眼界,主动降低门槛,将引人和引智相结合,为我所用。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防止、克服官僚主义和各种不良行政行为的发生。行政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各部门的行政效能监察,规范行政行为,查处不当行为和不作为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以改善我市的投资环境。
实施“一号工程”,要聚集人心、形成合力。“一号工程”是开创新局面的宏伟工程、系统工程,绝非一两个部门、一两个人的事。各部门、各单位都要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担子,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自觉增强实施“一号工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合作,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为圆满完成“一号工程”作出积极贡献。
开局之年,任务十分繁重。让我们在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指导下,扎实工作,埋头苦干,为我市实施“十五”计划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