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为动力,以文化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文化名城建设
时间: 2019- 07- 12 13: 32 来源: 浏览次数:

本刊编辑部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我市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不仅要率先实现经济现代化,还要实现文化现代化;不仅要增强我市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更要增强作为区域文化中心城市的功能。唯此,我市的现代化建设才能得到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才能体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才能进一步增强杭州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的双重需求,使杭州真正成为最适宜人创造、发展和居住的城市,成为我省精神文明的首善之区。

创文化名城,必须以改革为动力,实现制度创新。长期以来,我市文化事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每业各自为营、政府职能分散、市场人为分割、管办集于一体等“体制病”,存在着投资主体单一、资金人才匮乏、产业规模偏小、市场发育不良、经营特色不强等“机制病”,改革滞后的矛盾日渐显露,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做大做强,导致我市文化事业、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不同步,影响了现代化进程和在国内外知名度的提高。历史经验和我市工业商贸企业改革的实践表明,改革创新才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使我市的文化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当前,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制订的《杭州市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的要求,切实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实现政企、政事、企事分开。要通过改革,使政府、事业、企业单位各自找准自己的位置,创造较好的文化成长环境,培育较好的文化发展市场,提高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竞争力。

创文化名城,必须以文化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当今时代,文化产业不仅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而且已成为经济上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领域。为此,我们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文化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大众传媒业、旅游观光业、演出娱乐业、工艺美术业、教育培训业和会议展览业。要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加大扶持力度。要继续加大培养和吸引各类优秀人才的力度,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创造良好的引人、用人环境,激发各类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带动文化事业的大繁荣。

创文化名城,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全面提高市民素质。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杭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终极意义也体现于人。未来杭州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在满足市民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促进市民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此,要更加坚定地把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把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的思想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要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制订的提高市民素质的若干意见,围绕思想道德、民主法制、科学文化、身心健康等重点,不断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全市各级机关要继续开展“满意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加强日常学习和教育管理,强化干部的宗旨意识、奉献意识、全局意识,做到勤政、廉洁、务实、高效,不断提高自身文明素质,带动市民素质的提高。同时,要不断加强对窗口服务单位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提升职业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要把幼儿园、学校、社区、企业作为提高市民素质的重要阵地来抓,完善市民素质教育体系。要进一步深化文明创建、志愿者服务、评选文明市民等活动,针对市民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每年重点设计一个载体,抓好一个主题,解决一个问题。

总之,要通过上述措施和手段,使我市文化事业、产业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阶段,使市民的整体素质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