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政办〔1998〕19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杭州市区“九五”期间和2010年“菜篮子”工程建设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八年八月四日
杭州市区“九五”期间和2010年“菜篮子”工程建设规划
“八五”期间,我市围绕“引导农民进市场,加快步伐奔小康”的农村工作总体目标,把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作为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市场供应,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事来抓,出现了生产持续发展、产销基本平衡、市场供应丰富、价格基本稳定、群众比较满意的可喜局面,市区“菜篮子”工程建设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八五”期末,市级蔬菜基地共3.33万亩,亩产6350公斤,总产21.2万吨,分别比“七五”期末增长6%、5.2%和11%;市区淡水产品总产1.05万吨、肉类总产2.47万吨、禽蛋总产0.69万吨,分别比“七五”期末增长32.1%、40.3%和11.3%。全市牛奶总产3.95万吨,比“七五”期末减少10%。“八五”期间还建立了市级8万头生猪基地和20万羽禽蛋基地,保证了主要蔬菜副食品的市场供应,也为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
为使“菜篮子”生产适应杭州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抓紧组织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及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按照杭州市城市规划的专项规划——郊区规划和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结合杭州城市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实际,对杭州市区“九五”期间及2010年“菜篮子”工程建设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我市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建立与市场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规模化、现代化“菜篮子”生产基地为重点,以深化产销体制改革、加快产业化步伐和推进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加强农贸市场建设、搞活市场流通为依托,以健全和完善“菜篮子”投入机制、风险机制、储备制度、法制管理、价格监管等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调控体系为保障,努力实现我市“菜篮子”产品花色品种日益丰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淡季蔬菜满足需求,有效供给稳步增长。
(二)“九五”期间的主要目标
蔬菜:坚持基地生产为主,外地余缺调剂为辅,加快发展无公害蔬菜和净菜上市,努力缓解淡季供需矛盾,实现全年均衡供应。“九五”期末,市级蔬菜基地达到5.0万亩,人均0.025亩,后备基地0.5万亩,基地菜亩产6500公斤,总产32.5万吨,人均基地菜占有量164公斤,比1995年人均增加16公斤。
肉类:以发展基地猪和农户规模饲养为重点,增加生猪活体储备,增强基地猪调控市场的能力,保障市场鲜肉供应,大力发展优质家禽和食草性牲畜。“九五”期末,市区肉类总产达到3.3万吨,比1995年增加0.83万吨,人均占有生产量17公斤,与1995年持平;生猪和家禽的规模饲养量分别达到80%和95%以上。市级基地猪年出栏30万头,比1995年增加20万头。
禽蛋:稳定市级禽蛋基地,扶持养鸡大户发展生产,搞活市场流通,满足市场需求。“九五”期末,市区禽蛋总产0.7万吨,比1995年略增,人均占有生产量3.5公斤,比1995年减少1.3公斤;市级禽蛋基地生产规模保持20万羽,年提供禽蛋0.3万吨。
水产:以发展常规鱼生产为重点,抓好商品鱼养殖基地建设,提高养殖水平和效益,积极稳妥引进和发展名贵水产品,满足群众对各类水产品的需求。“九五”期末,市区鱼塘面积达到2.77万亩,亩产600公斤,总产1.67万吨,人均占有生产量8.4公斤,比1995年增加1.1公斤;建成1.5—2万亩高产高效商品鱼养殖基地,亩产达到650公斤,年提供常规鱼1.0—1.3万吨。
鲜奶:以保证消毒牛奶生产需求为目标,搞好鲜奶加工,重点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九五”期末,全市鲜奶总产保持4万吨左右,奶牛存栏1万头左右,与“八五”期末持平。
市场建设:“九五”期间,加快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建设,杭州市区建设或改造室内农贸市场31个,计8.9万平方米,搬迁和取消马路市场21个,其中通过建设或改造搬迁18个,通过加强管理取消3个,基本改变市区农贸市场存在的脏、乱、差状况并解决设施简陋的问题,使之与杭州经济和城市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相适应。
(三)2010年远景目标
市级蔬菜基地达到6万亩,人均0.025亩,后备基地0.6万亩,亩产6800公斤,总产41万吨;市区水产面积2.7万亩,亩产750公斤,总产2.0万吨;市区肉类总产3.5万吨;禽蛋总产0.8万吨;全市鲜奶总产5.0万吨;市级生猪、禽蛋基地年提供商品猪40万头、鲜蛋0.5万吨。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九五”期间,杭州市区“菜篮子”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调整基地布局,完善基础设施;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位产量;狠抓淡季生产,实现均衡上市;丰富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总产目标,满足市场需求。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搞好基地调整和发展,提高基地建设水平。
1、基地布局。基地布局按照以下原则:一是符合杭州市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是新基地布局适当集中,便于蔬菜基地建设和蔬菜生产、流通的组织管理;三是重视发挥原有基地作用,巩固提高原有基地生产水平;四是新基地的规划要注重发挥当地资源、产业、技术优势和尊重群众的种养习惯,保持集中连片,远离污染源;五是保持新辟基地的功能持久。基地规划布局如下:
(1)蔬菜基地:2010年市级蔬菜基地达到6.0万亩,其中原有基地可保留2.0万亩(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至2010年,原有3.33万亩基地中位于沪杭铁路以西的1.33万亩须转移);规划并建成新基地4.0万亩。新基地规划布局如下:江干区28000亩、滨江区3000亩、西湖区7000亩、拱墅区2000亩。
2000年市级蔬菜基地达到5.0万亩,其中原有基地可保留2.6万亩,1997年已建成新基地4000亩。计划在1998至2000年3年中,规划并建成新基地2.0万亩,每年新建基地6000—7000亩。新基地布局为:九堡镇6000亩、下沙乡11000亩(含武警农场)、西兴镇3000亩。
(2)生猪、禽蛋基地:2000年市级基地猪场出栏生猪由目前的14万头发展到30万头,其中灯塔15万头,浮山5万头,华隆、华丰、杨家、康桥、平安桥、西湖、食品公司、市原种场、夏家桥各1万头,新增市棉花原种场1万头。市级禽蛋基地至“九五”期末保持目前的20万羽规模,鲜蛋产量0.3万吨。布局为:市蛋鸡试验场10万羽,常青、浮山、灯塔3场10万羽。
(3)水产基地:“九五”期间市区鱼塘面积保持2.77万亩,其中江干区7100亩、西湖区16700亩、滨江区1700亩、下城区700亩、拱墅区1500亩。建立市级高标准商品鱼养殖基地1.5—2万亩。
(4)鲜奶基地:随着杭州城市建设的发展,奶牛养殖逐步向郊县转移,养殖量为临安2000头、富阳1000头、余杭1000头、近郊6000头。
2、基地建设。
(1)分层次抓好蔬菜基地建设。一是对城市规划长久保留的老基地,要进一步提高设施标准,建设成“土壤肥沃,排灌自如,大棚栽培,设施完备,技术先进,稳产高产”的现代蔬菜业示范园区。二是对新规划的蔬菜基地,重点抓好土壤改良和沟、渠、路、电配套,增加保护地栽培面积,建设成“集中连片,路电畅通,沟渠齐全,排灌方便,设施配套,产量稳定”的标准化蔬菜基地。三是搞好市蔬菜科研所和市水产科研所新基地建设,把市蔬菜科研所和市水产科研所建成我市蔬菜、水产良种繁育推广中心和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示范窗口。
(2)有重点地抓好副食品基地建设。一是抓好市级生猪基地建设,重点搞好灯塔场10万头迁建扩建工程,提高各基地场的设施、生产、管理水平;二是按照市政府已出台的政策,抓好市级禽蛋基地的生产、销售和政策落实工作;三是采取扶持政策,有计划地搞好市奶牛基地向郊县转移工作。
(3)继续抓好市级商品鱼养殖基地建设,要按照以规模养鱼为主、以常规鱼养殖为主,产品以提供给市区为主的原则,搞好1.5—2万亩高产高效商品鱼塘建设,亩产达到650公斤以上,亩均收入3000元,年提供商品鱼1—1.3万吨。加大“三江”渔业资源的开发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九五”期间,市级继续每年对钱塘江、富春江的开发投入25万元,有关县按1∶1的比例予以配套投入。
3、基地保护。要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省、市蔬菜基地建设保护条例的规定,将蔬菜基地列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依法予以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者占用。因国家重点建设确需征用蔬菜基地的,必须先补后征,以征1亩补不少于1.5亩的原则,在蔬菜后备基地中补足菜地。征用蔬菜基地和其它常年性菜地的(包括商品鱼养殖基地),用地单位必须缴纳每亩2万元的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凡是征用蔬菜基地或其它常年性菜地的单位,必须在规划选址前向土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市农业综合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报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再按《浙江省蔬菜基地建设保护条例》规定的程序和权限报经批准。商品鱼养殖基地的保护参照蔬菜基地保护办法,确因需要征用商品鱼养殖基地的单位,规划选址前应向土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市水产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按有关规定程序报批,并按“占多少,建多少”的原则予以补足。
(二)重视淡季蔬菜生产,实现全年均衡供应。
要把抓好“春、秋、冬”三个淡季的蔬菜生产、实现全年均衡上市作为“菜篮子”工作的重点来抓。一是大力发展设施栽培,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九五”期间,保护地栽培比例由目前的65%提高到75%(其中大棚从60%提高到70%),遮阳网面积由500万平方米发展到700万平方米。深井滴灌由2300套发展到5000套。二是建立淡季叶菜生产基地5000亩。三是落实淡季蔬菜种植计划,加大考核力度,确保年完成3万亩次攻淡蔬菜种植面积。四是搞好淡季蔬菜的采购、调运工作,丰富淡季市场蔬菜供应。五是引进、推广优质高产度淡新品种,提高淡季蔬菜产量。
(三)提高科技含量,主攻单位面积产量。
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努力实现“菜篮子”生产由劳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由数量型向数量、质量、效益并举型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使“菜篮子”产品的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九五”期间,在蔬菜生产上,科技进步贡献率由目前的40%提高到50%,良种覆盖率由目前的80%提高到95%,市区蔬菜亩产由目前的6350公斤提高到6500公斤以上;在副食品生产上,生猪出栏率由目前的130%提高到140%,肉料比由目前的1∶3.5提高到1∶3.3,每只蛋鸡年产蛋由目前的14公斤提高到15公斤;在水产生产上,抓好7个市重点原良种场的良种繁育工作,四大家鱼的良种覆盖率由目前的80%提高到95%,基地塘单产由目前的550公斤提高到650公斤以上。
(四)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进程。
按照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积极扶持发展“菜篮子”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保障城市蔬菜等副食品供给的龙头企业。重点抓好以下龙头企业:灯塔、浮山等13个养猪业龙头企业;蛋鸡试验场等4个禽蛋业龙头企业;笕桥、三里亭等10个蔬菜批发龙头企业;笕桥、食品公司、灯塔等6个肉类批发龙头企业;市蔬菜科研所、市水产科研所、市种猪试验场等良种生产龙头企业。
三、主要措施和扶持政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强对“菜篮子”工作的领导。
“菜篮子”工作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级领导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菜篮子”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对“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领导,认真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把“菜篮子”工作作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要更好地发挥各级“菜篮子”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及时协调解决“菜篮子”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订扶持“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搞好“菜篮子”工作。要进一步健全“菜篮子”工作办事机构的组织体系,不断充实力量和改善工作条件,使各项工作更好地抓出成效。
(二)努力增加投入,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要广辟资金渠道,多方筹集资金,努力增加对“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投入,逐步形成财政扶持、银行信贷、社会集资、集体和个人投资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鉴于杭州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和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任务繁重的实际,“九五”期间,市政府将继续实行以下扶持政策,并不断加大扶持力度。
——蔬菜基地开发建设基金:切实做好蔬菜基地开发建设基金的征收工作。专款用于蔬菜基地的开发、建设、改造和技术推广。鉴于杭州城市区划调整后的菜地规划布局已发生变化,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的管理使用要重新作出规定。
——生猪、禽蛋、奶牛基地发展基金以及副食品扶持基金:在目前每年650万元的基础上,根据财力的可能,逐年有所增加。
——蔬菜储备补贴包干资金:保持目前每年300万元的基数。
——商品鱼塘建设基金:用好1000万元贴息贷款,支持商品鱼养殖基地建设。
——猪肉储备制度:市区猪肉储备以活猪储备为主,冻肉储备为补充,冻肉储备所需资金由市财政按规定定额补助。
(三)深化产销体制改革,推进流通体系建设。
积极探索和加快“菜篮子”产销体制改革,鼓励产销见面,减少中间环节,让利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大力发展“直供、直挂、直销、配送”等多种形式的产销见面和净菜上市。加快农贸市场建设,重点建设室内市场,搬迁马路市场,改造棚顶市场,按照《杭州市区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建设规划》,做好实施工作。要整顿流通秩序,规范市场行为,继续做好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加大市场监督管理执法力度,认真贯彻落实稳定物价,稳定市场、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
(四)以科技为动力,加快“菜篮子”增长方式转变。
各级都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菜篮子”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行农科教结合,增加科技投入,抓好丰收计划、星火计划、燎原计划在“菜篮子”工程上的实施工作,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大力推广蔬菜、畜牧、水产高产、优质、高效综合配套技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发展无公害蔬菜和绿色食品生产;积极引进新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发展保护地栽培等设施农业;重视蔬菜、副食品贮藏、保鲜和加工技术的研究应用;推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菜篮子”生产水平;加强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的技术经营水平,促进“菜篮子”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五)搞好指导服务,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菜篮子”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流通、科技、财政、金融等许多方面,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通力协作,按照职责做好服务工作,把各项扶持“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措施落到实处。为扶持“菜篮子”生产、流通企业更好地为城市服务,从1998年起,采取以下扶持措施:一是鼓励生产单位在农贸市场设点直销,新建市场要安排一定比例摊位给“菜篮子”生产企业,有关费用要予以照顾;二是为方便生产单位进城参与流通,对运送“菜篮子”商品的车辆,发放“杭州市菜篮子专用车”标志,以方便在市区通行;三是对市级生猪、禽蛋、奶牛基地,其生产用电、用水价格有关部门要予以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