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大都市 建设新天堂
时间: 2019- 07- 11 09: 45 来源: 浏览次数:


本刊编辑部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新世纪的第一年,杭州市的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萧山、余杭撤市设区,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杭州城市今后发展的区域空间问题。这是我市发展史上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对加快杭州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推动杭州的长远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次区划调整带来的历史性机遇,统一思想,齐心协力,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努力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

一、充分认识区划调整对我市新一轮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这次区划调整一是有利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推进杭州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发挥杭州在全省城市体系中的龙头作用;二是有利于拓展发展空间,增强杭州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三是有利于优化城市布局结构,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建设一流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四是有利于发挥城市资源优势,增强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吸引力、竞争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五是有利于建设文化名城,增强都市意识,整体提升杭州的城乡文明程度、市民素质和文化品位。对此,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要从全局的高度和时代的要求看待这次区划调整,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决策上来,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形成合力,共谋发展。

二、以区划调整为契机,推进高起点发展。

这次区划调整后,杭州市区面积达到3068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73万,成为长江三角洲仅次于上海的一个特大型区域中心城市。为此,首先要明确城市发展的新目标。要围绕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把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作为今后五年我市建设“强市名城”的重要突破口。要科学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并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进一步编制好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及城市设计,在重要区域,还要实行法定图则管理,以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城市规划的编制,要着眼于高起点、大手笔,要认真研究大都市的特点,分析杭州的区位环境优势,在城市东扩、沿江跨江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真正体现钱塘江时代的鲜明特征。其次,要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步伐。要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大都市农业用地,大力发展都市型效益农业;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一区多园”为依托,选择一批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向新区转移,加速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等要素向新区延伸和辐射,整体优化提升工业结构,逐步形成产业布局合理、关联度高、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要以旅游业为龙头,打好“杭州牌”、“都市牌”,发展商贸、房地产业,积极培育各类要素市场,大力拓展服务业。第三,要围绕“三年倍增目标”,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和萧山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余杭省级开发区,在扩大规模、提升功能、强化特色上取得新突破。要以区划调整为契机,把招商引资作为当前加快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发挥“政策洼地”优势,做好省会经济文章,促进外向型经济再上新台阶。第四,要加大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加快城市化步伐。要坚持高标准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及标志性建筑,整体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坚持高强度投入,启动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特别是事关新区发展的信息网络设施、城市轻轨系统、天然气输配工程和过江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整体提升城市功能;坚持高效能管理,推进依法治市和以德治市,不断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把杭州建成强、大、优、美的大都市。

三、做好区划调整的各项工作,为顺利实施“十五”计划创造有利条件。

最近召开的市九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了今年和今后五年我市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并贯彻落实。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全市人民了解宏伟蓝图和光辉前景,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奋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结合这次区划调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区划调整一方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做好现有规划和政策的衔接,将省市明确的政策落实到位,确保区划调整工作的平稳过渡。各级、各部门要树立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服务大局,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为顺利实施“十五”计划,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