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第一家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基地将在高新区建立·小心
“引资”诈骗在你身边发生·俄罗斯投资环境日趋恶化我省
在俄经贸机构严重受挫·索罗斯又为亚洲开“药方”·国企
脱困要看三个指标·台商投资呈现五大新格局·走私倾销
卷土重来化纤上市公司求救
时间: 2019- 07- 10 18: 26 来源: 浏览次数:

 

我省第一家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基地将在高新区建立

 

省人事厅日前复函省留学生工作站、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同意建立“浙江省留学人员创业园区杭州高新基地”。省留学生工作站和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联合创建“浙江省留学人员创业园区杭州高新基地”,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大力吸引海外留学人员来浙江工作,促进人才、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具体措施和有益探索,对充分发挥留学人员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具有杭州地方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将为我省吸引更多的留学人员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创造新的经验。据悉,这是省内第一家,也是我市首家获准建立的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基地。

 

小心“引资”诈骗在你身边发生

 

《国际商报》载文列举两个“引资”诈骗的例子:某行接到一个自称是某财团介绍人的电话,告知能提供2亿美元贷款,条件是年息3%,期限20年,并称此财团实力雄厚,是由市长介绍来的;随后又发来信函,附引资协议书复印件一份,细述各种优惠条件,征求该行对此协议书的意见,云云。又一次,某企业拿来一份某华侨在香港渣打银行的存款单复印件,另一份香港某银行出具的500万美元本票复印件,称外商愿以此为抵押向国内投资,由国内企业向银行贷款并收取2%的手续费。文章介绍说,此类诈骗活动的特点是引资数额巨大,贷款条件非常诱人,利率在2%至5%之间,远低于同期的国际金融市场利率,贷款期限长达10年至30年;贷款投入广泛,没有限制;资金来源神秘,往往诡称来自旅居海外的老华侨或某国际财团,并编制出种种离奇的理由解释资金如何可靠。不法分子头顶“中国总代理”的头衔,手持国际大财团、大银行的委托书,通过中间人牵线介绍并骗取一些在职或离职干部做说客,甚至动用当地政府要员出面,使个别警惕性不高的金融机构和涉外经济部门上当受骗,签发或出具“接受存款委托书”、“引资委托书”、大额外币储蓄存单等文件,诈骗分子便拿这些文件转让或作为向第三者借款的抵押凭证,骗取钱财,最终使出具证明的金融机构承担债务责任。

欧美企业对华投资更趋积极由于金融风暴对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影响程度不同,其在华投资处于不同阶段,以及在危机中应变能力不同,因此,他们在华的战略调整也不相同。韩国的公司正在收缩战线。为改善财政状况,恢复或增强企业竞争力,在华投资项目有的将终止,有的将出售,有的企业甚至将撤资。日本公司则采取守势,积极进行企业战略调整,一时难以大规模增加在华投资。相对之下,美国及欧洲的跨国企业却显出较大的进取性。如摩托罗拉公司决定在目前投资12亿美元的基础上,今年再投资10亿美元。通用公司投资上海的轿车项目超过15亿美元,将于今年春天投产。柯达公司决定投资10亿美元在中国建立两个合资企业,生产感光材料。欧盟取消了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定性,鼓励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欧洲企业在华投资,表现了积极开展对华经济合作的意向。

 

俄罗斯投资环境日趋恶化我省在俄经贸机构严重受挫

 

据我省在俄罗斯的部分企业反映,目前俄罗斯政局不稳、经济动荡,投资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影响我省企业在俄的经营与发展。 由于卢布的大幅度贬值(卢布兑美元的汇率从1美元兑6个卢布到现在兑22个卢布,最低时曾跌到26—28个卢布),在莫斯科的中国经营户绝大多数亏损严重。如我省某进出口公司在俄的企业今年已亏损50余万美元,杭州市的莫斯科某公司,今年累计亏损40余万美元。不少经营户已开始纷纷撤离俄罗斯。另外,俄罗斯由于政治、经济原因,社会治安日趋下降,抢劫、勒索时有发生。更为严重的是,今年一些官方机构也开始参与其中。如1998年11月27日,由俄罗斯中央警察局、国家内务部、税务局组成的约200余名警察突然封锁了位于莫斯科市索科的以中国个体经营户为主的经营大楼,以税务检查为名,携带武器,逐摊强行搜索,大肆抢劫。据反映,索科的300多个摊位均遭抢劫,抢去财物约300余万美元。俄罗斯警察以国内人偷税漏税为名,抢劫财物后,发下表格要被抢劫者登记,但被抢数额却要按他们说的填写,如被抢1万美元,只能填被抢5000美元。据有些经营户猜测,未填写部分即被他们私分。杭州市的某公司被抢去40亿卢布及3万美元,损失惨重。俄罗斯是我省主要的投资国家之一,目前在俄的经贸机构有30多家(不包括个体经营户),为此省有关部门已特别提醒在俄的有关企业和机构,在当前形势下,要特别注意回避商业风险和社会风险,遇有情况及时向我驻俄使领馆和国内主管部门汇报;对于希望去俄罗斯设立机构的企业,必须认真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慎重行事。

 

索罗斯又为亚洲开“药方”

 

美国金融家索罗斯认为,亚洲需要1000亿美元的资金来解决金融危机所产生的问题。在谈到如何对资本流动进行管制时,索罗斯建议采取类似国家银行所实施的体系。他认为,这个尚未设立的信贷机构可以建立一个像国际中央银行般的管理系统,在不超过某个信贷极限的范围内将非工业国的贷款期延长,一旦借贷国的借款和放款超过了这个极限,债权机构就需要有所提防,“如果债权人借出太多款项而又收不回来的话,它们就要想办法自救,这可能要采取软硬兼施的办法。”另有消息说,索罗斯日前表示后悔当初没有跟随香港金管局入市,因为香港金管局赚了很多钱。他对香港特区政府8月的入市行动表示赞赏,称他的投资策略并非总是站在与政府对立的一方。

 

国企脱困要看三个指标

 

国家统计局“国有大中型企业研究课题组”最近提出,大中型国有企业是否摆脱困境,关键看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有没有取得根本好转,而经济效益根本好转的标志是:第一,亏损企业所占的比重降到20%以上;第二,资本产出率提高到70%以上;第三,净资产收益率提高到5%左右。

 

台商投资呈现五大新格局

 

我国对外经贸部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1998年10月底,大陆共批准台资项目40846项,实际到资211.2亿美元。在大陆的外来直接投资者中,台商实际投资金额仅次于香港居第二位。据介绍,从八十年代末以来,台商投资大陆增长快速,由1988年的2200万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180多亿美元(实际投资额)。目前,台商在大陆的投资已呈现以下五大新格局:一、台商投资由沿海地区向内陆省市延伸。在80年代,福建、广东等邻近地区是台商投资热点;90年代初,台商逐步向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拓展;九十年代初中期,台商投资热潮从南向北、从东向西延伸,由沿海向内地省市辐射,形成全方位发展的格局。目前,除西藏外,大陆各省、市、自治区都有台资企业。但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等沿海省市,仍占台资总额的八成多。

二、台商投资领域广泛,工业项目占主导。 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初期,大多为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但随着投资步伐的加快,投资层次也逐渐提高,投资产业已朝资本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据统计,目前台商投资大陆的主要行业是投资额大、技术含量高的制造业,约占台资项目的七成一,其他行业依次是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建筑业、农林牧渔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等。

近年来,台资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和高科技等长期投资项目的投资明显增加。

三、由“两头在外”转向重视大陆市场。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初期,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大陆廉价劳力和土地,以台湾接单、大陆加工、香港转口的方式拓展国际市场。近几年来,由于受到国际竞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台商在大陆的市场占领型投资迅速兴起,越来越多的台商在大陆投资设厂的目的,已由原来以加工出口为主转向以生产内销为主。目前,台商在大陆的投资已初步形成两种投资类型并重发展的新格局。

四、台商投资大陆呈现长期化。过去,台商投资偏重短、平、快的“边打边跑”式投资。近几年来,台商已转向在大陆“扎根”长期发展的局面,投资合同年限由过去一般的10年至15年,转变为大部分投资合同长达20至30年,甚至长达70年。

五、投资主体由中小企业主导过渡到大企业主导。台商到大陆投资的初期,主要是以中小型企业进行“投石问路”。随着大陆投资硬软件环境逐渐改善和盈利的增加,投资和增资逐渐扩大。近几年台湾大企业、大公司开始到大陆投资,并且逐年增多。

截至1998年10月底,台湾上市公司赴大陆投资已达143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三分之一。因此,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平均规模已由1989年的80万美元提高到1997年的162万美元;台商独资项目占投资总项目的比重,由1992年的一成三上升到去年的四成二。

 

走私倾销卷土重来化纤上市公司求救

 

据《证券时报》讯:仪征化纤、上海石化、丹东化纤等17家大型化纤企业日前联名向国家经贸委纺织工业局提交一份“求救”报告,痛陈最近化纤走私沉渣泛起,国内企业经营再度恶化,恳请政府尽快采取果断措施挽救行业危机。报告说,1998年7月份以来,国家严打化纤和纺织原料走私取得显著效果,聚酯切片、短纤价格分别从7月初历史最低价5900元/吨和7100元/吨,上涨到9月中的7600元/吨和9200元/吨;长丝价格平均上升2000元/吨。但是,进入10月后,走私倾销卷土重来,化纤原料价格再度大幅回落,其中聚酯切片跌价18.4%,短纤跌价23.9%,长丝吨价由原来上升近2000元急转为下跌近2000元,重落历史最低位。业界反映,倾销产品主要来自台湾以及韩国等遭受金融危机打击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纺织品出口受阻,库存急剧上升,许多纺织厂一面向中国市场倾销,一面通过增加来料加工来维持生产,致使走私产品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