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政办发〔1998〕182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市环保局拟订的《杭州市酸雨综合防治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六日
杭州市酸雨综合防治行动方案
杭州市环境保护局
(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六日)
杭州是国务院新划定的酸雨控制区之一。根据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1998〕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提高认识,强化管理
几年来,我市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大幅度增长,以二氧化硫为主所造成的酸雨危害严重,酸雨率从1995年的44%上升到1997年的73%,降水pH平均值逐年下降,酸雨已成为我市大气环境中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并向农村蔓延。酸雨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材料与文物古迹,破坏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已成为制约我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环境保护和酸雨、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采取强有力措施,按照国家、省的统一部署,认真搞好本行政区的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工作。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目标和环境质量目标的实施情况要列为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要对本行政区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目标和环境质量目标负责。
凡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排放二氧化硫项目,都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确保其控制在区域总量目标之内并不断有所下降。项目竣工验收时其排放标准和排放总量应双达标。
二、控制目标
1.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各行政区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必须控制在市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内,并在2000年做到100%的污染源达标排放。
2.环境质量目标。到2000年城市空气二氧化硫浓度达到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指标。
3.氮氧化物排放控制目标。2000年前做到污染源达标排放;2010年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在2000年的水平。
三、编制酸雨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各县(市)政府要根据国家环保总局规定的《“两控区”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大纲》要求,抓紧编制本行政区的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规划,并于今年11月底前,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上报市人民政府并抄送市环保局。
四、禁止高硫煤(含石煤)的生产和使用
1.我市石煤不仅硫份高、灰份高、热值低,而且伴生放射性物质,几年来因污染引起的事件不断,因此从现在起,我市各地应禁止新建各种规模的石煤矿,现有的石煤矿在2000年前由当地政府责令关停。
2.积极推广应用清洁燃料,用电、液化石油气、天然气、低硫柴油、太阳能、沼气、固硫型煤、低硫煤代替原煤。1999年底杭州市区禁止民用原煤散烧,其他县(市)在2000年前实施。杭州市区燃煤含硫量不得大于0.8%,大于0.8%的煤炭必须固硫,直接燃烧后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得高于13.6kg/吨煤,柴油、重油的含硫量不得大于0.1%。各县(市)应制定相应的规定,由各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五、实施二氧化硫排污总量收费和污染防治经济政策
根据国务院关于“认真做好二氧化硫排污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工作,其中用于重点排污单位专项治理二氧化硫污染资金或区域性综合污染防治的比例不得低于90%”的指示精神和总量排污收费的原则,我市将对一切排放二氧化硫的污染源征收排污费,有关部门要搞好收费的管理和使用。同时要根据市场经济、法律基础、技术规范,在2000年前实行二氧化硫排污交易制度。
各级金融部门在对排放二氧化硫的建设项目贷款时,应同时落实建设项目中二氧化硫防治设施的投资。对没有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审批制度或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查批准的项目,不予发放贷款;对未执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或建成后验收达不到排放要求的项目,金融机构不得提供流动资金贷款。
实施二氧化硫排污许可证制度及总量控制目标。各级环保部门要根据市下达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将指标分解到重点单位,实施总量控制。对达标排放的企业发放排污许可证,并要求其定期上报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接受环保部门的检查和监测;对未能达标排放的企业要责令限期治理,对无证排放或超标排污的企业要进行处罚。
六、加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监测和动态管理工作
要提高监测站的监测能力,改善技术装备,提高人员素质。降水酸性的监测为常规监测项目,必须认真按规划监测并按季上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报告内容包括当地酸雨状况和二氧化硫排放、污染状况。
凡新建的燃煤电厂、热电厂锅炉必须安装在线二氧化硫排放监测设备,现有燃煤电厂、热电厂锅炉在1999年底前实行在线监测,对暂不实行在线监测的要加大监测频率。
要在2000年前建立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数据库及动态管理信息系统,为政府部门的管理提供最新信息和决策支持。
七、大力开展我市有关酸雨和二氧化硫的科学研究及治理技术开发
要根据我市的实际,对酸雨成因、SO2和NOX等物质对酸雨的影响关系、省际市际之间酸性物质传输、大气二氧化硫容量、生态系统对酸沉降承载能力等进行深入研究,力争在2000年前有新的突破。
要依托院校、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二氧化硫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2000年前重点研究适应我市特点的洁净煤、固硫型煤、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等控制技术,并促进我市环保产业的发展,争取在2005年前对脱硝技术的研究有所突破。
要加强与国内外有关单位的合作,开展国际交流,促进我市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科学研究和治理技术的发展。
八、加强宣传教育,动员公众参与
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的宣传工作。在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单位举办讲座、座谈会;在学校开展有关酸雨、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的渗透教育、兴趣小组及课外活动,编制乡土教材,增加该内容的章节;电视、报纸、电台、杂志等新闻媒介要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市公众关心并积极参与我市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