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452/2019-24014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19-05-06 | |
发布单位: | 市经信局 | 主题分类: | 工业、信息化、无线电、交通 |
曹国熊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的提案《积极发展新匠人经济,着力打造匠品之都的建议》收悉。经我局主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总工会、市商务局、市人力资源与社保局、市委宣传部(文明办)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杭州发展新匠人经济所做工作
(一)制定发布《杭州时尚产业“十三五”规划》。
按照杭州市时尚产业集聚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围绕打造杭州时尚“五大中心”战略定位,着力构筑“一核八片多点”的时尚产业空间格局,“一核”布局在杭州市主城区,主要包括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等区块,定位为杭州创意设计和时尚消费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时尚人才集聚、著名品牌发布、流行趋势发布、时尚论坛举办、时尚文化展示的核心区块,是时尚名城对外宣传和展示的主要平台。重点推进京杭大运河-武林、环西湖、钱江新城三大时尚圈建设。
“八片”主要包括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和临安市,立足块状经济,积极发展时尚制造业和专业市场,推动块状经济向时尚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二)出台杭州高质量发展政策和发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政策举措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深化“八八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我市制造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高质量发展,杭州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委〔2018〕29号)。为进一步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市政府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稳企业稳增长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政策举措的通知。
(三)开展杭州工匠评审。
2016年以来,市总工会会牵头开展“杭州工匠”认定工作,建立了“杭州工匠”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总工会,计划连续10年每年认定1次“杭州工匠”,旨在选树技术工人标杆,为我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提供人才支撑。截至目前,我市已认定“杭州工匠”60名。每年9月26日确定为工匠日。
(四)开展老字号企业传承“工匠精神”。
老字号企业在传承“工匠精神”方面作了探索。一方面,近年来组织了“技能创新工作室”、“非遗传承教育基地”试点工作,培养老字号工匠,如毛源昌验光技能创新工作室、张同泰非遗传承教育基地等项目;另一方面,组织老字号企业通过“师带徒”的形式,传承祖传的工艺、技术,使我市的一些独门绝技能继承发展下去。
(五)舆论上叫响“新匠人”。
杭州市委宣传部一直来高度重视新匠人的创业创新报道。今年以来,杭州市属主要媒体共刊播匠人经济的相关的报道新闻近150篇,特别是《每日商报》每周推出两个版的“酱爆”特刊;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我和你说》栏目设立专栏《奋斗的幸福》系列报道,专门讲述匠人职业生涯。
(六)为“匠人”搭建舞台。
杭州市政府每年举办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和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为宣传杭州传统工艺和丝绸搭建舞台,提升了杭州工艺美术事业和杭州丝绸在全国的影响力、实现了杭州工艺美术产业和丝绸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使杭州工艺美术事业和丝绸工艺在传承、发展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电视、杂志宣传。在杭州电视台《杭州时尚》栏目、杭州市《工艺美术》杂志这些媒体上,多方位地宣传杭州丝绸和工艺美术企业、工美大师以及保护品种与技艺,为我市手工匠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七)开展“非遗匠人”认定、扶持、宣传和推广工作。
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审。杭州市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分别34人、204人、388人。
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补贴,其中,对入选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每年每人补助分别为2万元、5000元、对入选杭州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杭州市对65周岁以上的每年每人补助3000元,补助经费用于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教学等活动。
与阿里巴巴战略性合作,在淘宝开辟“108匠”非遗产品线上推广专题,助力非遗产品融入生活、融入当代。借助阿里巴巴数字技术和新商业理念,将新零售场景用于文化消费,研发“文化诚信消费体验柜”,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技艺产品放入其中,目前,已在全市景区、地铁、公共图书馆等城市窗口设置68组,到2018年底实现销售额123.81万元。
(八)开展“高技能匠人”培养扩量提质工作。
培育杭州名匠,打造一支技术精湛、素质优秀的匠人队伍,一直以来都是政府部门重点推动的工作。2016年,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了《培育“杭州工匠”行动计划(2016-2020年)》,明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任务,着力构建高技能人才“基地孵化体系”、 “成长直通车体系”、 “政策激励体系”、 “市场服务体系”,“杭州工匠”行动计划得到了深入推进,实现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扩量提质。2018年,我市高技能人才有3人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1人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入选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入选浙江省首席技师、3人入选浙江“万人计划”高技能领军人才,遴选产生了30名“拔尖技能人才”和303名“优秀技能人才”。目前,我市已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技能大师工作室分别为6家、40家、115家、242家,培养高技能人才47万人左右。
(九)杭州市“工业设计匠人”所做工作。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杭州市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全市设计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业涵盖了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工程设计、环境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影视动画设计、网站设计等主要门类。产业规模和水平大体处于全国大中城市前十名的位置。
二、下步工作
(一)制定政策扶持。
传统工艺、丝绸等作为杭州历史经典产业的一部分,我局根据杭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委〔2018〕29号)要求,为促进杭州历史经典产业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正在制定《关于支持杭州市历史经典产业发展政策意见》,拟对杭州历史经典产业的传统工艺进行扶持。
(二)进一步发挥工匠传帮带作用,叫响“名城工匠”品牌。
建立健全工匠管理和服务制度,把“杭州工匠”纳入工会重要服务对象,搭建工匠交流平台,为工匠切磋技艺、交流研讨创造机会。探索建立“杭州工匠”工作室,深化名师带高徒活动,延续匠心传承。打造《杭州工匠》栏目,加大全城公益广告投放力度,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工匠精神,让“杭州工匠”的形象遍布大街小巷,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努力让工匠精神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让每一个工匠受到应有的尊重。将继续协同市属各媒体加强宣传力度,系列报道新匠人的创业创意创新。
(三)为成熟设计师搭建智联平台,集聚设计高端品牌,推动设计服务业创新发展。
积极培育发展设计服务业新的商业模式,开展网络“众创、众筹、众扶、众包”设计,扶持基于“互联网+”提供定制化设计服务的专业设计平台建设。充分利用阿里巴巴等电商资源,通过互联网平台的销售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判断,研究未来消费者的需求趋向,从而更有效地开发出符合市场动态的消费升级产品。推动设计服务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设计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以云栖小镇建设为样本,重塑制造业产业生态,加快“杭州制造”向“杭州智造”转变;促进设计服务业与旅游业融合,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内涵性、多样性、趣味性与互动性;促进传统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时尚元素相结合,推动工艺和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发展;推动设计服务和城镇化融合,促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人居质量;促进设计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抓好木版水印、中式服装制作、西湖绸伞等传统产业的生产性保护。重点支持王星记扇子、张小泉剪刀、天竺筷等传统工艺项目活化利用,开发一批具有传统文化韵味,又符合当代审美的城市礼品。形成“美丽非遗进礼堂”“美丽非遗赶大集”“美丽非遗上舞台”等系列品牌,培育和命名一批以木雕、木版年画、草柳编等为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乡镇(街道)。举办传统手工技艺展示活动,大力宣传传统技艺和非遗代表性创承认。运用淘宝等线上平台、“文化诚信消费柜”新零售渠道,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广销售城市礼品和传统工艺产品,为发展新匠人经济加温添热。
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支持。
特此反馈。
联系人:市经信局消费品产业处刘文吉,电话85257109。
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9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