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91165/2019-23992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杭文广旅游议〔2019〕26号 公开日期: 2019-05-27
发布单位: 市文广旅游局 主题分类: 其他
对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桐1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19-05-27 16:24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沈雪炎代表:

您在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关于要求加大对钱塘江沿岸历史街区码头商埠保护开发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钱塘江沿岸历史街区码头商埠保护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钱塘江是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沿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蕴含着杭州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历代以来钱塘江作为沿线地区的交通大动脉,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遗存,其中历史街区、码头、商埠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我市调查登录了杭州市域范围内的11134处文物古迹,绝大部分位于钱塘江流经的淳安县、建德市、桐庐县、富阳区、萧山区等区(县、市),其中桐庐境内调查登录1107处不可移动文物点。这些资源弥足珍贵,是我市发展文化和旅游事业的丰厚沃土。

目前我市正在实施拥江发展行动,钱塘江流域的保护利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也迎来了历史发展机遇。去年12月,市委市政府下发《杭州市全面推进拥江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2年)》,市政府批复实施《杭州市拥江发展行动规划》。近日市委宣传部出台了《关于推进钱塘江文化挖掘和传承工作的实施意见》,这些政策文件都提出了拥江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不断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并将“加强传承利用,打造特色彰显的魅力文化带”作为拥江发展六大策略之一。您的建议与市级层面的政策精神高度契合,也正体现了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重视和关注。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将有力的推动杭州文化繁荣昌盛、提升杭州文化软实力。

二、下一步主要工作举措

您在建议中提出的:“加大调研;加大文化挖掘传承;强化古建修缮的资金扶持;强化资源整合统筹”等四点建议,并重点提出窄溪码头的修复,我局认为对于当前拥江发展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借鉴参考价值,下一步我局将结合工作实际,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我局支持拥江发展水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您提出的建议修复窄溪码头,我局经调研后相关情况和意见如下:“三江两岸”水上黄金旅游线是拥江发展旅游的重要内容,我局积极支持码头、绿道、驿站、停车场等水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市级层面,我局正在协同市交通局对钱塘江旅游码头布局进行专项研究,开展了《钱塘江旅游码头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经我局与市交通运输局会商后认为,窄溪码头是从水路进入江南镇的主要通道,对增加江南镇及周边地区交通便捷性有较重要的作用,在钱塘江旅游码头体系中属于一般码头停靠点,我们将支持窄溪码头建设。根据《规划》,一般码头停靠点为水上游览线路的中途停靠点及各主要景点的一项亲水项目。由于钱塘江全线一般码头停靠点数量较多,故在市级层面规划中未予标明,由各地在本地区的相关规划中落实。

根据《桐庐县旅游码头(靠泊点)布局规划》(该规划目前已通过评审,由桐庐县交通运输局报县政府审批),桐庐全县规划设置旅游码头6个、靠泊点32个、游艇基地1个和锚泊区1个,规划共计242个泊位。其中窄溪码头属于靠泊点,主要服务于窄溪特色乡村旅游的游客。规划该靠泊点年设计吞吐能力4万人次,控制用地在2亩以内。码头布置形式以顺岸为主,岸线长度85米,泊位数5个。同时由于该地块处于“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建议桐庐县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在编制景区详细规划时,将窄溪码头作为风景区交通基础设施纳入规划。

窄溪码头项目实施后,如符合杭州市现代服务业旅游专项资金扶持条件,可以向我局申报补助。

2、加强调研,深化细化相关政策规划。

自拥江发展行动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和市级各部门已经出台多项政策意见,对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保护和利用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主要包括《关于实施“拥江发展”战略的意见》、《杭州市全面推进拥江发展行动实施方案》、《杭州市拥江发展行动规划》、《关于推进钱塘江文化挖掘和传承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拥江发展旅游专项规划》等。这些政策意见有目标,也有指标,有具体工作任务,也有明确责任单位。如《杭州市全面推进拥江发展行动实施方案》提出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加强钱塘江文化保护和利用,做好沿江流域历史遗存修缮与保护。这些都是我们做好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和利用的行动指南。下一步我局将以此为基础,结合已经编制完成的《拥江发展旅游专项规划》,和今年将要开展编制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将您的建议进一步予以落实。

关于沿线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商埠码头的调查摸排,市县二级文物部门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已经做了详尽细致的调查,基本摸清了文物家底。下一步市文物部门计划建设杭州市文物综合保护管理平台,完善钱塘江沿岸文物资源目录与数据库,为沿岸历史街区码头商埠保护开发奠定基础。

3、加强整理,延续钱塘江历史文脉。

市委宣传部在《关于推进钱塘江文化挖掘和传承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实施钱塘江文化经典整理工程,发挥钱塘江文化博大精深的独特优势,整理历史上钱塘江题材的经典作品、历史传说等,延续钱塘江历史文脉。近年来,桐庐县深入挖掘文化,积极指导有关镇村开展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出版《知桐庐爱家乡》中小学地方课程读本,并进入全县小学课堂;编著出版《桐庐新石器时代文化初探》、《古窑寻踪-桐庐民窑调查》、《桐庐古桥》、《桐庐县文物保护单位》、《拾起一片乡愁-桐庐县传统建筑保护利用成果集萃》、《桐庐非遗集萃》、《小青龙考古报告》等一系列展示桐庐传统历史文化的书籍,为钱塘江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目前市拥江办正在组织编纂《钱塘江文献集成》、《钱塘江通史》、《溯源而上--钱塘江诗词之旅》、《钱塘江丛书》等文献资料,并已将此项工作列为2019年拥江发展行动重点工作任务,计划今年完成前三部文献的编纂出版。

4、加强保护,增强历史文化保护与修缮工作力度。

2009年起,我市连续9年实施农村历史建筑综合保护工程,保护修缮农村历史建筑2000余处。市财政设立农村历史建筑保护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历史建筑保护规划与方案的编制和农村历史建筑的征购、保护修缮等。我市在文物史迹的保护和活化利用、相关政策的制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桐庐县2010年出台《关于开展农村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农村历史建筑维修保护工作。县财政设立农村历史建筑修缮保护专项资金,出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全额投资,按建筑保护状况、文物价值等,实行分级分类保护。维修量居杭州七县市(区)之首。

除历史建筑保护专项资金之外,与我局相关的专项资金有杭州市现代服务业旅游专项资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旅游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对重大休闲旅游项目、景区提升改造项目、发展旅游特色潜力行业、推进特色休闲示范点创建发展等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专项用于发掘和保护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优秀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对钱塘江沿岸历史街区、码头、商埠保护开发的相关项目如符合资金扶持条件,可以申报补助。

今后我局和市园文局、市财政局等市级相关部门将会重点关注钱塘江沿线范围内的历史街区码头商埠的综合保护,加强活化利用,推进滨江西兴老街及过塘行码头等遗址,富阳东梓关、桐庐江南镇、建德梅城等历史文化遗迹比较集中区域的整治与提升,在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上给予优先保障。

5、加强利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是促进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的有效途径。我局将通过万村景区化、国家A级景区创建、推进大花园建设等工作加强农村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一是深入推进“万村景区化”工程。以A级景区村庄评定为抓手,注重乡村历史文化保护,强化指导以评促建。依托美丽自然山水和厚重历史人文,彰显乡味乡韵乡情,在2019年底完成全市新增省A级景区村庄命名验收工作,新命名至少40家省3A级景区村庄。同时,继续全力推进乡村型国家A级景区、省旅游风情小镇等创建工作,启动全市A级景区城区、A级景区乡镇(小城镇)建设相关工作,使钱塘江沿线文物史迹能够串珠成链,充分发挥文物史迹在钱塘江文化带建设和拥江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江南镇和窄溪村等村落如有意向创建相关景区,我局将予以指导和帮助。

二是积极宣传推广,合力打造钱塘江人文品牌。我们将会同各地旅游部门充分利用我市拥江发展历史机遇,借势杭黄高铁开通的正向效应,做好钱塘江的旅游宣传和形象推广。我们将利用各类宣传推介活动、旅游展销节会的机会向国内外展示介绍钱塘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网站等网络媒体的优势,加强网络推广力度,合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新产品。

衷心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今后继续关心杭州的文化旅游事业!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19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