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91165/2019-23991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杭文广旅游提〔2019〕38号 成文日期: 2019-05-20
发布单位: 市文广旅游局 主题分类: 其他
关于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204号提案的办理意见
时间:2019-05-21 15:21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政协委员:

由您撰写的《关于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更加注重“慢旅游”有效供给》的提案已交我局办理,您对加强“慢旅游”有效供给提出了很好的对策建议,对进一步促进旅游需求与有效供给的良性互动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作为该提案的主办单位,经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意见回复如下:

一、我市“慢旅游”有效供给的现状

1.以全域资源为导向的旅游产品供给

杭州积极把握大众旅游时代游客需求向多元化、个性化、时尚化、品质化和国际化转变的发展规律,对景区、老街等传统旅游产品提档升级,开发图书馆、菜市场、网红经济、法院等非传统旅游产品,加快旅游产品从观光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文化体验“四位一体”综合产品转变。通过深入挖掘旅游发展新蓝海-会奖旅游业,从最初的西博会、休博会、国际动漫节国际会展品牌不断扩展,自2011年开始,杭州连续5年在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ICCA)发布的全球会议城市排名中名列中国内地前三,更从2015年起,排名中连续跻身全球100强国际会议目的地。杭州十分注重非传统旅游资源的开发,将众多社会资源打造成国际旅游访问点。自2004年起,杭州在全国率先启动“社会资源国际旅游访问点”工程,已有社会资源国际访问点118家,涵盖文教体育、司法机构、特色街区、农贸市场、社区家庭等在内的 27 类社会资源,成为国际游客到访的热门场所。杭州真正实现了将城市社会资源进行旅游转化,实现城市居民外来游客互动,开全国之先河,实现了城市旅游相关要素的挖掘、整合和创新。

2.以践行“两山理论为核心的城乡旅游产品供给

进入全域旅游时代,杭州带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将旅游业作为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产业载体,在推动城市旅游转型升级的同时,积极发展乡村旅游跨越式发展。淳安、桐庐、千岛湖、建德、临安等乡村旅游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模式,乡村旅游成为各区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动能。淳安下姜村通过整治环境、生态立业,建成了小桥流水人家、两岸粉墙黛瓦、青山相依的美丽乡村,游客络绎不绝,下姜村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桐庐的合村将创意文化产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开发出了牛栏咖啡、猪栏茶吧等特色旅游业态,远近闻名。富阳区以禀赋优异的富春山水、丰富独特的沙洲岛屿自然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赛艇、龙舟、羽毛球、滑翔等运动休闲产业优势,积极构建运动、休闲、养生、度假旅游生活方式,进一步提升“运动休闲之城”品质;桐庐县以村落景区带动旅游多元开发,积极开发特色民宿、创意庄园、民俗风苑、养生山吧等乡村旅游业态,打造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和商务会奖于一体的“中国最美县”旅游目的地;淳安县构建“滨湖度假+运动+乡村”模式引导下的全域旅游体系;建德市依托“17度建德新安江”的品牌营销影响力,做强建德生态旅游名片,开发生态农业体验度假产品,打响农业观光、山水运动、民俗文化体验、航空旅游等专项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临安县加快山体养生文化主导下的多元功能发展,积极打造中国生态养生旅游第一品牌、中国乡宿旅游第一县、华东高山冰雪运动基地。特别是,在乡村民宿行业方面,在西湖景区、桐庐、余杭、临安、淳安等区域已形成具有国内示范效应的杭州特色乡村民宿群落及品牌,为提升乡村旅游树立了典范。

3.以产业融合为途径的多业态产品供给

杭州在全域旅游发展中,注重加快旅游与文化、农业、商贸、工业、林业、教育、体育、互联网、创意产业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旅游业态创新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质量。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等,提升旅游产业综合素质。通过旅游信息化、旅游标准化,不断提升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水平。在产业融合方面,实现了特色潜力行业产品向旅游休闲产品转化。2008年起,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培育发展“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内容涵盖“美食、茶楼、演艺、疗休养、化妆、保健、女装、婴童、运动休闲、工艺美术”等行业,以重点项目扶持为引领,推进十大特色潜力行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有力推进旅游业向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文化体验“四位一体”的综合产业转变。“十大特色潜力行业”旅游产业融合的首创模式,受到原国家旅游局的高度肯定,在全国加以推广,相关城市和地区纷纷效仿。特别是在旅游文化融合方面,通过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复兴、提升了南宋御街、北山路历史文化街区等传统文化老街区,显著提升杭州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品味,大大提升了旅游吸引力。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1.持续提高优质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载体,主动融入和推进拥江发展行动,加快发展全域旅游,扩大旅游产品有效供给,打响“三江两岸”、“名城、名山、名水”旅游新品牌重点服务好WTA总部和世界旅游博物馆、梅城古城、良渚遗址等涉旅项目的建设,强力推进运河、湘湖跨湖桥、富春江国家5A级景区创建。加快发展乡村民宿为抓手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研学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在20年推出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0条精品民宿特色线路的基础上,再推出10条特色旅游线路。着力推进钱塘江水上旅游开发,先分段实施,时机成熟后,实现“三江三湖(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西湖—湘湖)”水上旅游的全线贯通。

2.持续推出产业融合产品供给的再提升。产业融合是杭州成为建设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的主抓手,更是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要路径。重点建设和推广“旅游休闲示范点”围绕生态、文化、商务、运动、养生五大休闲业态,即大杭州区域通过“十三五”努力,推出主题化、多元化、个性化、特色化、示范性强并能满足各类小众群体的休闲产品。重点打造“旅游+会议+展览”的会议目的地城市,到2020年稳居中国国际会议城市第三名,明显拉近与北京、上海的距离。在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ICCA)发布的国际会议目的地排行榜力争进入全球前80名。发现城市中的艺术元素,大力开发“艺术旅游”产品,打造从博物馆到公共艺术空间的“小资”艺术旅游产品。以万村景区化、旅游风情小镇创建为抓手,推进农旅结合,引导帮助有条件的村落找准自身发展定位,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把传统村落作为首要的引领资源,加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有机融合,打造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乡村度假型、现代农业型、生态环境型、民族风情型、运动休闲型等农业旅游目的地,形成全体验、全链条、全时空的旅游产品体系

3.持续推进文化旅游的智慧化。按照市委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决策部署,运用大数据和数字化手段推动公共文化旅游服务向优质化方向转变。旅游大数据中心成为城市大脑旅游系统后,依托这一平台,实施“一部手机游杭州”行动计划,开发推出“拥挤查询、消费引导、酒店推荐、景区导览、厕所指引、交通疏导、个性化咨询以及投诉服务”等8大模块,加大数据的开放应用,真正让老百姓得实惠。深化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创建,推进文化消费线上全媒体平台建设,推广文化诚信消费柜、无人值守书店等新零售项目,推进“智慧文化云”平台建设,实现智慧文化服务民生。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19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