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91165/2019-2399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杭文广旅游提〔2019〕34号 公开日期: 2019-05-20
发布单位: 市文广旅游局 主题分类: 其他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419号提案的复函
时间:2019-05-20 11:00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政协委员:

您在政协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在全市开展传承弘扬国学传统文化的建议》(第419号)收悉。提案中所提的建议非常中肯,我局高度重视,并主动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进行沟通,经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复函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并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做了战略部署。您在提案中提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认为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很有见地,提出一系列建议对我们的工作也很有指导意义。

杭州作为浙江省省会,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也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文化璀璨,积淀深厚,先后出现过极具特色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明清文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发展脉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杭州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意义更加重大,作为文化主管部门有责任积极做好规划、引领、推动、服务和保障等工作,让东方文化在杭州大放光彩。

传承弘扬国学传统文化工程浩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正在合力推进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意见》(中办发〔2017〕5号),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并明确了15大主要项目及牵头部门,推动全国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自动地投入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中。市党委、政府始终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工作,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广旅游局和市教育局等部门都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的具体举措。

市委宣传部始终把中国传统文化宣传教育作为文艺宣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艺术创作上给予支持。近年来,先后扶持创作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婺剧《天下第一疏》,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戏曲电影《白蛇之恋》、《何文秀》,电视剧《河坊街传奇》、《古建传奇:样式雷》,纪录片《杭州文化名人》、《西泠·群星谱——饶宗颐》、《西泠·群星谱——归之春》、《文化杭州——清丽跌宕之杭州戏曲》、《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大师工作室》,长篇小说《苏东坡》、《顾绣·露香园传奇》,书籍《戏曲通识教育策略研究》,音乐《中国传统节日童谣专辑》等,大力宣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艺作品。此外,市委宣传部还积极推进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活动,通过“送”“种”相结合的方式,让戏曲文化深深扎根校园、扎根农村。

市教育局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台了为期三年的《杭州市中小学“美好成长”计划实施方案》,以“寻根之旅”夯实家国情怀,以“铸魂之旅”涵养健全人格,以“扬帆之旅”奠基健康之本,以“追梦之旅”实践知行合一,以“燃灯之旅”彰显美好师魂,推动德育内容体系在学校文化、课堂教学、校园生活、校外教育、教师队伍等领域的有效落实。多年来,坚持开展中小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在全市中小学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与实践。一是开展经典诵读教育教学活动,做到小学每天诵读不少于10分钟、初中每周诵读不少于20分钟、高中每月诵读不少于30分钟。中小学校加强经典诵读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配置经典诵读活动所需图书、设备以及相关数字资源,利用读书节、推普周等组织诵读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营造“学经典、诵经典、爱经典”的良好氛围。将经典诵读作为一项常规工作不断推进。二是开展杭州市“品味书香、诵读经典”中小学生读书征文活动,向全市中小学生推荐中外经典(优秀)书籍100册,要求中小学生利用假期阅读书籍、撰写读后感,激发读书热情,增强文化底蕴。三是开展杭州市中小学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校级、区县市级到市级,层层推进,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经典诗文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四是鼓励、指导各地各校充分挖掘地方优秀文化的艺术传承,切实将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引领青少年学生传承艺术、汲取智慧、弘扬精神、传播价值。同时,通过组织社会实践、征文、编写手抄报等,使学生知晓中国节、爱过中国节,让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根植于学生内心;并利用开学、入队、入团、儿童节、成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时间节点,开展“给孩子的一封信”、“给父母的一封信”、“给父母做一餐饭”、“与孩子共读一本书”等活动,用传统美德哺育青少年茁壮成长。此外,我市组织力量修订出版德育地方教材《最忆杭州》,一共八册,通过文化杭州、生态杭州、活力杭州、和谐杭州四大学习模块,培育学生家乡情怀。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己任,特别是按照职能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目前,我市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4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44项,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端午节(余杭区五常龙舟胜会、西湖区蒋村龙舟胜会)、元宵节(萧山区河上龙灯胜会)等3项传统节日被列入国家级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西湖中秋赏月、七夕习俗(坎山七夕祭星乞巧)等9项传统节日被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清明祭钱王(临安)等11项传统节日被列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此外,我市拱墅区(运河元宵灯会)等5个地区列入浙江省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淳安县(金峰猪头祭祖)等2个地区列入浙江省春节特色文化地区;滨江区(西兴祝福)等16个地区列入杭州市传统节日保护地。它们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杭州的宝贵财富。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上,我市形成了“三位一体(市、区县、乡镇街道三方联动)”“五力合一(非遗机构、非遗专家、非遗责任保护单位、非遗传承人和社会力量五力相融)”和“全民参与”的杭州非遗保护模式。为加强名录保护和基地建设,我市分批给予资金补助,制订保护计划,落实保护责任,加强专家指导,强化规范管理。各地各有关单位则通过采取深入发掘、推进传承、重点保护、展示展演等积极措施,让传统节日融入了百姓的生产生活,使我市非遗活态传承的命脉得到了复苏和延续。

今年春节期间,我市以“迎接新时代·文化欢乐行”为主题,广泛开展文化“八送”进基层活动,3700多场群众文化活动营造了喜庆、文明、祥和的节日氛围。送春联送祝福送大戏送电影送展览送服务等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展非遗、扬传统、承习俗,民间年味更深厚。各地自主开展的舞龙狮、跳竹马、唱大戏、打年糕、猜灯谜、赛猪头等1100多场传统民俗活动,让杭州年味更具特色、饱含亲情。办春晚、闹元宵、常走亲,自编自演更精彩。各具特色的春晚、音乐会、朗诵会、票友会、游园、灯展、猜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充分体现各地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传统佳节的文化内涵。杭州非遗已成为我市优秀传统文化的金名片!

下一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级文化部门会进一步加强国学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工作

在市委宣传部的牵头下,我局正在起草我市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计划,对今后四年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做出全面规划。

一是市委宣传部将以文化精品扶持工程为抓手,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持续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类文艺作品的扶持力度。同时,结合“西湖之春”艺术节等杭州文化品牌,推进传统文艺精品宣传推广,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二是在倡导学校里设立国学大讲堂,继续推动“名家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同时创新形式举办多种形式的国学宣传活动;充分发挥语文、历史、政治等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国学知识渗透落实到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利用我市现有的国学教育基地或场所、第二课堂场馆等,发挥校外教育基地作用,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挖掘国学基地丰富的教学元素,引导中小学生了解传统、弘扬传统;用好各种媒体,积极宣传国学。多渠道开展国学知识问答、读书征文、礼仪传承等活动,发动校内外媒体宣传,选树一批传承国学经典活动和优秀分子,推动国学活动向更广泛的领域拓展。同时,在学校宣传栏、橱窗、教室张挂有关国学文化的宣传海报,增加国学文化的相关内容,使学生耳濡目染,接受国学文化的熏陶。

三是我局按职能要求,继续抓好以非遗保护传承为主导的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继续开展杭州市“春节文化庙会”“元宵节民俗文化系活动”“西湖中秋赏月”传统文化活动,吸引大众关注我市传统文化,积极参与保护和传承。面向大众基础,加强创新力度,充分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传统节日、节庆活动等载体,开展“杭州市非遗传统手工艺活态展示”、“风雅颂”民间艺术展演、“杭州市传统戏曲巡演”、“大运河国际诗歌节”等各种有特色、有新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主题活动,普及和宣传传统节日,提升和弘扬传统文化。加强相互协作,扩大宣传力度,结合自身实践,打造传统文化活动品牌,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把实地讲座与线上听众调动起来,扩大社会影响力和宣传效果。同时,在全市公共文化场所和基层单位广泛开设国学文化大讲堂,请名师传授国学文化;推荐国学文化尤其是孝道文化进乡镇(街道)、村(社区),形成以孝治家、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举办各类琴棋诗画国学雅集,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在中华礼仪雅乐中得以升华,让悠久的中华国学文化发扬光大,促进民族大团结、国家大兴盛。

衷心感谢黄飞委员对我市开展传承弘扬国学传统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殷切期待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19年 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