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84X/2019-23989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19-05-15 | |
发布单位: | 杭州市卫生计生委 | 主题分类: | 卫生、体育 |
类 别:B 公开
文 号:杭卫议〔2019〕8号
签发人:孙雍容
欧阳宏代表:
您在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开展胃肠癌早期筛查的建议》(临9号)收悉。我委对您的建议十分重视,立即落实职能处室办理,并征求了市财政局、市经信局等部门的会办意见,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胃肠早癌协作组织建设的建议
您提出的建议很有针对性,我委十分赞同。为进一步加强全市肿瘤早诊早治工作,我委于2012年、2018年先后两次调整充实了杭州市肿瘤防治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肿瘤防办,挂靠在杭州市肿瘤医院)。市肿瘤防办协助我委草拟全市肿瘤防治策略,负责协调和落实科学防癌、早诊早治等相关工作,由杭州市肿瘤诊疗质控中心组织开展专业质控,由杭州市疾控中心提供肿瘤防治的基础数据支撑。近年来,市肿瘤防办协助拱墅区、江干区、省肿瘤防办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国家消化道五种癌症高危人群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工作,连续多年开展乳腺癌防治措施的研究和推广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这些仅仅是起步,还须依托像您这样的专业人才,集结更多的专业力量,进一步推进癌症的筛查与防治工作。
由于区、县(市)的肿瘤防治力量相对较弱,仅有少数地区建立相关防办组织和质控机构,如2018年淳安县依托医共体建设,县肿瘤防办设在淳安一院,全市仅有萧山区、临安区和建德市建成了区(县)级肿瘤诊疗质控中心,均挂靠在相关医疗机构。下一步,我市将依托医共体、医联体进一步加强各地区肿瘤防办建设,逐步完善市-县(市)区两级组织体系,制定包括胃肠早癌在内的肿瘤防治方案,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培训,定期组织考核工作质量。
二、关于下乡筛查经费支持的建议
我委赞同您提出的“鼓励采用低成本问卷与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并且已付诸实践,所有曾经实施的和已在实施的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均已采用这种方法。
关于筛查经费问题,市财政局表示,通过关口前移促进各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确实是减轻医疗费用的有效途径之一。自我市2014年探索开展“两癌”筛查工作并加强“两癌”防治知识宣传以来,各级财政每年安排经费,支持对各类参保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企业退休人员及单位职工通过不同形式组织开展健康体检。市财政局建议有条件的可结合当地实际,有针对性的调整相关体检内容,达到筛查早发现早治疗目的。
三、关于探索建立专门的内镜筛查中心的建议
您从整合医疗资源、降低内镜筛查费用角度出发提出了这一建议,我们认为很有意义。根据现行的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和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市级及以上医院和有条件的县级医疗机构均已建立内镜诊疗中心,具备一定的早癌筛查能力,并已为愿意参与早癌筛查的民众提供了较好的诊治效果。关于单独建立专门的内镜筛查中心或在一个县域内设置一个专门的内镜筛查中心的可行性和筛查结果的共享等问题,我委将适时开展调研,届时还请您多提宝贵意见。
四、关于积极创新,发展相关产业的建议
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健康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2018年下拨杭州市现代服务业引导资金1847万元,专项用于全市健康服务业发展项目,力争把健康产业培育成全市经济新增长点。
目前,杭州市520余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中内窥镜生产企业有近20家,主要集聚在桐庐县,另外在萧山等区有零星分布。桐庐内窥镜在国内有一定的领先优势,拥有“中国医用内镜产业基地”、“中国微创外科器械小镇”、“省医疗内窥镜和微创手术器械生产基地”等称号。但目前我市乃至全国内窥镜产业,总体上跟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就我市而言,现有的近20家内窥镜生产企业多为医用硬管内窥镜生产企业,软镜生产企业不超过5家,且存在企业规模以小微为主,大企业少,中低档次产品多,高技术含量产品少的问题。目前内窥镜中的消化道镜、支气管镜、尿道镜、胸腹腔镜和关节镜等产品的生产基本被日本的奥林巴斯、富士胶片、宾得医疗,和德国的Karl stoze、Richard Wolf、Stryker、Rudolf等公司垄断,主要的技术差距是微小光学成像元器件技术,我国难以供给尺寸小、高像素的COMS成像元器件,微小的超高精度光学加工工艺(包括光学镀膜、零件加工、精密装配)及人工智能对内窥镜图像处理技术等。
近年我市为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就杭州制造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高质量发展出台了如《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发展专项政策的通知》《关于印发加快国际级软件名城创建助推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关于实施促进实体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若干财税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精准对接、精准服务,学习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整合资源,搭建公共技术平台,借助我市在人工智能、微电子、精密制造等方面的基础,发挥桐庐内窥镜在全国领先的优势,以骨干企业为龙头,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中高端内窥镜产品,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实现我市医疗器械行业跨越式发展。内窥镜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医疗产业,据估计,到2020年,全球产业规模可达到9千亿美元。虽然产业链上游主要由国外把控,中下游还有很多创新空间。我市科创大走廊在精密制造、微电子方面已有一定基础,在筛查中心基础上逐步延伸,相关产业发展也有相当大的空间。
感谢您对我市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