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460/2019-24039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杭科函议提〔2019〕27号 | 公开日期: | 2019-05-14 |
发布单位: | 市科技局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谢育红代表:
您好!根据市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要求,您在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建议《关于推动科研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建议》由我局主办,市教育局、市市场监管局协办。经共商研究,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您提及的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专利技术交易率低的三大原因、四项建议,切中肯綮,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工作,也是我们下步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近年来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规划考核引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进入杭州市“十三五”规划,纳入每年区县市创新发展专项考核,先后出台鼓励在杭高校及其师生创新创业、科技成果交易转化项目管理办法、创新活力之城建设、“名校名院名所”建设、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等政策措施,明确高校自主决定本单位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权,成果收益不低于70%用于成果完成人和转移人的奖励和报酬,对高校院所技术输出的按实际技术交易额的3%补助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和支持在杭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全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当前正在研究制定新一轮支持在杭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政策,已经召开两场座谈会,听取高校、中介和区县科技部门的意见建议,并联合市人才办、市政协、市教育局、市财政局赴广州、深圳、成都学习考察。
(二)加快区域科技创新,催生更多科技成果。经过多年努力,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紫金港科技城等“一区、两廊、三城”重大创新平台基本形成;杭州高新区(滨江)科创引领的核心地位和孵化器作用日益凸显,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取得明显进展,北大信息技术高研院、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浙大国际创新中心等引进落地。全市现有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2个、全国双创示范基地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企业技术中心37个,国家示范院士工作站8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8家。2018年全市技术输出合同额207.11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技术开发合同183.86亿元,同比增长75.02%;驻杭高校院所技术输出合同4756项21.48亿元,比上年增长8.24%和14.56%,占全市输出合同的49.69%和10.37%。
(三)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强化成果转化能力。出台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倍增计划,全方位扶持激发企业创新和成果转化。强化重大科技专项牵引,实施重点研发攻关项目213项,获得国家和省科技进步奖152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以上奖项45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1项。落实科技成果交易转化项目,按照实际技术交易额的50%、最高50万元的财政补助500万元,鼓励企业购买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实施产业化。发放科技创新券超过6亿元,鼓励企业和创客使用创新券赎买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2018年杭州技术吸纳合同成交额258.56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技术开发合同143.39亿元,同比增长90.2%。尤其是网络基础和物联网、新能源与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已颇具规模;网络通信和信息安全、智能仪器仪表和工业控制、安防监控等物联网产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四)优化技术交易服务,加快成果转移进程。持续推进网络与实体融合的市县两级科技大市场建设。去年线下成功拍卖科技成果41项,成交总价5798万元,溢价率24.93%。登记技术输出合同3721项146.52亿元,比上年3035项77.13亿元增长23%和90%。全市技术交易额达到380亿元,比上年增长71%。网上发布科技成果4938项、技术需求8196项、备案技术合同6223项,涉及合同金额71.78亿元。创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累计认定市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7个,成功创建省级综合体6个,培育省级综合体3个。加强科技中介培育,现有32家省级重点中介机构、46家专利代理机构,1030人取得省技术经纪人证书,并对促成高校院所技术成果向杭州企业转移转化的科技中介机构、个人,分别按照实际技术交易额1%和0.5%给予财政补助。
(五)强化专利执法维权,促进发明专利产业化。开展全国首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试点,出台《杭州市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方案》,进驻杭州国际动漫节产业博览会和文博会现场,联合工商、版权及区、县(市)知识产权局在九堡华贸鞋城、四季青服装市场、钱江小商品市场开展专利行政执法检查专项行动,处置假冒专利并督促限期整改。建立执法监督员制度和高校专业志愿者活动,聘请省局领导、专利代理人、高校老师、企业专利管理人员为我局执法监督员,参与日常执法监督工作,组织学生志愿者开展网络假冒专利调查。推进电商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派人入驻淘宝,加大查处和防控监督。设立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推动专利产业化。2018年全市发明专利产业化立项899个、实施876个、验收596个,财政支持8264.74万元,新增产值167亿元、新增利润45亿元。
(六)做大科技金融规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扩大市创投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财政到位18.41亿元,参股合作引导基金规模首次突破100亿元,累计推动聚光科技等15家企业上市,参股基金数及投资企业数在全国领先。加强科技担保和周转业务,累计为2200家(次)企业担保融资83亿元,为971家(次)企业提供周转资金65亿元。两项业务累计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超过6亿元。出台《关于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对科研机构成果转化的金融扶持力度,综合采取创业投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科研机构科技成果产业化。
二、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有关事项说明
(一)关于科技成果权属受让。国家法规政策都有明确规定,今年3月财政部修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不需报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批或者备案,并通过协议定价、在技术交易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确定价格。通过协议定价的,应当在本单位公示科技成果名称和拟交易价格。转化科技成果所获得的收入全部留归本单位。因此,高校知识产权权属授权问题已经解决,是高校自主决定的。
(二)关于科技成果评估。财政部新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将其持有的科技成果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给国有全资企业的不需要评估;给非国有全资企业的,由单位自主决定是否进行资产评估。目的是减少科技成果转化关口,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三)关于科技成果转化难点。一是企业真实需求保密,院校产业化成果不多,导致“企业之需”与“院校之能”信息不畅,目前大型校企对接交流会、线上推送院校科技成果,都难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技术经理人、技术经纪人和科技中介队伍规模小、能力弱,技术转移转化体系还没有形成,从事技术转移的机构人员少、成功案例少。目前只有通过政策引领、财政扶持来培育科技中介队伍。
三、下一步努力方向和工作举措
依据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和国家部委新推出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和深化推进杭州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里的相关改革新政。随着新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如《教育部科技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抓好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第二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等等,浙江省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杭州全面依法行政和贯彻执行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放宽搞活、用足用好政策措施,全面落实高校院所自主决定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三权”。2017年就联合省科技厅、教育厅、人社厅出台《关于鼓励在杭高校及其师生在杭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明确:科技成果收益不低于70%奖励给完成和转化科技成果的主要贡献人,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
(二)研究制定我市特色的政策措施。今年根据市委要求,杭州市要启动新一轮促进高校院所和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修订工作,目前已经会议征求了在杭高校院所、区县市科技部门的意见建议,考察学习广州、深圳、成都市的经验做法。
一要引导高校院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强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导向。鼓励开设科技成果转化学科,支持校企双向任职交流。改进考核评聘机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比重,提升工资待遇和职称评聘优惠,增强成果转化人员获得感。支持建立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联盟,统一发布科研成果、组织校企对接交流,权威有效促进技术输出和成果转移。引导校企开展订单式联合科研攻关活动,提高科研针对性和成果转化率。
二要加大科技中介奖补培育力度,进一步提升技术转移服务能力。支持科技大市场、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建设,并开展综合性和专业性服务。开展技术经纪人培训晋级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评定工作,实施技术转移服务的分期奖补机制,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引导技术经纪人全程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三要研究设立科技成果引导基金,化解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探索财政、高校院所联合注资、企业入股参与设立引导基金,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小试、中试、工业性试验和工程化开发平台以及产业化基地建设,按照谁入股谁受益的原则,开展产业需求对接,组织项目落地转化,加速高风险、高产出的科技成果产业化。
四要加大科技成果交易转化项目的支持力度。今年开始对我市企业购买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并产业化的项目,市财政按照技术交易额的50%、单项最高50万元进行资助,取消原来技术交易额50万元的最低要求,势必更大范围地支持企业技术引进。同时对高校院所技术输出到杭州企业的科技服务业补助比例和额度将逐步加大,更好促进高校院所的应用技术产业化研究。
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的建议我们正在认真落实中。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一定能扎实推进,取得丰硕成果。
杭州市科学技术局
2019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