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84X/2019-23987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19-05-13 | |
发布单位: | 杭州市卫生计生委 | 主题分类: | 卫生、体育 |
类 别:A 公开
文 号:杭卫提〔2019〕5号
签发人:孙雍容
章勤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中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并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问题与对策》(第178号)收悉。我委对您的提案十分重视,落实职能处室进行了专题研究,同时专门征求了在杭中医类高校(浙江中医药大学)的意见,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当前现状
为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更好地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从2015年起国家全面实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该模式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厘清了学术型硕士生与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培训体系,规范了专业学位硕士生临床能力培养体系,从而建立了更加完备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我市目前有3个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市中医院、市红会医院、萧山区中医院)开展中医专硕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各基地均重视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按要求成立院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确保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有效实施。为提高规培质量,各基地也从合理制定培训计划、加大技能中心设备投入、科学设置教学活动和注重人文关怀等方面下功夫,在开展规培研究生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训练等的同时,加强轮转过程中出科考核和年度考核。建立规培学员党支部,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活动,重视思想政治、组织纪律、医德医风和学术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做好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
浙江中医药大学主要从不断完善培养方案、管理制度、灵活课程学习方式、加强基地联系与考核、加强导师培训与考核等方面着手,从而不断提升规培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组织专家制定了《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中医住院医师)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中医住院医师)实践教学大纲总则》等一系列制度,明确规定了实践时间、课程学习、论文、查房、讲座以及出科考核、年度考核和结业考核等要求,并明确要求安排跟导师临证抄方每周半天,加强师生联系与沟通,更好地传承导师学术经验和临证经验。课程学习采取集中授课(入学初白天和规培期间双休日、晚上)、网络学习、专题讲座、自习等多种形式,学校于2015年建立了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网站。在研究生规培过程中,实施学校、学院及规培基地三级管理体制,明晰学校及学院、基地的管理职责。学校、学院与各基地之间建立密切联系,每年举办“研究生临床专业实践基地工作会议”。学校也十分重视导师队伍建设工作,在中医专业学位导师中,国家级、省级名中医占总数的19.56%,大多数导师在国内外本学科领域中,具有较高的声誉名望和学术地位。定期举办导师研修班,1年至少举办2次以上导师培训。对考核不合格的导师,予以当年停止招生处理;连续2次考核不合格,取消导师资格。
通过学校和规培基地的共同努力,中医专硕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工作进展顺利,2018年浙江中医药大学215名中医学专硕(全面并轨培养第一届毕业生)参加规培结业考核最终通过率为99.5%。
中医专硕并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全面推行时间不长,正如您提案中所提到的,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学习时间周期短任务重,专业特色优势不够突出,考核制度不够完善等,下一步我们将和高校、规培基地、导师和学员共同探索,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相应的培养措施,强化中医专业特色培养,以不断提高规培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下一步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行政管理职能。我委将进一步配合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在杭中医类高校做好中医专硕并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监督工作。依据培训政策,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和措施,编制落实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中西医并重,建设和管理培训基地,尤其要重视中医临床实训技能中心建设;协调本地有关部门和辖区医疗机构,落实培训保障和教学激励机制,明确教学补助标准、职称晋升挂钩标准、评优评先标准。
二是进一步完善院校教学和规范管理。根据规培研究生的特点,构建突出临床实践、职业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提高中医药临床高级职称专家授课比重。采取集中授课、网络学习、专题讲座、自习等多形式的教学模式,继续充分发挥学校研究生优质课程网站作用,探索菜单式服务,着重建设学校《医学统计学》、《临床科研设计与方法》等一系列SPOC课程,同时也加入了全国医科院校研究生SPOC课程建设联盟,拓宽学生网络学习途径,增加任课教师答疑解惑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重抓SPOC课程建设的同时,加强研究生专业教材和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方面的建设。另外,注重经典传承和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开设远志大讲堂、名师大讲堂,邀请国家级名老中医、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学术讲座;积极鼓励研究生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和“长三角”研究生学术论坛等;积极举办各类学术沙龙和“杏林风”研究生学术文化节等,要求规培研究生积极参加(计学分),以不断开阔学术视野,提高中医临床和科研创新能力。
坚持遴选高学历、高职称、教学及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师作为研究生指导老师。定期举办导师研修班,让导师及时了解中医学专硕与规培并轨培养政策以及研究生教育进展等。引导导师树立专业型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区别带教的意识,召开导师交流会,邀请学生普遍反应较好的硕士导师作带教经验分享,建立健全导师考核制度等。
学校将不断完善规培研究生培养、学位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运行机制,定期进行质量跟踪检查,并进行中期考核,考核不通过者,列为跟踪培养对象;每个年级建立了QQ群以便于管理与及时交流,保持信息渠道的通畅,并加强医教协同,经常到基地了解其思想、学习、实践、考核、生活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处理。
三是进一步落实培训基地责任。指导中医规培基地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调领导机制,制订并落实确保培训质量的管理制度和各项具体措施。加强与院校联系,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根据规培大纲,结合基地实际,制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载体、学习平台,加强规培学员的参与、互动、实践,增强规培实效性;各项教学活动务必体现中医思维、中医特色,如通过名老中医专家讲座、中草药采药活动、中医经典读书报告会、中医方剂比赛等加强中医知识的培训,营造中医学习氛围。严格执行跟师学习制度,增进师生间的密切联系,规培研究生结合自身预期发展方向,学习和整理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并形成自身相对稳定的中医临床辨证思维。建立培训全过程考核制度,加强考核管理,改进考核方式,规范开展出科考核、结业考核和年度考核。要选聘职业道德高尚、临床经验丰富、具备带教能力,愿意从事带教工作,并能保证带教时间的临床中医师作为带教师资,积极落实教学激励机制,以提升带教老师的教学热情。
感谢您对我市中医药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