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479/2019-24033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19-10-15
发布单位: 市建委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27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19-10-15 10:54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类  别:A

编  号:杭建办议〔2019〕31号

签发人:孔春浩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27号建议的答复

 

高峰代表:

您在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城市车位建设,努力改善停车难问题的建议》(上27号)收悉。经我委主办,市发改委、市城管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快速递增,截止2018年底,杭州市六城区机动车保有量约138万辆。随之而来的市区停车泊位需求不断扩大,停车难问题日益突显。市委、市政府采取以“公交优先、绿色出行”为核心,规划、建设、管理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不断加大停车设施建设力度。2011-2018年,新增路外泊位数约为44.9万个,其中公共泊位5.5万个。2018年六城区备案停车泊位总数约80万个,其中配建停车泊位数约70万个,路外公共泊位数约6万个,路内泊位约3.2万个。

同时,基于停车泊位建设以“配建为主、公共为辅、路内为补充”的思路,立足于长远适应机动车快速增长,我委于2015年6月修编了《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对住宅、办公楼、商业等配建停车位,以及公园、学校操场等地下停车库建设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根据配建标准要求,新建住宅小区户建筑面积60平方米配1个停车位,新建、改建学校配建相应数量的教工、学生接送以及公共停车泊位,明确“中小学校操场下方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设置至少一层地下车库,作为公共停车库”。

一、关于“继续推动立体车位建设,实现一地多位”的建议

立体停车库形式多样,主要有坡道式停车楼、塔库、机械式停车库等多种类型,能有效提高停车场使用效率,实现集约高效利用城市土地。其优点明显:占地面积小于同规模平面停车场,土地资源利用率高;机械式可实现车辆全自动运行,存取方便;与地下停车库及自走式停车楼相比,造价较低。

早在2008年,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关于破解“停车难”问题的实施意见》中就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立体式机械车库。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建设集约化的立体车库,保证停车的高效与便利”。2012年市规划局编制了《杭州主城区公共立体停车库及地下停车库选址规划》,提出了在主城区设立55处立体停车库的布点方案。

我委以规划为指导,围绕老小区、医院等停车矛盾突出的区域,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重点在现有平面停车位上“平改立”,尽可能增加公共停车泊位。现已建成的有,小区周边的景芳社区地下机械公共停车库、濮家公园地下机械式公共停车库、密渡桥地下公共停车库、杭州艺苑地面机械停车库(十五奎巷内)、中山北路民航大厦地面机械公共停车库、新华园小学地下机械公共停车库等项目;医院周边的东河8号地下机械式公共停车库(市三医院旁)、白马庙巷机械式公共停车库(市肿瘤医院旁)、浙江省肿瘤医院机械公共停车库、杭州市儿童医院机械公共停车库、万安桥地下机械公共车库(浙一、浙二医院周边)等项目;地铁周边的地铁滨和站机械公共停车库、莲花港河地下机械公共停车库、益乐河地下机械公共停车库等项目,共计54个项目8919个泊位,今年还将启用位于市三医院和城站火车站旁的小营紫阳单元地下机械车库(158个泊位)。并且还有建在小区内部的下城区打铁关小区立体车库,湖畔花园立体停车库,这些立体车库的建成都有效缓解了相关区域停车难的问题。

相对的,立体机械停车库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立体车库的推广建设。主要有,机械车位需要定期维护保养,后期维修成本高;升降机为特种设备,需要专人操作;塔库影响周边日照;横移式使用时噪声大等问题。而且,高于5层或10米的立体停车库,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按基本建设流程办理规划、环评、交通组织等审批手续。下一步,我委将继续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因地制宜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的地域进行逐步推广。

二、关于“充分发挥现有立体车位作用,政府部门通过适当调整立体车位收费标准,给民众看得见的优惠,从而增加立体车位使用率,缓解地面车位紧张的现状”的建议

公共停车场的收费标准由物价部门具体负责,在2014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杭州市区机动车停放收费管理办法》中明确,机动车停放收费实行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政府财政性资金投资的公共停车场实行政府定价管理,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管理,由机动车停车场经营服务者按照补偿合理经营成本、依法纳税的原则自主定价。目前,我市政府定价停车场核心区域低于10元/辆·小时,一级区域、二级区域低于5元/辆·小时,社会力量投资的公共停车场也基本保持在10元/辆·小时以内。同时,对具有换乘公共交通功能的“P+R”停车场(库)还实行优惠收费。收费标准与国内一线城市相比,处于较低水平。

我委通过引进新的科学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公共停车场(库)运营管理产业化,提升停车场的使用效率。政府投资的公共停车场库建成后,移交属地城管局负责运营,社会力量投资项目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实行收费价格备案。通过“中心区域高于非中心区域,路内高于路外,非居住区高于居住区,白天高于夜间,长时间高于短时间,景区旅游旺季高于平时”的收费价格调控,实行差别化收费管理,提升停车泊位的周转率。同时,积极探索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接城市大脑停车系统建设,努力提高停车收费监管和服务水平。

立交桥下立体停车场作为立体停车库的一种重要形式,能充分利用桥下空间,挖掘现有道路资源潜力,具有建设周期短、资金投入少的优点。我市现已建成的有,秋涛路飞云江路立交桥下公共停车场、复兴大桥桥下公共停车场、江城路复兴立交桥下公共停车场、朝晖路中河高架桥下公共停车场等项目,较好地缓解了停车场用地面积不足的矛盾,桥下公共停车库基本为政府财政性资金投资建设,完成建设后由属地城管部门运营管理,实行的是政府定价。

但是,部分桥下停车场也存在着利用率不高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周边停车需求较小。桥下停车场往往离医院、学校、商贸等停车需求高的地区较远,与周边小区也有较长距离,不够方便快捷;二是停车场进出不方便。立交桥四周基本都是快车道,车主停车后要从车流中穿过,花费时间较长,而且存在安全风险;三是公共停车场与小区相比收费较高。部分小区特别是老旧小区停车收费普遍较低,这也抑制了周边居民把车放入停车场的意愿。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委将现场查勘立交桥下立体停车场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并组织市、区两级城管、交警部门和相关社区召开专题讨论会,对提升立交桥下停车场的使用率做了进一步研究探讨,明确提升利用率的相关措施。城管部门将对停车率不高的立交桥下停车库出入口进行改造,以方便周边居民停放,实行分区域定价,以吸引更多的人群停车入库。社区工作人员加强宣传,引导居民将车辆停放在周边公共停车场内。如复兴大桥桥下公共停车库,经对人行出入口进行整改,加强引导标志的设立,以及与周边社区的沟通引导,停车率较之以前有了相对提升。

三、关于“共享车位真正达到共停,继续做好杭州市共享车位项目的宣传,通过一定的优惠政策,号召存在泊位时段空置的业主、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加入共享项目,提高已有停车泊位的利用率”的建议

企事业单位白天车位紧张晚上空闲,而住宅小区则刚好相反,两者停车需求互补,采取错时停车、共享车位,既可缓解停车难问题,也可提高泊位利用率,实现双赢。

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共享停车位的推进,此项工作由市城管局牵头,并在2009年出台《关于“错时停车”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积极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周边小区对停车泊位实行错时开放。2015年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下发《关于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停车资源向社会错时开放的通知》,明确要求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含下属单位)自行管理的内部停车场(库、位),坚持能开放则开放、就近开放、方便管理等原则,在工作日晚上和双休、法定节假日及重大节庆活动期间,向社会无偿开放本单位内部停车场(库)。目前有20多家机关事业单位2400个停车泊位实行了错时停车。如香积寺路杭州市城管局机关、德胜路杭州市林水局、中河中路市人力社保局、竞舟路西湖区行政服务中心等单位。

随着杭州跨入大数据时代,我们又利用手机APP等互联网平台,充分挖掘潜在停车泊位空闲时段利用率。2018年1月4日,由市城管局负责的杭州“共停共享”泊位、网约停车项目正式启动并对外发布。上线当日市委市政府向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市民发起倡议,按照“政府带头、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共享停车”理念。2018年10月16日,由市城管委和市钱投集团牵头召开全市公共机构及国有企业单位开展泊位对外开放共享工作会议。全国首个启动的“共享停车”平台的相关管理办法在会上正式发布。经市城管局、市财政局、市钱投集团等相关单位充分酝酿的《公共机构及国有企业开放泊位对外共享公约》和《杭州市公共机构共享停车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配套办法同时发布。现已初步实现市级公共机构及国有企业全覆盖,区级公共机构及国有企业覆盖50%以上。截至2019年3月8日,平台累计点击量约39.6万次,注册用户数近2.5万人,上线共享泊位场库共计41处。

下阶段,我们将做好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停车泊位资源共享氛围,实现更多人参与。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做大“共停”资源,打造规范有序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共享经济成功范例。在总结经验、完善各项措施的基础上,探究“错时停车”激励政策,做好公共建筑泊位共享开放立法调研,争取以法律的方法来规范和推进泊位共享,让各方面的停车资源得以充分释放,最大程度地缓解社会停车的压力。

感谢您对我市停车场库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 系 人:市建委办公室  陈安东、方丽君

联系电话:87020171      传真:87066617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9年4月24日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市政府办公厅,上城区(县、市)人大常委会,薛宝权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