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479/2019-24035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19-10-15
发布单位: 市建委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拱27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19-10-15 14:29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沈伟娣代表:

您在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解决停车难问题的建议》(拱27号)收悉。经我委主办,现答复如下: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快速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动车出行已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市区停车难问题日益严重。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停车难问题,自2011年起将加快城市停车设施建设作为每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重要内容,以“不欠新账、逐步偿还老账”为思路,围绕中心城区、大型公建设施、公交换乘,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土地供应,积极推进停车设施建设和停车产业化发展。市政府成立了杭州市区公共停车场(库)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建委,又于2014年成立了杭州市市区公共停车场(库)建设发展中心这一常设机构,具体承担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推进和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2011-2018年,杭州市区(六城区)共新增路外停车位约45.4万个(含公共泊位5.5万个),约占当前备案路外停车泊位总量的一半以上,停车泊位与车辆保有量之比已从0.33上升至目前的0.63,停车位缺口逐步收窄,停车位结构得到优化,局部区域停车条件得到改善。您提出的关于停车场建设和管理的相关建议契合实际,也正是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主要工作。

一、关于“加强规范,出台鼓励政策,多元开发,扩大城市停车位数量”的建议

大幅提高建筑工程停车泊位配建标准。为适应机动车快速增长现状,2013年我市再次修编《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提高相关建筑停车配建指标值,目前相关指标处国内同类城市前列,其中:住宅从户建筑面积90平方米配1车位提高到户建筑面积60平方米配1车位;办公楼、商业建筑等配建指标值均提高15%-50%幅度不等。同时,相关部门严把审批和验收关,按照新标准严格落实配建泊位,力求新建城市建筑不欠薪帐。

制定公共停车场建设年度专项计划。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先后编制完成了《杭州市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杭州主城区公共立体停车库及地下停车库选址规划》、《杭州市八城区骨干停车场(库)选址规划》、《2014-2016年主城区利用储备土地建设公共停车场选址方案》、《杭州市区停车场(库)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等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依据规划编制每年市区停车设施建设计划,并不断加大项目储备来源,滚动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为逐步偿还老账而努力。

强化重点区域项目建设。针对停车矛盾突出的重点区域,如学校、医院和老旧小区等,我市多措并举想方设法增建公共停车设施。截至目前,我市在医院及周边区域已落实26个公共停车场项目,共计新增公共泊位数6162个;市区共建设学校操场地下公共停车库项目84个,共计16523个泊位。对于老旧小区一方面我们鼓励小区通过自身挖潜多设停车泊位,另一方面积极挖潜利用小区周边公园、绿地、学校操场等公共用地立体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库,例如濮家公园地下公共停车库、景芳社区公园地下停车库、艮山中学操场地下停车库、董家社区公共停车场、莲花港河地下公共停车库等。同时,结合老小区交通综合整治,实现增加停车泊位、序化交通秩序、保障消防安全、改善老小区生活环境、提高社区综合治理水平。

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面对土地资源稀缺、停车矛盾加剧、建设成本不断增加的客观现状,注重创新思路,想方设法挖掘项目用地。如利用储备土地、临时用地建设公共停车场;利用公共绿地、城市广场、学校操场等地下空间及高架桥梁下部空间、甚至建筑屋顶等建设公共停车场;结合储备土地出让同步增配公共停车泊位指标;鼓励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公共停车场;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立体塔库和地下井筒式停车库项目建设。在土地供应方面有公开出让、协议出让、划拨、租赁等使用方式。同时,抓住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契机,强化轨道换乘公共停车场建设,已完成了30个项目,共计泊位数10355个,并推出停车换乘价格优惠机制,全市共实施了14个“P+R”半价优惠的换乘公共停车场,泊位数3927个,引导城市外围区域市民停车换乘,使用公共交通进入主城区,降低主城区停车压力。

不断完善政策配套。我市出台推进停车场建设及停车产业化发展相关政策。先后出台了《杭州市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停车场(库)资金补助办法》、《杭州市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库)管理暂行办法》、《杭州市机动车停车场(库)建设管理办法》(第273号市政府令)、《关于加强市区公共停车场(库)土地供应与管理的实施办法》等系列鼓励政策。

推进停车产业化发展。2014年4月,我市出台了《鼓励和推进杭州市区公共停车场产业化发展实施办法》,从土地供应、商业配建、审批流程、产权办理、规费减免、自由定价、优化运行环境等方面,推出多方面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建停车场。截至2018年底,杭州市主城区范围公开出让用地已达28宗。截止2011-2018年,六城区累计建成公共停车场库项目271个,泊位数5.5万个,其中社会力量投资项目91个,泊位数1.71万个,项目数和泊位数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同时,深化推进公共停车场公建民营。推进政府投资停车场项目引进社会力量经营管理,持续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停车率、周转率,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根据公共停车场不同类型、不同投资组成,分类研究制定推出“公建民营”方式和举措。

优化路内泊位设置。我市按照“退路还库、逐步清退、干道不设”的原则,不断优化路内泊位设置,最大限度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截至目前,我市城区共设路内泊位3.2万个,其中收费泊位约1.2万个。

二、关于“发展停车经济,解决车位闲置和挪用问题”的建议

强化停车运营监管。交警和城管部门加大对公共停车设施的日常监督管理力度,保障公共停车设施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实现24小时对社会开放的公共属性。同时,对于擅自将已投入使用的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停止使用或挪作他用的行为,将根据《杭州市机动车停车场(库)建设和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273号)相关条款要求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

优化停车收费机制。2014年7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杭州市区机动车停放收费管理办法》,实施停车差别化收费(中心区域高于非中心区域、路内高于路外、非居住区高于居住区、白天高于夜间、长时间高于短时间、景区旅游旺季高于平时),并明确社会投资的公共停车场实行市场调节价。

三、关于“建立制度、科学管理,利用好停车车位资源”的建议

加快停车信息化建设。我市通过“政企合作、资源互换”搭建停车信息化平台,实现政府与企业停车数据的互换共享。截至2018年,我市智慧停车诱导服务系统覆盖泊位总数扩展到12.8万余个,市民可通过手机APP(贴心城管)等多种查询和导航渠道,实现智慧停车。2018年,我市开展“城市大脑”智慧停车平台建设,相关数据得到进一步整合,搭建了全市级的智慧停车信息化系统,截至去年底已接入各类停车场1882个,接入停车位信息504228个,系统将为政府决策和市民车辆出行及停车诱导提供更好服务。同时,我市积极运用共享理念缓解城市停车难,政府部门联合市钱投集团、阿里巴巴集团等企业运用大数据信息打造“共停”共享平台。自2018年1月4日上线以来,平台已纳入共享泊位近1300个专用泊位,吸引注册用户约2万名,点击量近达39万次,已发挥了一定的停车位共享作用。

四、关于“提高车主的文明意识,倡导文明停车”的建议

我市在加大对路面违停和序化停车方面执法力度的同时,通过媒体宣传和进社区座谈交流等方式,积极倡导市民文明停车合法停车,引导市民“停车入库、停车入位”,实现城市动静态交通的有序和谐发展。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以需求为导向,继续加大停车泊位供应。外围新区以配建为主,强化换乘停车设施建设;老城区本着适度满足刚性停车需求,科学规划建设公共停车场,重点建设老小区、医院、政府办事中心等周边区域停车场。

持续推进停车产业化。完善停车产业化和土地供给政策,对不同项目产业化途径实行分类处理,通过直接引入投资和公建民营两种方式深入推进停车产业化发展。

拓展公共停车场项目资源。充分利用政府投资的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如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公园、公共交通等设施的用地资源,增强政府建设项目土地的复合利用率,增大项目综合开发的能力和效果,建筑配建的停车位按公共停车场的建设标准和服务要求进行设计和管理,实现公共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普惠原则。

进一步完善优化政策。做好提升建筑配建停车位标准的相关研究。自2009年我市发布《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以来,历经了2013、2015年两次修订,随着杭州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停车配建也要与时俱进,符合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将积极总结经验,深入研究,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开展完善城市停车配建标准研究和修订工作。

继续加大宣传引导。我市停车泊位建设情况要主动发声和报道,争取市民对公共停车场建设推进的理解和支持,创造良好的产业化发展氛围。

感谢您对杭州城市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 人:市建委办公室  陈安东、方丽君

联系电话:87020171      传真:87066617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9年5月22日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市政府办公厅,拱墅区(县、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