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钱塘新区危化品相关企业270余家,其中剧毒13家、易制爆90余家、放射源9家、易制毒160家,是全国53个国家级危化品重点监管县(区)之一,危化品总量和一级重大危险源分别约占全市的70%和53%。今年以来,新区加强源头管控,创新监管手段,完善保障体系,事故数和亡人数同期均下降60%,顺利完成“国庆”期间安全保障工作,有效推进安全生产高地的建设,为新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具体举措有:
一、排摸风险底数,加强风险源头管理
一是建设安全风险大数据平台。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废弃处置单位进行排查,并录入危化品“一图一表”信息系统。目前已排查录入757家危化品生产使用企业,其中31家危化品生产企业、2家危化品带储存经营企业和3家危化品使用企业每天实施危化品安全风险研判和承诺公告制度,通过翔实的数据、科学的研判能有效摸清危化企业基本情况。“迎大庆”期间,新区在省危化品大数据平台每日日志安全承诺率达100%。
二是建立危化企业“一企一档”。对新区危化企业基础情况数据进行排摸,编印《重点监管规上企业名册》,共收录45家规上化工(危化)企业基本情况、管理人员情况、人员构成情况和特种设备情况等9项基本情况。对58家危化生产、使用、储存企业整体风险进行红橙黄蓝分级,初步确定整体风险黄色企业9家、蓝色企业49家,无橙色、红色企业。
三是开展隐患深度排查。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对38家重点危化品企业开展解剖式的排查,今年共排查出隐患1422条,目前已完成整改1419条,整改完成率99.8 %,其余3条隐患正在积极整改中。其中涉及重大隐患88条,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
二、创新安全监管手段,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一是率先推出首席安全官制度。在全市率先推行首席安全官制度,明确在从业人员50人以上的高危企业试行首席安全官制度。截至目前,所有危化生产许可企业均已设立首席安全官,设立率100%。
二是率先引进顶级专家指导服务。管委会与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签订合作协议,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在钱塘新区设立项目部,并派出5名专家常驻。在“一级响应”期间,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和专家组成立3个检查组,以动火、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为检查重点,对在“迎大庆”期间未停产的,全部26家危化企业开展重点检查,共排查出风险隐患179条,已全部整改完毕。通过专家团队与监管机构密切配合,开创性地探索出一条“专业社会化服务+监管”的危化监管新模式。
三是率先实施“二道门”建设。在危化企业内部,开展“智能化二道门2.0版本”建设工作,在1.0版本的基础上,完成了2.0版本的试点建设工作,二道门具备人脸识别、实时显示、报警、跟踪、统计、电子围栏、巡检管理、作业管理和应急处置等9大功能,实现了危化企业内部的智能化监管。
四是领先推进安全生产责任险覆盖面。完成安全责任险投保,危化企业保险率达到100%,为企业提供59.8亿元风险保障,为15799名员工提供保险保障,为第三者提供4.05亿元风险保障,直接已理赔334.66万元。
三、构建安全保障体系,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一是实施“五位一体”智能工程。投入838万元建设“安全生产一体化”平台,园区主要危化品运输进出口主要道路视频数据、应急救援队伍相关信息、企业“二道门”实时信息均已接入“安全生产一体化”平台,实现了园区所有危化企业全覆盖监控,7家一级重大危险源企业动态监控。5名专职人员进行值班值守,负责“安全生产一体化”平台日常信息监管和异常信息处置。临江化工园区设立了化工企业24小时在线的急救医疗点。基本实现“安全监管一体化”、“危险源监控一体化”“人流物流管控一体化”、“应急保障一体化”、“医疗救助一体化”等“五位一体”智能工程。
二是建立三级应急响应队伍。组建了一支由政府统筹保障,消防救援大队负责管理的化工灭火与应急救援专业队;组建了4支由消防救援队与企业联合组成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每个企业通过自建和联建方式组建了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均由消防救援大队统一调配,实行统一联战、统一巡查、统一联训、统一联勤制度。今年已与公安、环保等部门开展联合演练2次,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工作的实施方案》,有效提升警情处置效率。
三是开展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化工大专学历提升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鼓励危化企业员工考取化工专业大专学历证书,截至2019年9月30日,共有128名危化企业员工报名参加化工专业大专学历资格考试。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在临江工业园区单独设置正科级单位临江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站,配备5名专职安全监管人员。从钱塘新区企业中精挑16名工作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的精英人士,组成本地区的应急专家队伍,为钱塘新区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