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市国土资源局拟订的《杭州市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四月十九日
杭州市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市国土资源局 二○一○年三月二十四日)
为切实做好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因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杭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地质灾害现状,特制定本方案。
一、2009年全市地质灾害及治理情况
2009年,我市年降雨量接近常年,但降雨分布极不均匀,2月份出现了罕见的冬季连阴雨天气,梅雨期降雨偏少,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出现罕见的连阴雨和暴雨天气,11月份降雨明显偏多。受低温阴雨和暴雨天气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去年我市地质灾害发生的起数达到历史较高水平,并造成本世纪以来我市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人员伤亡事故。全市共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43起,导致13人死亡、4人受伤和416.85万元的经济损失。面对严峻形势,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灾情、险情,努力减轻灾害损失,共成功避灾13次,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人员伤亡事故。2009年全市共完成89处地质灾害点的工程治理、人员搬迁避让及应急排险,使1588人摆脱了地质灾害威胁。截至2009年年底,全市存在一定危害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共816处,威胁12500多人的生命安全和5.7亿元的财产安全。
二、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一)重点防范时段。
据市气象台预测,2010年杭州市气温继续偏高,夏季极端最高气温比多年平均值高;年降水量接近常年,其中春季偏多、夏季略偏少、秋冬季偏少。
据上述气象预测,预计我市今年突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多发阶段主要集中在3-9月的春、夏季节。根据我市降雨预测特征和地质环境特点,3-5月降雨期易引发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6-8月集中降雨期和暴雨多发期易引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防范的重点时段为连续3天中到大雨和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期间及雨停后的1-2天,防范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当每小时雨量大于30毫米时,应防范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冬季雨雪冰冻期应重点防范岩质崩塌地质灾害的发生。
(二)重点防治区域。
1.地质灾害易发区。滑坡、崩塌灾害高中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我市的西部、中南部山地丘陵区,如临安市的岛石镇、新桥乡、马啸乡、清凉峰镇和淳安县的威坪镇、千岛湖镇等地。泥石流灾害高中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临安市昌化镇和高虹镇、萧山区义桥镇和进化镇、富阳市洞桥镇等地。岩溶地面塌陷易发区主要分布在转塘街道和西湖风景名胜区、余杭区星桥和超山一带。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政府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落实地质灾害巡查责任,加强隐患巡查。
2.重要交通干线及山区公路沿线。杭新景(杭千)高速公路富阳市太平至中埠段、建德市乾潭镇段、淳安县段,杭徽高速公路和02省道临安段,23省道桐君街道段等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需要重点防范。山区公路尤其是千岛湖库区公路、山区乡村公路等低等级的县乡公路和村级公路,因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公路等级低,滑坡、崩塌隐患较多,相关管理部门需要重点防范。
3.切坡建房等形成的人工边坡。山区群众切坡建房或采矿、修路等工程活动所形成的高陡人工边坡易发生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且极易造成房毁人亡。各乡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将其作为地质灾害隐患重点巡查对象进行防范。
4.重点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周边、河道两侧、风景区、电力设施、地铁等已建或在建基础设施)。尤其是在建工程因对周边地质环境的动态影响较大,需加强动态监测。
三、主要防治任务和防治措施
(一)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认真履行防治职责。
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工程建设安全,各级政府必须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加强领导,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创建“平安杭州”、“和谐杭州”的重要内容,将防治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加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按时完成年度地质灾害治理任务,强化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尤其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督促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按照职责切实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并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对不依法履行地质灾害防治职责的失职渎职行为依法从严惩处。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职能;建设(规划)、水利、交通、旅游、教育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本部门管理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利、气象与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防汛防台和地质灾害监测、防治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和互通。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按照职责做好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按照《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组织编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时向社会公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二)加强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切实落实巡查职责。
汛期来临前,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交通沿线进行检查,对地质灾害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分析评价,提出具体可行的防范意见和防灾减灾措施。汛期来临时,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切坡建房点和乡村公路的巡回检查,一旦发现险情及时进行处理并报告。
要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的建设,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制作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有关单位和个人。防灾避险明白卡上应当载明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位置、类型、范围和受威胁对象,以及预警信号、人员撤离和转移路线、避灾安置场所、应急联系方式等内容。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村庄(社区)应确定1名地质灾害巡查人员,按照《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杭政办函〔2010〕115号号)精神,加强地质灾害隐患巡查工作,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地质灾害险情。当地政府要做好巡查人员巡查津贴的落实。
国土资源部门应在汛期前对各地群测群防网络的建立和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建设、水利、交通、教育、电力和旅游等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在汛前和汛期加强对城乡基础设施、水库周边、河道两侧、公路沿线、校舍周边、电力设施、旅游景区等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并报县级以上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
(三)加强地质灾害评估监管,严防工程建设引发的灾害。
各区、县(市)和乡(镇)政府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及村庄规划时,必须委托具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的单位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未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或未考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的规划不予批准。在编制和审核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充分考虑建设用地选址的安全性,为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村民实施搬迁预留安全的建设用地。经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确认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当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应与主体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同时进行。配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未经验收或经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不得投入使用。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认真执行地质灾害治理“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市及区县(市)国土资源部门要对地质灾害防治“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建设单位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对拒不落实防治措施的,依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对因未落实防灾措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应提请有关部门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或刑事责任。
(四)加强防灾知识宣传普及,不断增强防灾意识。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地质灾害防治有关规定和科学知识纳入宣传教育计划,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引导和科普宣传;要在3月23日“世界气象日”、4月15日“全省防汛防台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25日“全国土地日”、10月6日“国际减灾日”等特殊纪念日向全社会特别是向基层、农村和中小学生开展防灾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教育部门应加强对中小学生尤其是山区学生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知识的培训。有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学校应制订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投入,逐步减少灾害威胁。
各区、县(市)政府应按照上级和本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确定的目标,逐年加大财政投入,按计划完成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存在较大危害的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作,及时开展危及中小学校舍安全的地质灾害、新发生灾害和隐患的治理工作,逐步减少地质灾害危害人数,为人民群众创造平安、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附件:杭州市2010年地质灾害治理计划
附件1
杭州市2010年地质灾害治理计划
序号 | 灾害点名称 | 治理措施 | 年内进度 |
1 | 淳安县里商乡石湾村横山自然村潜在岩质滑坡 | 工程治理 | 完成 |
2 | 淳安县千岛湖镇一小操场土质滑坡 | 工程治理 | 完成 |
3 | 淳安县瑶山乡河家村新光自然村土质滑坡 | 工程治理 | 完成 |
4 | 富阳市常安镇古城村滑坡 | 工程治理 | 完成 |
5 | 富阳市万市镇槎源坞村洞山坞泥石流(Ⅰ期) | 搬迁避让 | 完成 |
6 | 富阳市万市镇万市村野坞滑坡 | 搬迁避让 | 完成 |
7 | 富阳市洞桥镇大乐村山树坞泥石流 | 工程治理 | 完成 |
8 | 建德市乾潭镇岩下滑坡 | 工程治理 | 完成 |
9 | 建德市乾潭镇安仁中心学校滑坡 | 工程治理 | 完成 |
10 | 建德市大同镇城山脚滑坡 | 工程治理 | 完成 |
11 | 建德市梅城镇王山顶滑坡 | 搬迁避让 | 完成 |
12 | 临安市西天目乡天目村大有滑坡 | 工程治理 | 完成 |
13 | 临安市潜川沈家坞村滑坡 | 搬迁避让 | 完成 |
14 | 临安市岛石镇太平里村滑坡 | 工程治理 | 完成 |
15 | 临安市玲珑街道雅坞村滑坡 | 工程治理 | 完成 |
16 | 临安市河桥镇七都村寺坞滑坡 | 工程治理 | 完成 |
17 | 临安市锦南街道横岭村沙坑里泥石流 | 搬迁避让 | 启动 |
18 | 桐庐县富春江镇云源路坡面泥石流 | 工程治理 | 启动 |
19 | 桐庐县桐君街道富春铜棒厂崩塌 | 工程治理 | 施工 |
20 | 桐庐县旧县街道合岭农家乐滑坡 | 工程治理 | 完成 |
21 | 桐庐县城关中学崩塌 | 工程治理 | 完成 |
22 | 桐庐县分水高级中学滑坡 | 工程治理 | 完成 |
23 | 桐庐县富春江镇金家村桐子湾岩体滑坡 | 搬迁避让 | 完成 |
24 | 桐庐县分水镇大路村汪家坞滑坡 | 搬迁避让 | 完成 |
25 | 桐庐县分水镇大路村里邵岩体崩塌 | 搬迁避让 | 完成 |
26 | 萧山区蜀山街道溪东线崩塌 | 工程治理 | 完成 |
27 | 余杭区百丈镇半山村赤石坞滑坡 | 工程治理 | 完成 |
28 | 余杭区瓶窑镇塘埠村王家崩塌 | 工程治理 | 完成 |
29 | 余杭区瓶窑镇外窑山崩塌 | 工程治理 | 完成 |
30 | 余杭区鸬鸟镇山沟沟景区道路崩塌(2个点) | 工程治理 | 完成 |
31 | 余杭区鸬鸟镇仙佰坑村仙百坑水库滑坡 | 工程治理 | 完成 |
32 | 余杭区仓前镇老年公寓后山崩塌 | 工程治理 | 完成 |
33 |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杨梅岭村乾龙路9号屋后土质滑坡隐患 | 工程治理 | 完成 |
34 |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杨梅岭村乾龙路33号屋后土质滑坡隐患 | 工程治理 | 完成 |
35 | 上城区里太祖湾—笤帚湾边坡崩塌 | 工程治理 | 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