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479/2018-23961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18-08-20
发布单位: 市建委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对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586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18-08-20 16:49      来源: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浏览次数:

邹华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倡导绿色亚运”的建议收悉。我委对您的建议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装配式建筑推进情况

正如您提案所述,装配式建筑相比传统建筑有着很多无法比拟的优势:有利于建筑业科技进步和转型升级,实现环境友好、促进节能降耗、提高质量效率、降低人工强度、提升城市形象。我市也充分意识到推进装配式建筑的意义,近年来一直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省推进装配式建筑工作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促进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

1、建立组织机构。2015年7月,杭州市成立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规划、国土、建设、房管等市直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委,负责组织开展我市建筑工业化日常工作,推进装配式建筑。

2、出台建筑工业化政策。2015年,市政府出台《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15〕161),明确我市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目标、任务、措施等,同年市建委印发《关于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招标投标的实施意见(试行)》,对装配式建筑项目招投标予以支持。2017年,为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市政府又修订出台《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17〕119),对建筑工业化工作作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和部署,设定了总体目标任务,即“到2020年,我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及以上”。

3、建成一批技术先进的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我市引进国内知名的远大住工、中民筑友等大型企业,在全省率先推进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建设,在2014年浙江省新型建筑工业化“1010” 示范基地名单中,我市有4个生产基地列入,占全省示范基地的40%。东南网架等5家生产企业于2017年被建设部评为首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目前已有建筑工业化生产基地9个,钢结构建筑年设计产能预计1870万m2,混凝土建筑年产能约1000万m2,产业能力全省领先。

4、积极培育本土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龙头骨干企业。在引进国内优秀装配式建筑施工企业的同时,我市大力培育本土骨干企业,产业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我市省建投、省建工等16家建筑企业获批浙江省第一批建筑工业化示范企业,占全省示范企业总量近60%。浙大院、省建院、省工业院、宝业院、浙工大院等设计研究机构装配式建筑设计能力也快速提升。初步形成集开发、设计、生产、施工为一体的建筑工业化产业链群。

5、装配式建筑项目逐年加快推进。2014年6月,我市同时也是浙江省第一个采用装配式技术建造的经济适用房项目——三墩北A-R21-19地块项目(德泽家园)开工,标志着我市建筑工业化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其后我市装配式建筑实现跨越性的发展:2016年我市完成开工装配式建筑项目84个,建筑面积206万平方米;2017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项目144个,建筑面积403万平方米,同比近乎翻了一番,其中保障房项目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占22.8%。

6、装配式建筑项目特色鲜明、拥有示范效应。我市注重在装配式建筑中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装配式建筑项目呈现多点开花,涉及保障性住房、商品房、公共建筑等多种类型,其中紫金准乾科技研用房项目B-1号楼、葛衙庄村农转居公寓工程等9个项目已获批准为浙江省第一批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示范项目占全省示范项目比例过半。

通过上述努力,我市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初显成效,也获得了上级部门肯定。2017年11月,杭州市被建设部认定为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18年2月,我市及所辖萧山区列入第一批浙江省建筑工业化示范城市。

二、2018年推进装配式建筑工作安排

虽然我市装配式建筑获得初步发展,但仍然还有诸如产业进步带动缓慢、企业转型升级主动性不足、社会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不够等问题亟待解决。针对以上问题,2018年市建委围绕“省内示范、全国领先”的发展目标,按照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的标准落实各项任务要求,借助今年城中村大规模改造的良好契机,加大装配式建筑推进力度,努力为加快我市建筑业产业发展、实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30%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1、进一步加强市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力量。按照市建委部署,2018年元旦起,市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实体化运作,日常工作由市建管站具体承担。

2、制定年度装配式建筑实施计划。根据相关文件的要求,制定全市年度装配式建筑项目目标任务, 确保完成1000万立方,推进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实现翻倍增长,争取完成1500万立方,其中主城区保障房项目原则上全部落实装配式建筑的有关要求

3、完成《2018年度杭州市装配式建筑(建筑工业化)工作考核办法》制定,对接市综考办,连续第二年将各地装配式建筑目标任务和落实装配式建筑相关要求纳入市政府对各地政府(管委会)的综合考核。

4、扩大建筑工业化应用范围,除已在大型场馆、地铁、地下管廊、市政高架项目上的应用以外,市建委2018年已明确提出“在市政管廊、地下空间、水利交通工程中鼓励推广装配式预制构件的应用,积极做好创新引领”。

5、继续落实相关奖励措施。2016、2017年,市建委、市财政局联合每年使用“以奖代拨”奖励资金对装配式建筑企业、基地、项目和技术创新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2018年,市建委将按照最新的市政府杭政办函〔2017〕119文件,对装配式建筑在绿色评星、基地项目资金奖励、金融机构融资支持、建筑面积奖励等方面继续予以支持。此外,通过“考核办法”激励各地推进辖区内装配式产业发展和装配式建筑项目落地,大力推动农村装配式建筑的应用。

6、做好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服务。加强对装配式建筑项目招投标、审批、政策兑现等项目推进环节的保障服务工作。截至2018年4月,对5个装配式建筑项目就申请建筑面积奖励组织专家评审;强化对各区、县(市)在推进装配式建筑工作中的指导,对10个新开工装配式项目进行现场服务指导。

7、强化产业队伍建设。特别是针对当前我市大专院校设置课程与施工现场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我们正在与部分大学接触,希望能够开辟相应的专业课程,并能举办一些专项的短期培训班,以帮助解决高、中、低不同层次设计、制造、施工等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问题。

8、加大装配式建筑的宣传。借助市建筑业协会新型建筑工业化分会、骨干龙头企业等平台,通过开展培训、讲座、研讨会、外出走访、观摩会等形式,引入专家讲解和促进企业互帮互学,提升能力。4月份,市建委已组织市建筑工业化办有关成员单位赴宝业集团住宅产业化基地和项目学习观摩,以提升对装配化装修等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的认识。5月9日-11日,由浙工大设计集团、《建筑结构》杂志社、浙江绿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建筑工业化技术交流暨项目观摩会》在杭州隆重召开,向全国展示我市建筑工业化设计、施工、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最新成果。此外,我委将适时组织召开全市建筑工业化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邀请有关企业参加,为我市从业企业搭建共学共研的平台,以便相关企业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9、创新装配式建筑质量管控。目前已利用物联网技术、预埋芯片等信息化手段,建立我市管理平台,实现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质量跟踪和追溯。下一步将在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运输、安装、验收环节全面推行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管理。

10、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已启动《杭州市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课题研究,《关于推进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的实施细则(试行)》计划于9月底前完成起草工作,进一步分析我市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为下一步完成既定目标实现跨越发展打好基础。

三、以装配式建筑倡导绿色亚运

2017年10月亚运会场馆及设施建设正式拉开序幕,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我市主城区自2017年1月1日起出让或划拨的新建场馆及设施建筑项目原则上将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市建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做好亚运会装配式建筑项目服务保障工作,我市建筑业已整装待发,为打造一届 “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杭州亚运会而贡献一份建筑业的力量。

感谢您对杭州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8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