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401/2018-23944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杭政办提〔2018〕26号 | 公开日期: | 2018-07-05 |
发布单位: | 市政府办公厅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杭政办提〔2018〕26号
尊敬的卢真金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浙江省小和山高教园区留和路及其延伸段交通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第185号)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留和路交通基本状况
留和路北起天目山路,西至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全长5.9公里,共有信号灯10处(均已接入SCATS控制系统),配备应急移动信号灯1个。沿线有多个居民小区、商务区、高等院校,全路段限速60码,在留和路屏峰路口西侧设置测速设备,限速标志、标牌齐全。
二、留和路管理情况
自留和路与里东路、闲富路通车以来,交通流量日益增大。对此,我市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对留和路秩序进行重点管理,规范行车秩序,减少交通安全隐患。
(一)优化道路交通组织方案。对留和路的交通组织方案,我市进行多次研究,并根据道路通行情况以及周边单位、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对交通流组织、交通设施设置以及勤务安排等细项不断予以完善。
(二)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根据留和路沿线居民区、商务区、高等院校多的实际情况,除设置10处信号灯路口外,在公交车站、各高等院校门口等多处漆画了人行横道。此外,针对留和路道路通行情况较好,车速较快的问题,已在留和路屏峰路口附近设置了测速设备,同步完善留和路沿线限速标志标牌,提醒车辆减速缓行。
(三)加强违法行为查处。2017年以来,已对留和路违法行为多次开展集中整治工作,通过现场查处和电子监控抓拍相结合,共在留和路查处各类违法行为8000余起,有效改善了道路通行秩序。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优化交通设施。
1、就您提出的在浙江工业大学正门和浙江外国语学院西门增设信号灯的建议,经我市交警部门多次现场踏勘并走访周边单位征询意见,拟采纳该建议,并重新漆划浙江外国语学院门口的人行横道线,完善限速、缓行提醒标牌。同时,将对留和路沿线各路口限速标志,以及学校附近路段的减速缓行等标志进行再完善,以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2、就您提出的设置全路段机非隔离措施的建议,我市交警部门将视情在部分路段予以设置,以减少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混行冲突,以及因违法停车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
(二)提升科技设备。留和路现已安装了电子监控抓拍系统17处,智能卡口抓拍系统2处,基本覆盖了留和路。在不断提升完善科技设备的基础上,我市交警部门将调整勤务安排,加强留和路现场管理以及电子监控的巡查力度,从严治理超速、违反信号灯等重点违法行为。
(三)加强停车管理。就您提出延长亮灯时间,加强路面机动车停放管理的建议,市亮灯监管中心已对留和路灯照进行检测,总体符合CJJ45-201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此外,我市交警部门将调整勤务安排,加强现场警力巡查和电子监控抓拍,对违法停车予以查处,并对停放在机动车道、出入口等存在安全隐患车辆安排拖车予以拖移,减少交通安全隐患。
(四)规范教练车辆。就您提出的合理控制驾校车辆在留和路训练时间的建议,我市交警部门将加强对教练车辆的管理力度,走访辖区驾驶人培训学校,规范教学路线、时间。同时将加强对教练车辆违法的查处,通报驾校,共同做好道路秩序管理。
(五)加强协作管理。就您提出的积极对接余杭交警,加强管理的建议,我市交警部门已多次协调,加强属地交警与余杭交警的日常工作联动,并与属地政府加强沟通,研究留和路提升改造计划。考虑到留和路地铁3号线支线施工,我市将督促交警部门与属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对接、配合,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宣教,规范施工行为,落实源头管理,减少交通安全隐患。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道路交通管理的关注,并希望今后一如既往继续得到您的关心和支持!
2.智慧养老建设方面
我市从2017年初开始启动全市统一的“智慧养老”项目,并通过公开招标方式产生市级“智慧养老”监管平台和服务商资格库。服务商通过建信息服务平台、发智能化终端,为老年人提供三类共13项服务,老年人凭免费领取的设备,轻点按键就能享受“智慧养老”服务。截至2017年底,全市实际发放终端12.1万台,共开展各类服务7.7万次,其中紧急救助服务655次,特殊助急服务95次,针对孤寡、独居老人的主动关怀服务7.07万次,基础性生活服务5768次,回访服务满意率达99.6%。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强举措,明确目标任务。一是持续推进项目纵深发展。按照最多跑一次要求,老年人仅需凭借有效身份证件到就近社区办理登记手续,便能享受服务商提供的办理签约及终端发放等主动服务。二是逐步升级主动关怀服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原有主动关怀服务逐步升级为建立居家养老巡视探访服务制度。三是不断强化线下服务功能。构建“互联网+”老年人助餐服务新模式,通过打造“三位一体”即老年食堂、送餐企业(社会组织)、互联网订餐框架模式,形成线上、线下链条完整的老年餐品体系,满足老年人营养膳食和便捷生活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互联网技术应用和社会资源的充分调动,助推“参与、共享”的“互联网+助餐”服务新格局形成。通过优惠、补贴、捐赠等举措,合力推进养老助餐公益事业发展。
3.智慧医院建设方面
以打造智能医疗全面应用、数据高度整合、流程规范高效的智慧医疗示范医院为目标,推进以电子病历和集成平台建设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市级综合性三甲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到5级及以上标准,市级专科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测评达标四级甲等及以上水平,县级医院参照执行。二三级医院加快智慧医院建设。完善基于电子病历的数字化临床路径管理和基于DRG的医院绩效管理,推进基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运营管理决策智能化,支撑公立医院目标管理、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促进医院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化决策,建立完善中医门诊电子病历、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药知识库、中医远程医疗等功能应用,推进医疗机构后勤运行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各级医疗机构要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导医、电子病历、辅助诊断、医疗影像识别、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医院通过专科联盟建立临床医学数据示范中心,建立临床决策知识库平台,支持临床诊治决策。
4.智慧交通建设方面
2016年12月起,杭州市公安交警局抢抓智慧城市建设和大数据时代机遇,会同市数据资源局建设“城市数据大脑”项目,并配套优化资源配置,创新警务机制,初步形成“用数据研判、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治理”的杭州城市交通治堵新模式,实现了由交通管理向交通治理的深层次转变。目前,杭州城市拥堵排名从全国前3降至第48位。
在治堵效率上,中河—上塘高架、莫干山路等试点道路平均延误分别下降15.3%和8.5%,其中高架出行时间节省4.6分钟,杭州缓解城市拥堵趋势位列全国第一,且下拐态势已经形成。在执法效能上,通过监控视频图像的二次应用,大幅提升执法效率和总量,2017年6~12月,全市交通违法查处总量连续7个月位居全国36个大中城市首位,高压严管的氛围进一步提升了治堵实效。在科技效用上,“城市数据大脑”V1.0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杭州特色的数据治堵模式初步形成。
下一步,杭州市数据资源局、杭州市公安交警局正在推进V2.0建设,布局构建安全可靠、开放共享、实时联动的城市交通生态治理系统。计划在今年8月完成,9月发布,以此全面助推智慧城市建设。
感谢贵委对加强智慧都市圈建设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