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401/2018-23942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杭政办提〔2018〕1号 | 成文日期: | 2018-07-04 |
发布单位: | 市政府办公厅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关于省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杭10号建议的答复
杭政办提〔2018〕1号
尊敬的沈小玲代表:
您在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下沙高教园区、开发区深度融合共赢发展的建议》(杭10号)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情况
开发区是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集产业园区、高教园区、综合保税区于一体,杭州三大副城之一。总面积105平方公里,托管两个街道、38个社区,辖区人口70余万。建区以来,我市按照国家、省的工作要求,高质高效推进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优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综合竞争力多年位列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和全省开发区首位。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城东智造大走廊引领区、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升级示范区、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新城区”三大目标,积极抢抓拥江发展和城市国际化战略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产城融合”三大战略,加快推进“三次创业”,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二、区校合作情况
下沙大学城是坐落在开发区内的一个宝库,我市坚持以“区校联动、资源共享、深度融合、共同发展”为原则,认真落实《新一轮全面合作协议》,加强与区内各高校的对接交流,在人才培育、平台建设、产业发展、氛围营造等方面,形成了更加全面、更为深入、更有成效的合作,为进一步深化区校合作奠定了扎实基础。主要做了五方面工作,即“五个一”:
1.建立了一套机制。一是省厅与开发区共建浙江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杭州大创小镇)正式签约,并讨论确定了相关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人员名单。二是在省厅的关心推动和理工的支持帮助下,“浙江省高校产学研联盟杭州下沙中心”实现了实体化运行,中心设置专职秘书,理工、杭电、计量、工商派出的首批人员已经进驻办公。三是管委会领导多次带队走访高校,不少高校领导也到管委会对接工作,双方初步建立了对接交流机制。
2.制定了一组政策。我市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出台了“人才新政27条”、“人才若干意见22条”,并先后制定了杭州市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杭州市大学生杰出创业人才培育计划等文件,为鼓励和支持区内高校参与开发区创新创业提供了保障,特别是去年开发区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区校合作的若干意见》,从平台共建、产业共兴、人才共享、氛围共创等方面,出台了区校合作政策。同时,开发区与主要高校、基金公司合作,建立了“大创天使基金”,目前已与区内8家高校商定,即将签订具体协议并启动基金运作,重点为高校师生及校友群体创新创业提供“种子资金”,解决初创期的融资需求。
3.搭建了一个平台。为充分发挥高校及社会主体资源优势,我市启动建设了市级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即杭州东部创新创业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易创网)。目前平台已整合理工、工商、计量、中科院理化所研究院以及区内科技型企业的各类仪器设备1146台,实验室(研究院)375项,众创空间等平台20余个,吸收教授级以上专家833名,入驻知识产权专家12 名,服务企业1600次。该平台将面向初创企业和项目,提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专家和实验室信息共享、产学研服务以及知识产权等综合服务。
4.开展了一些合作。先后与工商大学、传媒学院、杭电等高校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共建科创平台和联合创新中心,与理工推进生物医药研究院共建,与计量、杭职和经贸对接科创平台合作开发事宜。启动“高校博士进企业”活动,首批组织11名博士入企,产学研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受到各方一致好评。如理工一位博士协助和利时申请到了工信部项目《基于工业大数据的精馏塔设备控制试验平台》,获得1220万元补助,帮助企业节省年燃煤费2000万元。
5.举办了一批活动。近年来,我市与各高校共同举办或承办了一些活动和论坛,如与理工共办二十国集团智库峰会(T20会议),与计量共办“德国工业4.0合作交流会”,与财大共办“中国经济学家高端论坛”,与工商共办“新型电子商务高峰论坛”,与杭电共办“大数据科学家论坛”,平均每年共同举办或参与举办各类双创活动达30余场,市科委组织市级众创空间联盟走进在杭高校,活动首站在中国计量大学启动。这些活动为企业创新、人才创业、高校师生创业创新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三、下阶段区校合作思路和重点
去年以来,我市经过深入思考、认真谋划,提出大力实施“三大战略”,全面推进“三次创业”,努力实现“三大目标”。这两年来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上述目标和战略完全符合党的十九大精神、符合省委要求、符合自身实际。所以,从长远来看,我们就是要一张蓝图绘到底,继续推进实施“三大战略”、推进“三次创业”、实现“三大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方向,我市下步发展的重点就是全力打造“下沙科技城”和“下沙新城”。
高教园区是我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区的发展离不开各高校的支持和参与。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坚持以“区校联动、资源共享、深度融合、共同发展”为原则,进一步推进在人才培育、平台建设、产业发展、氛围营造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两区更加深度融合、全面共赢发展。主要有几方面:
1.推进与高校的战略合作。从“一校一品”的角度出发,在前期与工商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与其它高校的全面对接合作。比如,与传媒学院加强文创影视方面的合作,支持传媒参与共建开发区艺术馆(歌剧院)的发展运营;与杭师大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动物实验中心建设、高端国际学校建设方面开展后续合作;与经贸学院就职业就业教育、食品检测公共平台建设等方面实施合作。
2.推进区校共建科创平台。引导高校依托自身人才优势、学科优势,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大学科创平台,重点加快开发区文体中心地块(原杭电软职大楼)的改造提升利用,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方向,吸引高端人才、优质项目入驻,实施孵化和创新创业。同时,继续加强与经贸、杭职、计量等高校的对接,力争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项目合作,加快打造大创小镇双创服务大楼、中德产业高端孵化园等科创平台,提升合作水平,推进下沙高教园区向高端化、国际化科创中心转型。
3.推进双创氛围营造。2018年,我市将深入实施《关于进一步推进区校合作的若干意见》,开展“政策进高校”活动,由人才科技局、人社局、高校产学研联盟下沙中心等组成宣讲团,对近期出台的黄金八条(人才政策)、科技创新、区校合作、天使基金等政策进行解读和巡讲,使高校师生对开发区双创扶持政策全面了解。同时,我市将会同各高校,举办“大创杯”高校创业大赛和读书沙龙、体育球赛等专题活动,加强区校互动,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双创氛围。
4.进一步完善工作体制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区校定期会商制度。多年来,开发区管委会与各高校多方互动、相互走访,在重大合作推进上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由于区校合作涉及多个层面、各个主体,协调事项较多,协调难度不小,要推进全面深化合作,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体制机制。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加大高层互访频率,形成定期会商制度,加大重点议题协调力度,着力推进产学研及区校合作重要事项。二是进一步发挥专业机构作用。我市将会同高校,依托已建立的全省产学研联盟中心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加快合作项目建设,组织校企“研发需求对接”“博士入企”“人才入校”等专题活动,促进政校企间的零距离对接,推进产学研横向合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投融资服务、项目推介落地、创业指导等方面的作用,更好地助推区校全面深化合作。
新的合作时期,全国各地都高度重视人才、以及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我市将秉承“市校联动、资源共享、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的原则,围绕“双城”建设,推动与下沙高教园区各高校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努力开创区校协作、创新创业的新局面,推动区校合作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感谢您对我市开发区转型发展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