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84X/2018-23955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杭卫议〔2018〕25号 | 公开日期: | 2018-07-24 |
发布单位: | 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题分类: | 卫生、体育 |
张邢炜代表:
您在市人大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实施长期护理保险“植物人”集中管理模式的建议》(拱47号)收悉。我委对您的建议十分重视,立即落实职能处室办理,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2016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人社厅发〔2016〕80号),提出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这是实现共享发展改革成果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有利于保障失能人员基本生活权益,提升他们体面和有尊严的生活质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和拓展护理从业人员就业渠道。我市作为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由市人力社保部门牵头按照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正在桐庐县开展试点,待试点经验成熟后,市人力社保部门将在全市范围内适时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工作。
我市十分重视康复医疗机构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医疗等服务需求。一是在“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引导医疗机构根据功能定位规划其发展,对于功能定位不明确、发展前景不明朗的医疗机构,加快推进其实施转型,鼓励向康复医院等专科医院方向发展。加强康复、护理、精神等专科医院建设。二是新建老年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新建杭州市老年病医院,总投资68468万元,床位800张,是以康复医疗、老年呼吸支持、老年肾脏支持、压疮治疗等特色专科的三级老年病专科医院,预计2020年完工。新建杭州康复医院,总投资19400万元,床位250张,计划建成大专科小综合的残疾人康复机构。三是加强医疗康复机构及医疗机构康复科(中心)的建设。各市级综合性医院大多设立了康复科或康复中心,积极开展康复医疗工作。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较重视社区康复医疗工作,积极与市级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医联体内实现了双向转诊,即大病到大医院,康复回社区。目前,我市共有276家医疗机构开设了康复医学科或中医康复医学科。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有一定的康复场所,有专(兼)职康复专业人员及相关设备、设施,开展社区康复医疗工作。四是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参加签约服务的居民已达283.4万人,当年建立家庭病床2404张次,签约居民在家中可享有医疗、护理、康复等服务,费用列入医保报销范围。落实降低签约居民门诊的起付标准300元和提高转诊后门诊报销比例20%-35%的财政补助资金,市本级每年投入城乡医保补助资金60000多万元。五是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康复、护理院等医疗机构。近年来,国家、省、市出台了多项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明确提出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老年医疗、护理、康复等医疗机构。我委认真贯彻社会办医有关政策,进一步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条件,下放审批权限,积极为社会资本办医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这几年来的努力,我市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发展较快,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服务质量都取得明显的成绩,在扩大医疗资源供给,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杭州市共有民营医疗机构2670家(其中民营医院239家、门诊部642家、诊所1723家)。全市民营医院核定床位数为17846张,占全市总核定床位数的37.30%,远超省“十三五”相关考核指标。其中239家民营医院中有20家康复医院,1760张床位;19家护理院,2461张床位。
您在提案中提出建立杭州市植物人专科医院,作为植物人统一康复护理机构的建议,我们将认真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并积极与财政、发改、民政等部门沟通交流。同时,考虑到现阶段的可行性,我们将在杭州市老年病医院、杭州康复医院等项目建设中研究进一步完善针对植物人康复护理单元的设置等。此外,我们还将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现有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设置植物人康复护理单元。
下一步,我市将围绕着进一步推进我市康复医学事业发展,在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杭州市老年病医院、杭州康复医院建设,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社会办医有关政策,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康复医疗机构等方面加大力度,落实措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康复医疗服务需求。
感谢您对我市卫生计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8年6月24日
(联系人:谢任远;联系电话:87036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