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524/2018-2395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18-07-19
发布单位: 市民政局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减灾
杭州市民政局关于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174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时间:2018-07-19 15:00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赵丹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174号)收悉。经研究,现将相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目标,以国家及省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全国医养结合试点、中央支持社区养老改革试点为契机,在推动居家设施、助餐服务、医养融合、养老产业、人才队伍等居家养老工作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一)服务设施有效突破。按照村社级照料中心“重特色、强覆盖”、镇街级照料中心“重综合、强辐射”的要求,分层分类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截至2017年底,全市在社区级照料中心基本全覆盖的基础上,建成镇街级照料中心99家,全市老年人步行15—20分钟就可根据自身需求找到合适的居家养老服务场所。同时由市住保局牵头出台了《关于开展杭州市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老旧小区老年人出行提供有效途径。目前全市五城区共有148处加装电梯项目已通过部门联合审查,其中,30处项目正在施工,上城区新民村2幢1单元、柳浪阁1幢3单元,江干区金秋花园3幢1单元3处多元产权住宅加装电梯项目已交付使用。滨江区也已成立了工作机构,确定了试点项目。

(二)壮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一是强化养老服务管理队伍。市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新增5个事业编制;上城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新增1个事业编制,增配1名正科级职数;临安设立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落实编制2名,至此13个建制区(县、市)均成立了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余杭区选聘专职养老服务工作者44名,充实到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上城、拱墅、西湖区在社区建立养老服务协管员(护理员)队伍。二是推进养老服务职业化建设。出台文件打造梯次分明的人才队伍体系,拟推行养老护理人员全市统一登记和信用评价管理,鼓励建立养老领军人才工作室。三是落实激励优待政策。截至2017年11月,累计为1000余名养老护理员发放持证奖励,10名相关专业毕业生发放入职奖补。举办第8届杭州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授予“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在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护理学院设置500万元养老人才培养助学基金,在市属4所院校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 6家养老机构设立实践基地。

(三)突出智慧养老智能化。一是转型提升服务模式,实现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监管“四统一”,有效整合线上线下服务资源,积极打造“无围墙养老院”和“新型智慧养老”的杭州样本。二是丰富拓展服务内容,智慧养老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三大类:一类是以“助急”服务为核心的四项基本服务;二类是以“七助”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性生活服务;三类是具有区域特色的公益服务。三是加强服务监管。开通96345100为老服务热线,搭建了市级智能化监管平台,委托第三方机构对6家经公开招标确定的服务商的养老服务进行全过程跟踪评价。截至2017年底,全市已累计发放“智慧养老”服务终端11.6万台,执行紧急救助590次,为孤寡、独居老人提供主动关怀服务4.21万次。

(四)推进医养深度融合。一是实现政策机制融合。由市卫计委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出台《杭州市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做好杭州市医养结合及护理型养老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合作的指导意见》《护理型养老机构认定和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为医养护服务资源有效整合提供机制保障。二是实现服务模式融合。积极推进“1+1+X”医养联合体建设,即由1家市级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分别对接区域内X家养老服务机构,为其提供医疗、护理、康复等专业服务。目前,全市养老机构均得到不同形式的医疗服务资源支持,1750家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与附近医疗机构签约,由医护人员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健康管理和护理指导。三是实现服务内容融合。为重点保障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以及医疗护理,创新开展民政、卫计共同管理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打破部门界限,强化联合监管。出台《杭州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方案》,并在桐庐县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五)探索政府购买、银龄互助、结对帮扶“三位一体”。在桐庐、淳安、建德等地,特别是农村地区,积极探索推广形成政府购买服务、银龄互助、结对帮扶“三位一体”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即:通过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实施政府购买服务,着力保障农村低收入、经济困难老年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低龄老人与高龄老人、健康老人与病弱困难老人就近、就便结对;构建志愿帮扶网络,建立由村(社)党团员干部、热心村民及社会人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理发、体检、按摩等志愿服务。

二、下步工作打算

我市还有不少居家养老工作需要探索完善。结合您的建议,围绕我市今年“养老服务巩固提升年”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将从以下几方面持续推动居家养老工作:

一是继续深化提升改革成效。部分改革重难点工作虽取得突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仍需深入推进、有效落实。下一步,将着力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重点优化农村助餐服务,不断提升老年人获得感;进一步通过政策引导,加快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深入铺开加装电梯工作,让更多老年人受益;统筹谋划扶持政策,引导民间资本投入,促进养老产业快速发展。

二是宣传推广改革经验。总结提炼各地特色经验做法,如桐庐县微型养老机构建设、江干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拱墅区智慧养老配送餐服务、下城区街道级照料中心建设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全市范围内推开,为全省、全国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杭州智慧”。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加强政策和典型案例宣传,让更多老年人知晓各项养老惠民政策,切实感受改革带来的红利。

三是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全面提升照料中心社会化运营及医养结合水平,2018年计划打造50家医养结合示范型照料中心,做强照护服务;拓展老年助餐服务网点,重点提升改造100家助餐服务点,培育扶持10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为老配送餐企业。继续深入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细化工作任务,完善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监查机制。强化“智慧养老”监管数据分析运用,重点探索“助医”“助浴”等市场化服务模式。

四是弘扬孝老敬老风尚。出台《关于推进全市养老孝老敬老工作的若干意见》。启动第三届“敬老文明号”及省级“老年友好城市”创建。强化文化养老品牌建设。加快城北老年活动中心项目建设。开展最美杭州人之“最美长者”“最美敬老家庭”“最美敬老助老模范”“最美养老护理员”“最美养老机构”等系列推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浓厚氛围。

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民政局

2018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