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84X/2018-23949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杭卫提〔2018〕43号 公开日期: 2018-07-18
发布单位: 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7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时间:2018-07-18 09:56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赵欣浩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如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几点建议》(第7号)收悉。您提出的“加大对基层卫生经费的投入,完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人事制度改革,提升医卫人员素质;科学合理核定基层人员编制,改变以往单纯按服务人口数核定编制的做法,继续加大力度对全科医生定向培养计划,出台吸引毕业生到基层及偏远地区工作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农村医疗室人员积极性,提高工资待遇,逐步解决村卫生室设施上的空白村和乡村医生老龄化问题”等建议对我市当前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提案被列入今年市政府领导领办的重点提案,陈红英副市长高度重视,对办好提案、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提出了具体要求,我委落实职能处室进行专题研究,并征求了市编委办、市财政局的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作为纳入党和政府的管理目标,将基层卫生建设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作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平安杭州和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重要内容,我市政府和卫生等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落实乡村医生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障的意见》《关于做好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定向培养工作的通知》《杭州市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优先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其中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但正如您在提案中所言,当前我市基层卫生工作确实存在卫生经费投入不足、梯队结构不合理、农村医疗室人少,工作量大等问题。针对您反映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落实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

近年来,我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政府医改目标任务,确保医改目标任务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各级政府根据医疗卫生发展实际逐年加大了对卫生的投入,2017年全市投入医疗卫生各项经费达112.33亿元,其中基层医疗机构投入14.53亿元。2010年12月起对基层卫生机构实施了绩效工资改革,按照核定收支、差额补助、财政兜底的方式进行管理,对基层卫生人员工资、奖金福利、基本建设、机构运行、公共卫生服务、人才培育等核定收支后给予保障,同时进一步放宽绩效工资各项政策,允许收支结余20%用于绩效工资发放。总体来讲,基层医疗机构人员收入逐年有所提高。

    在制定医保政策时进一步向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倾斜,起付标准低于三级医院,基金门诊报销比例与三级医疗机构相差最高至12%;另外,为鼓励双向转诊和签约服务,主城区二级财政对签约服务给予专项补助每人每年108元,对签约的参保人员医保基金支付降低起付标准300元,对签约并经评估后的参保老年病人家庭病床医保基金给予支付等,这些政策有力地支持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2017年,根据签约服务考核结果主城区落实签约服务专项补助经费7000万元,其中市本级落实签约服务经费1948万元,落实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补助经费1855万元(市级财政建立托管费用保障机制,对全面托管的支援医院每家每年补助100万元,重点托管的每家每年补助50万元,对于对口帮扶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动双向转诊的市级医院,按照结对数每家每年给予市级医院10万元专项补助)。

加强医养结合信息化平台建设投入,重点支持“智慧养老,智慧医疗”平台改造升级工作,发挥智慧医疗助推作用,着力推进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和居民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应用系统等建设,确保医养结合信息化平台开发和正常运行,2017年落实各项信息化建设经费3190万元。

今年,我市各级财政、卫计和人社等部门将研究开展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完善财政对基层医疗机构投入和购买服务等措施,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全市各区、县(市)均出台完成补偿机制改革政策,促进基层基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直接面向群众,与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息息相关,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持续健康发展,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先后制定出台《杭州市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对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提出要求,作出了部署安排,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关于您提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不足、梯队结构不合理,建议科学核定编制事宜,我市目前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事业编制主要依据为《浙江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浙编办发〔2009〕19号)、《浙江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浙编办〔2007〕58号)和《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杭编办〔2007〕36号),标准是:按每万服务人口(外来人口减半计算)13-16名配置。各区、县(市)基本上做到了按上述标准核定事业编制,且目前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有空编。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截至2017年底,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还有空编2000余名。从实际情况来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人员队伍问题主要在于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人事制度改革尚未真正破冰,无法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实施有效激励等问题。对此,我们将配合相关部门,在深化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内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上积极出谋划策,共同做好相关工作。当然,现实中也确实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配备不平衡、编制核定标准不够科学等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研究,会同编制管理部门不断完善符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的编制管理办法。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卫技人员素质

针对基层卫生人才紧缺、结构不合理等实际,近年来,我们出台了有关政策,加大了农村基层卫生人才招聘引进与培养的力度。一是加大了招聘引进的力度。对招聘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工作的医疗卫生专业的本科生优先入编,并予以一定的经济补贴。二是扎实开展定向免费培养农村医生。自2009年启动了免费定向培养基层医生以来,共招收免费定向生1497名,其中本科生447名,专科生1050名,目前已毕业走向工作岗位1394名。根据各地需求确定了今年定向委培生的招录计划,招录本科层次临床医学、中医、口腔、儿科等专业73 名,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55名,目前正处于录取阶段。三是扎实开展基层卫技人员培训与继续教育工作。出台了《杭州市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采取“培养招聘充实一批、在岗培训提升一批、柔性流动扶持一批、保障待遇稳定一批”的“四个一批”工程,以培养一支能够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2012年至2017年共招录全科医师和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1196人,其中全科医师规范化学员162名,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1034人。继续开展社区护士培训工作。我市护士岗位培训合格率每年均在96%以上。继续开展初级卫技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全市每年均有1000余人来自基层医疗机构的卫技人员参加了培训。继续开展基层医疗机构放射、心电、B超、检验等医技岗位的培训工作,每年均有100多名基层医技人员参加了培训。定期(每2年1次)举办乡村医生业务知识更新培训班等,在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注册的乡村医生参加培训,不断提升乡村医生的服务能力。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卫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大了基层卫技人员的培养培训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进一步深化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工程,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的对口帮扶机制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工程,此项工作在省里处于领先地位,成效明显。

(一)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了三个“全覆盖”。截止2017年12月底,已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三个“全覆盖”:三级医院参与医联体建设“全覆盖”,全市三级公立医院全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市级医院对县(市、区)医联体建设“全覆盖”,市级医院建设的医联体覆盖三区四(县)市;县级医疗资源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全覆盖”,通过县乡村卫生一体化综合管理,将县级医疗资源下沉乡镇卫生院。

(二)实施医联体,县域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通过实施医联体,市级医院、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密切了协作关系,加上医联体内部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会诊中心的技术支撑作用,以往许多需要在省、市医院诊治的疑难病例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了确诊和治疗。通过建设城乡紧密型医联体,依托资源下沉专家团队提供“输血型”的支援及“造血型”的帮扶,县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快速提高,县域内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和三四类手术例数同比共增长了9.67%、26.20%和27.32%,更多的农村患者选择了留在县域内就诊。

五、加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基本医疗卫生的服务水平

近年来,我们狠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认真开展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建设等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日前,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195家,其中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省级示范中心40家,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13家。通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改善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硬件设施,优化了服务流程,进一步提升了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的服务水平。

六、全面实施全科医生签约服务,为推进分级诊疗打下基础

2014年我市坚持政府主导、政策联动、整体推进,创新实施了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市政府出台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的实施意见》(杭政办〔2014〕8号)和《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杭政办函〔2014〕122号),初步构架了具有杭州特色的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模式,为下一步分级诊疗打下基础。截止2017年12月31日,全市参加签约服务的居民已达283.4万人,其中农村地区176.5万人,较好地完成了国家、浙江省下达的工作任务。签约服务有利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管理的开展,进一步拉近了医护人员与居民的距离,密切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群众的联系,为全面实施分级诊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承担群众健康守门人的重任,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因此,进一步加强财政投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意义重大。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推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与财政、人社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有利于基层卫生发展的人事、财政政策,今年重点制订好我市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偿机制改革政策,促进基层基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

二是进一步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是继续强化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基层卫技人员的免费定向培养、培训以及人员招聘引进工作。

四是继续深化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工程,积极探索医联体、医共体等改革创新工作,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五是继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全科医生与签约居民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群众对基层卫生工作的满意度。

非常感谢您对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期待您今后能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杭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7年7月13日

 

(联系人:张志龙;联系电话:8708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