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84X/2018-23947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杭卫提〔2018〕21号 公开日期: 2018-07-17
发布单位: 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414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时间:2018-07-17 09:37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民盟杭州市委员会:

贵委在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医改新突破》(第414号)的提案收悉。我委认为该提案思路清晰、有调查有分析,提出的建议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对推进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不少建议我市已付诸实施。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完善配套政策”的建议

近年来,我委一直按照“政府主导、顶层设计、部门协同”的原则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突出强调政府主导作用,并注重完善政策配套,确保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顺利推进。主要的做法是:一是注重顶层设计。杭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顶层设计到服务落地一直坚持政府主导,陈红英副市长亲自挂帅,卫生、人社、财政、物价等多部门协作,每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考核文件都由卫生、人社、财政三部门联合下发。二是医联体工作助推签约服务。在我委的统一规划下,市属的五家三级综合医院以分片包干形式与主城区5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成医联体,转诊患者在市属医院的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便利逐步到位,在杭省市有28家大医院(含专科医院)与市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平台对接,将30%的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号源通过平台提前向基层医疗机构开放。三是完善医保配套政策。及时调整我市医保政策,2018年开始所有签约对象在签约单位就诊可提高3个百分点的报销比例,家庭病床报销、长处方使用均与居民签约挂钩;四是强化责任考核。市政府近年来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纳入对区、县政府的目标任务,部分区(县)已经将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纳入对镇街道的年度考核,通过强化责任考核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有序推进。

二、关于“充实人员队伍,提升服务能力”的建议

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是基层卫生队伍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们把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作为工作重点,落实了系列工作举措。一是加强全科医生培训。对新招聘的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专业人员一律按要求实行3年期的规范化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准和服务能力。二是完善人才招聘政策。积极引进规范化培训的高校毕业,符合条件的硕士博士可通过人才通道简化招聘流程。三是推行基层医务人员订单式培养。自2009年开始委托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农村地区定向委托培养大专班医学生,已累计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输送900多名临床医务人员,充实了基层医疗卫生力量。四是加强在职医务人员适宜技术培训。杭州市基层卫生协会每年结合工作计划举办各类适宜技术培训,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五是强化签约服务政策保障。我市签约服务明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的90%由财政承担,并主要用于增加基层医务人员的收入,从主城区2015、2016年签约服务情况看,参与签约全科医生每人每年可增加3万多元、团队护士可增加近2万元收入,从而对稳定全科医生队伍起到积极作用。六是完善职称晋升制度。我委专门发文,规定在同等条件下签约服务人数较多的全科医生优先晋升,并在全市高级职称评审中也对基层全科医生给予政策倾斜。

三、关于“借助医联体资源,发挥签约团队作用”的建议

一是实施城区医联体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早在2006年,我委(原杭州市卫生局)就发文部署将市属5家三级综合医院以分片包干形式与主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成技术帮扶对子,2016年将之提升为城区医联体模式,目前市属11家市属医院和主城区5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对,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二是实行“慢病联合门诊”制度。自2011年起,为进一步做好社区慢病工作,我们建立了“慢病联合门诊”制度,要求三级综合医院派出专家不定期到社区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门诊,并以导师制形式为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养慢病首席医师,社区医生可以参与导师单位的查房或跟班实习,参与导师单位的学术活动。通过几年实践,目前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备1名高血压首席医师和1名糖尿病首席医师,有些中心配备了2-3名的同病种首席医师且慢病的种类也在扩展,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慢病防治的能力。三是借助信息化平台完善医疗服务。随着医疗信息化的不断建设和进步,我市开发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基层医院可以通过平台将疑难影像资料、心电图直接发送上级医联体单位,由上级医院专家会诊并在30分钟内反馈诊断报告,目前还增加了基层直接为病人预约大医院的胃镜、CT等大型设备检查服务项目等功能,为签约居民提供便利的预约、转诊等服务。四是强化考核。我委将“医疗医疗资源双下沉”纳入对市属医院的年度综合考核目标,由市财政局根据考核结果给予三级综合医院专项经费补助,因此主城区的预约诊疗、双向转诊、预约检查更加通畅,病人获得感增强。

四、关于“科学制定签约率,确保签约服务质量”的建议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满足群众对更高水平医疗服务需求的措施之一。我市自2014年在主城区开始探索,在实践基础上努力扩大服务面,2017年在全市全面推行,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居民签约总数283万人,人群覆盖率达30%。原先国家和省级层面要求进一步扩大签约服务受众面,考虑到全国各地工作基础不一样,今年国家对签约服务的要求已调整为巩固签约率,重点做好“签而有约”,提升签约服务质量。

五、关于“加强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的建议

近年来,我委高度重视卫生信息化工作,贯彻落实市委信息化“一号工程”工作部署,借助杭州城市信息化成熟发展的先发优势,在医疗卫生领域推行了一系列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改革,目前我市医疗卫生信息化走在国家前列。我们建设的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平台已经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量的实时监测和质量管控功能,实现全市联网,家庭医生可在医生工作站与上级医联体单位实现互动,在杭的28家省市大医院均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双向转诊,智慧结算、预约诊疗、预约门诊、预约接种、预约检查、检查结果可查等功能,支付宝支付、“医信付”先诊疗后付费等拓展功能更让杭城百姓看病真切享受到方便。

六、关于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主动签约的建议。杭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得到了财政、人社、物价等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医保支付方面,在原有政策优惠的基础上,让广大签约对象在基层就诊时再提高3百分点的报销比例,对于这些好政策我们会继续通过各种宣传载体加大宣传。另外,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我委每年都推出“优秀签约医生”和“社区好护士”评选活动,今年我们还将利用庆祝首个中国医师节之机再度评选先进医务工作者,其中家庭签约医生占有很大比重,从而树立榜样加大宣传。此外,我们将要利用好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教育阵地和宣教职能,加大科普宣传,合理引导群众到基层签约并到基层首诊。

再次感谢贵委一直以来对我市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8年5月29日

 

(联系人:徐钦芳;联系电话:87084147)